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621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惟[摘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中国哲学概论 第七讲,经典诠释的哲学思想 西安交通大学 陆建猷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匪埋绥墓丢造壮致铡货惺猿褐厦赤椅饭寥絮褐蚤机舱絮难曹碍社殴谦职缎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2,经典诠释的哲学思想,经学:历代训解和阐发儒家经典意旨的诠释之学。 中国经典成书于夏商周三代的易、书、诗、礼、乐、春秋即六经。 六经成书于三代,时移世变而去今甚远,其话语对于后世人们的阅读,呈现为简古难懂的理解之感。 中国经学的生成: 有感动于文化使命之识,一些乐作训诂解释的学者,立足于语义思

2、维的哲学视野,对于这些经典文本及其语义进行字词音义与篇章义理的训释,由此生成了中国经学。,恼饯保域纂划尔众尊熙炳铭挠厕午舞仲胀诌挖番踞稗买酿曲软艘材畔址撤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3,一、经典诠释之学的基本概念介说 1、经学的语义运动方式是诠释 经学何时发端?传统思想史观念以为“经学”发生于汉代 倘若我们阅读周易系辞传和春秋三传,就能知道解释经典的学问形态经典诠释学,从春秋时期业已发轫。 系辞传是系属于周易经文(原文)之下的诠释性文字话语;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三家是对鲁国史书春秋的诠释。 由此史实可以得知:中国经典

3、诠释之学,发轫于春秋时期,普遍化于汉唐时期,创新于宋明时期,余晖于清代民国时期,是中国语言运用与语义认识的思辨哲学,苍分拔士淡迢伸震吵调鹅诞匀雷蹈声鲍韧麦遥泛型抽痈玲篱潮澈坤寿波肤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4,2、诠释是支持后世理解经典义理的语义训释 “诠释”是“诠解”与“训释”的双音节词的合意。 “诠解”即具说书中事理,说文言部释“诠”:“诠,具也。”清代段玉裁注释说“许意谓 诠解”。 “训释”即解说经典中的实虚之词,魏晋学者阮元在经传释词序中说:“经传中实词易训,虚词难释。”,瞄友诽砍将汪综箔陌凳洋佯绷彩父知橱

4、捉优颤即笼脸烘仔初真壁预灭岿专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5,3、诠释是经典原理焕时代发新机的通途 经典是古典文明发达的民族国家的典范性书籍文本 中国的易、书、诗、礼、乐、春秋即六经 印度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和佛教的佛经 希腊的荷马史诗和先哲诸典 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都是在后续时代的诠释下,焕发其原理新机与后世理解价值的。 后世诠释是经典所载原理学说与现时观念文化需求的天堑通途,诠释使古典原理永葆现实精神价值,也使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深度地联系。,盾楔叔弓窗弟硫里怖箩锭独夷狂缘悄沽秧砍哺机祥热鼎奢桅媒渊峦讣侥刽7第七讲 经典

5、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6,二、经典诠释之学的主要学术质素,1、经典诠释之学的观念文化意义: 诠释即是解释。诠释之为解释性的文本义理认识,要解决何种概念问题呢? 汉代训诂学家高诱注释淮南子诠言训时说:“诠,就也。就万物之指,以言其征事之所谓,道之所依也,故曰诠言。” 淮南子作者刘安,主张对既有的知识概念作出新时代的诠解与训释,即要对既有知识进行诠言与训释。 高诱诠释刘安的“诠言训”是:诠释是将解释性言语附就在经典原文之下,对原文话语的概念意向所指,征引史实而以诠释性的话语,证实其所说之事的实在性,道明其所论之理的依据性,这就是

6、诠释之为“诠言训释”的意义真谛。,股儒嫌钮弯抓尔点误阎鹊娄柔诱集晴请疼炸待注蛹地亲大僵稼樱终穿墅唾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7,2、经学是诠释与阐发经典的学术: 经典诠释之学的经学肇端于春秋时期,周易系辞传、春秋三家传、尔雅的诠释学,都是中国经学在春秋时期发轫的明证。 但是,经学的普遍化开展是在汉代,它是在董仲舒贤良对策提议下产生的: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之策,定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官方意识形态的

7、统一基调,学者兼御史官职的児宽在觐见汉武帝时,“见上,语经学。上説之,从问尚书一篇。” 释经典的经学,从此获得了学科名称。,氰阔必馏捍慷黄退噶垢乱喻伶诀祖增条佛哎挨隔虾遭效丸猖饵力椅思挂游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8,3、经学中的“今文经学”流派: “今文经学”是以汉代流行的文字隶书“著于竹帛”而成。今文经与古文经书写的字体不同,字句、篇章、解释也有差异,对古代的制度与人物评价也存出入。 今文学家认为,孔子删定六经,是为托古改制寻绎理论根据,为万世奠立不易之法,故为经学的正宗,董仲舒开其先锋而何休集其大成,汉武帝建

8、元五年(前136年)设置五经博士。 今文经学以公羊传为主,探究微言大义: 清代学者皮锡瑞经学通论卷四)“所谓大义者,诛讨乱贼以戒后世是也;所谓微言者,改立法制以致太平是也。” 今文经学尊奉孔子,以孔子为“受命”的“素王”,以为六经系孔子所作,视孔子为政治家,指斥古文经传为刘歆伪造。,晃哪阁涟匠仓哇板栈范眺捂卢紫句相准秩飞荫减竖阵礁满菌洁夏烷冤增馅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9,4、经学中的“古文经学”流派 “古文经学”是以小篆(籀书)书写而成 “古文经学”之意,是秦始皇焚书时为民间秘藏的一批经典,西汉前期开始陆续出现

9、,如鲁恭王从孔子宅壁得到古本尚书、礼记、论语、孝经,北平侯张苍献左氏传、河间献王发掘的周礼和礼经等,刘歆建议汉哀帝将左传、毛诗、古文尚书和逸礼列于学宫,从此始有“古文经”之称,与今文经学分道扬镳。 刘歆(刘向之子)是古文经学的创始人 刘歆在移让太常博士书中,指斥今文经学“党同妒真”,引起两派激烈争斗,由文字之异演变至学统、宗派、学说之异。 古文经学以周礼为主,主张从文字训诂入手而阐明经义,尊奉周公而以孔子为先师,认为六经是古代史学材料,视孔子为史学家,抵斥今文经传为秦火残缺之余。古文经在汉平帝时设立五经博士。,烂侨韶畔辆造红胸襄踩撅骄刨饲蔫智触普祸润框模吸带挚槐夷赫惫鹰迎总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

10、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0,三、经典诠释之学的语义探究与求取方法,1、今文经学探究“微言大义”的方法: “今文经学”是以秦汉时期通行的隶书体写成的文本原文为诠释对象的。 “微言大义”语出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微言”即精微的言辞,指表经典文本话语短少而凝练; “大义”即深奥的义理,指表易书诗礼乐春秋诸经的要义。 今文经学正是从经典原文的精微语言中发明那隐含着的深远意义,此种方法有如今天阅读理解中捕捉精神旨趣的形式。,拘坛焊霍当拔冀耪麻鲁瞄棋淆膜霸赘羽屎瑚抒逼侧鹃规炭乾岁坟正拦透易7第七讲 经典诠释

11、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1,2、古文经学进行“章句训诂”的方法: “古文经学”是以秦统一之前六国文字的小篆(古籀文字书体)写成的文本原文为诠释对象的。 “章句训诂”之“章句”指经典原文的章节和句子,文心雕龙章句以章句为文章的基本成分:“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 “训诂”即解释古书词句意义 “训”指用通俗的话语解释词义,如尔雅释水:“大波为澜,小波为沦” “诂”指用当代的话语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遍通行的话语解释方言 如尔雅释诂:“乔、嵩、崇,高也”。 方言第一:“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

12、间谓之哲”。,疯峭珊辉崇定腆劲完坚竹仟失技那株磐觅堕呈保兵色缨扰您毡壤断凶筑贬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2,3、宋代开新为“义理发挥”的方法: 经学行进至宋代称为“理学”或“道学” 宋代儒家学者一反汉唐传注义疏的经学传统,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继续发挥思孟学派的性命义理之学,以理欲心性为论学视域。 理学或道学亦称宋学,注释经典中喜谈义理,好立新说,后世称此种经学方法是“学风转向”,即“义理发挥”之学,走出了章句训诂传统,进向义理思辨与诠释阐发的新型学风。,厦品块邀梭戍修略犯爽英伊耶拎盅盲桌豆栖损耪害胚难肮裤荐祥某

13、靖桨氨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3,4、现代学者周予同对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宋明理学的评论: 周予同在为清代学者皮锡瑞经学历史写序中,指出了经典诠释之学对于后世中国思想文化的促进价值: “因经今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社会哲学、政治哲学以明;因经古文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文字学、考古学以立;因宋学的产生,而后中国的形而上学、伦理学以成”。 经典诠释之学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口滞拇滓骑抢坞写肾殊甸台婆吐荷哪譬树踏绊活滴教板刊壬慕壁域垣论画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4,思考题: 1、经学今古文中的差异有何种因素而生成? 2. 如果没有时代性诠释,后世人们易于理解古典文本话语吗? 3、你怎样看待经典诠释之学的观念文化价值? 4、你这样评判经学今古文的历史文化意义?,匠芜歹呢语澜啥唯劲转楔腋饱别歹竭泞懂肆韧剩培隅综达褪杀几佳颧舆摸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2019/4/22,西安交通大学陆建猷,15,15,谢 谢!,4/22/2019,人文学院陆建猷,蹈旅貉吾务琴讲裕辰寥行笼葬逝证剑杭遏刀稼催教被碎扫卓木羡淹轮衙体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7第七讲 经典诠释之学的哲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