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6076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叔本华的人生哲学(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叔本华的人生哲学1788-1860,生存环境只不过是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影响,每个人的心灵也并不完全合乎他周围的环境,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里中。至于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在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主要内容,叔本华生平 一、人生的智慧: 1、生命性质 2、人格,或人是什么 3、财富,或人有些什么 4、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 二、爱与生的苦恼(性欲、恋爱、爱与恨、禁欲、女人),叔本华生平1,叔本华生于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非常成功的商人,后自杀。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 Schopenhauer)是

2、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叔本华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叔本华生平2,叔本华个人的志向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 1799年入汉堡龙格私立学校学习三年。 历经两年的国外游历 。 家庭不睦,生活变故。 1807年6月叔本华如愿上了戈塔的一所文科中学就读。 1812年秋,跨进柏林大学主攻哲学。 1813年战火烧到柏林,离开柏林,到了魏玛。,叔本华生平3,事业不顺 作为意志表象的世界是他的代表作,1818出版后也遭到冷遇。 1820年叔本华获得柏林大林大学讲师资格 叔本华与

3、黑格尔之间的趣事 1833年,在大学受挫后,移居法兰克福。,叔本华生平4,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表象的世界的补充和说明,即附录与补遗。他因此获得声誉,瞬间成了名人。 1860 年9月21日:叔本华去世。 1860年 9月26日:葬于法兰克福市公墓。,叔本华生平,对他的评价: 著名的悲观主义者 有些自私 在某些方面是性情中人 诙谐且能侃侃而谈的人 脾气火暴他和女裁缝之间的矛盾 在女裁缝死后,他写道:“老妇死,重负释”。,叔本华生平,叔本华的自评 叔本华对自己说:“记住,你是一个天才,天才必然超越时代,不被人理解,你不属于这个时代。你的书是为后人写的。所以天才必将独守寂寞。你千万不能为了某些

4、东西,而放弃这些你要坚持的东西! ”,人生的智慧,1、生命性质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自外界得来的幸福;自心灵得来的幸福;自肉体得来的幸福。 叔本华认为人的命运中有三类根本不同点: 一、什么是人:人就是人格,包括健康与精力、美与才性、道德品性、智慧与教育等。 二、人有些什么:财富和他可能占有的事物。 三、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荣誉、名声和身份等。,人生的智慧,在叔本华看来,人最重要的东西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健康、精力、品性、智慧等这些美好的东西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比我们所能占有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也比别人如何看我们重要。 好的人格,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

5、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人,即使在优越的环境中也很悲惨。,心态绝对命运,你的心态是你的真正主人。 西方俗语 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大区别,只有积极的心态与消极的心态这一细微区别,但正是这一点点区别决定了20年后两个人生活的巨大差异。 拿破仑希尔 心态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就跟着改变。 马斯洛,高晓松不上诉放弃减刑机会: 愿受制裁 彻底反思 2011年05月20日,高晓松不上诉放弃减刑机会: 愿受制裁 彻底反思 2011年05月20日,北京晨报5月20日报道 高晓松因醉驾被判处拘役6个月,但其认错态度诚恳,积极履行赔偿,这个危险驾驶罪的最重刑期

6、,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公众认为高晓松应该上诉。昨天,高晓松首次对是否上诉表态,“坚决不上诉”是他唯一的答案。,人生的智慧,人的内在生命性质(人格)是使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外在的东西只不过对我们产生一种间接的影响而已。 世界相同,每个人的感受不同,为何? 人的最高、永恒和丰富的快乐实是他的心灵 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2、人格,或人是什么,亚里士多德: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的品格。人自身的福祉,如高贵的天性、精明的头脑、乐观的气质、爽朗的精神、健康完善的体魄,简言之,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我们应尽心尽力去促进和保存,莫孜孜

7、于外界的功名和利禄。,2、人格,或人是什么,愉悦健全的精神来自健康。 但是健康的人也可能终日愁眉苦脸,与个人的敏感性有关。如忧郁的人总是非常敏感,过度忧郁症的患者会爆发周期性的无法快活。 幸福基于人的精神。 对同样地外界环境和事件,在健康强壮时和 缠绵病榻时的看法和感受全然不同。,2、人格,或人是什么,人类幸福的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 欲望-满足-新的欲望-新的满足 满足的欲望会导致短暂的幸福 不能满足的欲望带来永久的痛苦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和“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的悖论。,2、人格,或人是什么,世界上即使最健康和愉快的人,也可能自杀,只要他对外在的困难和厄运的恐惧超过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对

8、于快活的人而言,唯有高度的苦难才会导致自杀。对原本抑郁的人而言,只要微微的苦难就会使他自杀。两者的差别在于承受的程度。,2、人格,或人是什么,每人依其剩余精力选择一种可以快乐的方式:第一类是满足“生命力”而得的快乐。食、饮、休息和睡眠等。 第二类是满足“体力”而得的快乐,如散步、奔跑、舞蹈、骑马等。 第三类是满足“怡情”而得的快乐。如观察、思考、学习、阅读、发明等。这种快乐是人所独有的。,2、人格,或人是什么完,批判:一般人将其一生幸福,寄托于外界事物上 。(财产、地位、家人等) 人应该为什么而活? 叔本华认为的最好的快乐方式:一般人很难完全投身“怡情”的角色中。惟有极高的睿智力,所谓天才才能

9、达到这种求知的强度,他能投入整个时间和精力,力图陈述他的思考。他欢迎孤独,闲暇是至高的善,其他一切不但不重要甚至是可厌的。,3、财富,或人有些什么,伊壁鸠鲁论人类的需要: 第一类是自然而必须的需要。朋友、自由、思想(关于焦虑的主要原因:贫困、病、死、迷信)、食物、避风雨处、衣服。 第二类是自然却不是必须的要求,如某些感官的满足。主要有广宅、私人浴室、宴饮、仆役、鱼肉。 第三类是既非自然又非必要的需要。例如对奢侈、挥霍、炫耀以及光彩的渴望。主要是名望和权势。这种需要像无底的深渊一样,是很难满足的。对不必要的欲望不要屈服,对自然的欲望要追求,这就是所谓快乐的秘诀。,3、财富,或人有些什么,伊壁鸠鲁

10、为自己的辩护: “当我们说快乐是终极的目标时,并不是指放荡的快乐和肉体之乐,就像某些由于无知、偏见或蓄意曲解我们意见的人所认为的那样,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不受干扰,构成快乐生活的不是无休止的狂欢、美色、鱼肉以及其他餐桌上的佳肴,而是清晰的推理、寻求选择和避免的原因、排除那些使灵魂不得安宁的观念。”,3、财富,或人有些什么,世上很多的无奈,都是缘于一种对完美的苛求。真正的生活是简单而琐碎的。 品味平凡是我们作为普通人的快乐。 引申:财主、财烧与财奴 郭德纲的穷富论,3、财富,或人有些什么完,我们很难给出财富欲的界限。因为我们找不出能满足人的绝对肯定的财富量究竟要多大。 财富与幸

11、福是什么关系? 有了财富应该如何支配?,4、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由于人性的弱点,我们经常过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过分重视他人的意见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 官位纯粹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价值。严格地说,只是一件虚伪的外套,目的在于索取认为的尊敬。 荣誉感是外在的良心,而良心是内在荣誉感。一般而言是这样。叔本华认为荣誉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面。就客观而言,荣誉是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观感;就主观而言,荣誉是我们对这种评价及观感的重视。就后者来看,做一个有荣誉感的人便要经常去运用有益于人类的影响力。,4、地位,或他人眼中的位置,除了少数极端腐化的人之外,每个人都有着羞耻心,而且荣誉是一种公认的价值。 孤岛上的

12、鲁宾逊尽二十年之力也只能求得自身之温饱。惟有在社会里,人才能完全发挥其力量,于是在心中升起了在社会中做一个有用分子的欲望。他希望自己能力尽一己的义务,而且也能享受社会的利益。然而人们发现,决定他是否有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别人的意见;于是他尽力讨好他所看重的世俗,以期给他们留下好印象。这样便产生了内在和原始的特征荣誉感。,爱与生的苦恼,1、生存意志的核心性欲 性的关系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极重要的任务。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甚至人类可说是性欲的化身,因为人类的起源是由于两性的结合。,爱与生的苦恼,2、恋爱的激情 两性之间所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紧密的联结,就是由于各种生物的种族求生意志

13、之表现。这个新个体,意志(性格)是遗传自父亲,智慧遗传自母亲,而同时兼容两者的体质。,爱与生的苦恼,3、爱与恨 人在恋爱的时候,往往呈现滑稽的或悲剧的现象,那是因为当事者已被种族之灵所占领、所支配,已不复是他原来的面目了。所以他的行动和原本的个性完全不相一致。恋爱达到更深一层的阶段后,他的思想不但非常诗化和带有崇高的色彩,而且有超自然的倾向。整个人看起来完全脱离人类本来的、形而下的目的。,爱与生的苦恼,当感情达到最高度时,如果不能与爱侣结合,即顿感人生空虚乏味,连生命也丧失了所有的魅力。此时他对人生的嫌恶已战胜了死亡的恐惧,有时甚至自寻了断以求解脱。 并非恋爱的热情不能得到满足,才招致悲剧的结

14、局。“圆满”的恋爱,收场不幸的恐怕比幸福的还多。这是因为激情所要求的,与当事者的周遭环境不但不相一致,而且破坏了他的生活计划,以至往往严重的损伤了他个人的利益。由于种族意志较个体意志强烈,使恋爱中人对自己原来所讨厌的种种特征,都闭着眼睛毫不理会,或者给予错误的解释,只祈求与对方永远结合。,爱与生的苦恼,单恋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有时会造成杀人继而自杀的局面。我们每年都可从报纸发现两三起这种实例。歌德说的好:“被拒之恋,如置身地狱之火中,我真想知道是否还有比这更令人愤怒和诅咒的事情?”浮士德 恋爱时,对恋人示之以冷淡,甚至以使对方痛苦为乐,我们把它称之为“残忍”,实在并不过分。同

15、时,这是恋爱中常有的事。 爱神是盲目的。我们的祖先,借丘比特来表现种族的守护神,他的容貌天真的像儿童,却是残酷而充满恶意的恶神。带着杀人的弓箭、盲目、背负翅膀,这是丘比特的特征。,爱与生的苦恼,4、结婚 恋爱的结婚是为种族的利益,而不是为个人。当然,这情形当事者并无所知,还误以为是追求自己的幸福。激情的本事是本能的迷妄,由此而结合的夫妇,其他方面有许多相异之处,前述的迷妄一旦消失,相异的素质便昭然出现。,爱与生的苦恼,5、谈谈禁欲 一个人虽能达到禁欲的境地,但他毕竟具备精力充沛的肉体,难免经常感到有被牵引进某种欲望的蠢动。因此,为避免使欲望的满足或生存的快适,再度煽动意志,他便须不断虐待意志,

16、使禁欲不属偶然发生的事,其本身即为一种目的。此时,他对自己想做的事,决不去沾手;反之,对于非己所愿之事即使除虐待意志外实际毫无目的的事,亦强迫自己去完成。他由于这些痛苦和耻辱,而培养成忍人所不能忍的耐心和柔和的态度。从此,情欲的火焰不再在体内燃烧,怒火也无法点燃,完全以不修饰外表的善来消灭恶。,爱与生的苦恼,进一步以同样的手法虐待意志客观化的肉体,不供给身体太多的营养,逐渐挫其锐气,甚至以绝食和苦行的方法,使意志趋于死灰。 基督教道德观 印度人道德观(详见下一页) 心灵的境界。欲望愈强烈、愈贪求我欲之满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更多更深。因为欲望经常附在他身上不断地啃噬他,使他的心灵充满痛苦,如此积久成习后,一旦欲望的对象全部消失,他几乎便以看别人的痛苦为乐了。反之,一个彻底否定生存意志的人,从外表看来,他的确是贫穷、一无所有、既无欢乐亦无生趣的人,但心灵则是一片清澈,充满宁静和喜悦。他们不会被不安的生存冲动或欢天喜地的事情所驱策。,爱与生的苦恼,人们要遵守的信条是:完全否定对自己的爱,而去爱你的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