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6074 上传时间:2019-04-2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批判理论的兴起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 批判理论的兴起 与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历史 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 大众文化批判 公共领域与交往理性 传播政治经济学派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多元版本 传播政治经济学的三个核心任务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全球化 关于文化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有广狭义之分: 狭义的批判理论是指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以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为代表的第一代学者对现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的横跨哲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分析、美学、历史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共同点是具有反思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批判社会体制的共同特征。 广义的批判理论是继承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核心精神,从不

2、同角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传播过程中不平等的权力关系进行揭露的传播理论。包括法兰克福学派、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等。这都与经验主义或管理学派相异。,一、法兰克福学派和批判理论的兴起,1、法兰克福学派 当代西方的一种社会哲学流派,以批判的社会理论 著称。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 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 学术社群。由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领导成员在20世纪 3040年代初发展起来,其社会政治观点集中反映在霍 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J.哈贝马斯等人的著作中。 在西方社会科学界,法兰克福学派被视为“新马克 思主义”的典型,并以从理论上和方法论上反实证主义

3、 而著称。批判理论与社会学 法兰克福学派的观点在历 史哲学、社会理论和社会认识上都与现代社会学具有紧密关系,它的社会理论观点被看 作是批判的社会学。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观点的批判理论,本身就是“工业社会”理论的 一种特殊形式,其中包含着一个现代人如何看待这个社会以及如何行动的具体纲领。作 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一般批判,批判理论涉及意识形态的起源、形成和社会功能等诸多知 识社会学问题,它本身又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知识社会学体系 。,作为一种社会认识方法论,批判理论继承了德国人文科学的精神传统,它从创立之 日起,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社会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结构功能主义从理 论上的实证主义和政治上的自

4、由主义立场出发把现代社会视为有机的整体。指出西方社 会学必须正视“价值重估”的问题。批判理论在诘难社会学将事实与价值分离即“价值 中立”时,把反对实证主义发展到断言现代科学技术是一切剥削、压迫和奴役的最深刻 根源,把反对自由主义推进到左派激进主义和极端主义的立场,充分表现了法兰克福学 派的价值取向。,2、法兰克福学派媒介批评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内容 文化工业(Culture industry) 指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包括商业性的广 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流行音乐等各种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介。 由于科技的发展,文艺作品制作的手段日渐普及,文艺创作转变为建立在科学

5、技术 之上的可以大规模成批进行生产和复制的活动。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使“电影和 广播不再需要作为艺术”,而转变成了“工业”,因此就以“文化工业”指代这些新的 文化现象。其含义是:马克思对商品生产的批判理论能够也应该被运用于符号产品的生 产,应用于具有审美的、娱乐的、意识形态的使用价值产品的生产上。 精神文化产品像任何其他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具有以下特征:使用异化劳动,追求利 润,依靠技术、机器提供的优势,主要致力于生产“消费者”等等。这就是“文化工 业”。文化工业的产品,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口味的、方便面式的精神文化消费品。今天 流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畅销小说、商业电影、通俗电视剧、流行歌曲、休闲

6、报刊等, 都是这种文化工业的产物。,文化工业(大众文化)特点: 先进的传播技术带来的先进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手段。他们认为电影、电视、广播、 无线电是“特别为文化工业打磨出来的”,“它既不存在首先关心大众的问题,也不是 一个传播技术的问题,而是使大众自我膨胀的精神的问题,是他们的主人的声音的问题。” 文化工业混淆了高雅艺术和低俗艺术的界限。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是保持了一定 的距离和张力的,而大众传播媒介无所不在的渗透,使这种距离消失了。认为,大众传播媒 介使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结在一起,而这带来的结果是艺术的堕落和人的麻木。所以,在文化 工业产品的作用下,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控制下,人们逐渐失去了自由思

7、想的能力。 文化工业的本质是赚取利润 。 文化工业产品构成一种具有欺骗性的意识形态,扼杀人们的独立思考精神。,机械复制主义(Mechanical reproductionism) 本雅明用语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认为艺术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机械复制的历史,现代科学技术无限多地复制作品,使 传统艺术的“光晕”消失,艺术原有的功能与价值也发生变化。认为,人类在工业社会 之后,进入了技术复制的时代,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时代。现代艺术以机械复制 为主导,摄影和电影、电视是其重要的代表。,大众文化 ( mass culture ) “大众文化”是我们理解电视媒介参与制造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另一个关键词

8、。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众文化是一个特定范畴,它主要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的,与当代 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特别是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当代 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 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消费形态。它是现代工业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后的产物。 是当代大众大规模地共同参与的当代社会文化公共空间或公共领域,是有史以来人类广 泛参与的,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事件。” 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我们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批判大众 文化和文化工业的消极意义时,必须指出,这种批判是一种悖论性的批判。对于绝大多 数在现代社会中被边

9、缘化和被冷落的弱势人群来说,大众文化是他们最有经济条件和文 化条件消费的文化内容。我们不能以大众文化的商业属性、平面化内涵、维持现存体制 的保守性、遏制人的精神解放等等名义取消这些下层民众消费大众文化的快感和幸福。 毕竟,从总体上说,文化从精英向大众转向,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现实。,评 价 法兰克福学派开创了传媒批判理论的先河,对于传媒研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深 刻地影响了此后各种学派的传媒和文化研究取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西方媒介批评 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传播批判理论。”而法兰克福学派 著名的文化工业理论,则被视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经典和理论基点。不难发现,在当代的

10、文化评论中,批判理论的踪迹随处可见,结构主义、符号学、意识形态理论、女性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中都可以见到它的影子。它们对大众传媒与国家、个人的关系, 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问题,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作出了新的理解和阐释。,3、公共领域与交往理性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及其结构转型 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 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 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 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 维护总体利

11、益和公共福祉。通俗地说,就是指“政治权力之外,作为民主政治基本条件 的公民自由讨论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的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最关键的含义,是独立于 政治建构之外的公共交往和公众舆论,它们对于政治权力是具有批判性的,同时又是政 治合法性的基础。 哈氏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介乎于国家与社会(即国家所不能触及的私人或民间活 动范围)之间、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凸显了公民在政治过程中的互动。,哈贝马斯的定义: 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 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向所有公民开放这一点得到了保障。在每一次私人聚会、形成 公共团体的谈话中都有一部分公共领域生成。然

12、后,他们既不像商人和专业人士那样处 理私人事务,也不像某个合法的社会阶层的成员那样服从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限制。当 公民们以不受限制的方式进行协商时,他们作为一个公共团体行事也就是说,对于 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务有聚会、结社的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一个大型公共团体中, 这种交流需要特殊的手段来传递信息并影响信息接受者。今天,报纸、杂志、广播和电 视就是公共领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务活动相关的对象时,我们称之为政治的 公共领域,以相对于文学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与传媒的功能退化 哈氏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融合趋势”、“社会领域与内心领域的两极分化”、 “从文化批判的公众到文化消费的

13、公众”、“从私人的新闻写作到大众传媒的公共服务: 作为公共性功能的宣传(广告)”诸方面论证了公共领域社会结构和政治功能的转型, 其中用很大篇幅分析了近现代大众传媒的功能退化。 指出,在报刊与公众之间,19世纪中后期以来,大众报刊逐渐取代了具有批判意识 的文学家庭杂志,它们往往不惜以牺牲其政治与公共事务内容为代价,它迎合教育水平 较低的消费集体的娱乐和消闲需要,他援引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Wilbur Schramm)的 术语说,即时报偿新闻(如腐败、事故、灾难、漫画、体育、娱乐、社会新闻和人情味 故事)不断排挤延期报偿新闻(如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经济事件、教育和健康), “阅读公众的批判逐渐让位

14、于消费者交换彼此品味与爱好”,因而“文化批判公众” 变成了“文化消费公众”,即被操纵的公众,这样,文学公共领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 是文化消费的伪公共领域或伪私人领域。 在今天,媒介的私人化管理、监督的行业化、保证的法制化。(新闻集团的窃 听门事件为例),二、传播的政治经济学派,1、什么是传播的政治经济学 西方的传播学研究主要有两大传统,以美国的经验主义为主导的行政研究,以及发 韧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研究。传播政治经济学以其对社会权力关系与传播生产、流通、 消费的相互构建的研究在批判研究中占据独特的地位,并在整个传播学领域独树一帜。 传播政治经济学是西方传播学研究中另一个独特的流派。这个流派完全

15、有别于美国 的经验学派,它着重分析西方传播体制的经济结构和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从而揭示文化 工业的复杂性和通过资本实现的文化活动对社会过程的影响。通过对传播的所有权、生 产、流通和受众消费等层面的分析,传播政治经济学试图展现传播的社会权力关系。传 播政治经济学在北美、欧洲以及第三世界国家都颇有影响,它和起源于英国、着重研究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的文化研究一道,形成西方传播学领域 的批判学派。,2、传播学的批判研究具有以下个相互关联的特点 、从研究命题看,批判研究一般集中研究传播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强调历史 感和对宏观社会背景的分析,集中研究媒介体系的所有权和控制,媒介结构

16、和意识形态 与其它大的社会结构的关联,以及对传播制度层面的分析。批判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 即在各种社会背景下考虑传播实践。他们认为,抛开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有传播理论。虽 然不着重分析媒介对个体的影响力,批判研究并非忽略个体。他们把个体看作是由社会 权力安排所决定的群体中的成员,在此基础上探讨个体所处的被支配地位和他们的抗争。 因此,批判研究的分析范围要比经验学者宽泛得多。 、在对社会权力的理解上,批判研究认为社会权力是双向的和多维的,涉及显性 的行为影响和隐性的意识形态等不同维度,而且其分配是不平等的。在他们看来,社会 关系模式是基于冲突(斗争和差异),而不是一致和共识。,、从方法论上看,批判研究并不拒绝采用实证方法,但认为问题的相关性与重要 性比技巧的无可挑剔更重要。批判研究认为自己的优势来自于对所作研究的重要性的意 识,而重要的理论表述不一定非要通过数据来验证。 、在选择和对待研究问题方面,批判研究不讳言学术研究是以价值观或道德哲学 (moral philosophy)作引导的。他们的研究强调知识的批判性力量,是以弱化和消除支 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