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4295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三专题《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第2课时-课件(1)(苏教版必修3)(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析 B项触ch。C项嚼ju。D项烙lo。,A,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糟糕 孕育 蜂蜜 应运而生 B含糊 发崛 后盾 播迁他邦 C悬置 整和 包袱 有史可稽 D褒贬 交叉 禁忌 报残守缺 解析 B项崛掘。C项和合。D项报抱。,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文化传统的变化无论如何总是缓慢的、渐进的,不 会一蹴而就,即使在社会急剧_的革命时期也 是如此。 一般说来,文化传统是一种惰性力量。它制约着人 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俗,_着 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趣味,规定着人 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极关怀。 谁要想拉住传统前进的脚步

2、,_传统变化的 趋势,纵或得逞于一时,终将徒劳无功,而且往往要 激起逆反心理,促成精神危机。,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_衰亡。 A变幻 控制 阻挡 以至 B变换 操纵 阻碍 以致 C变幻 控制 阻碍 以至 D变换 操纵 阻挡 以致 答案 A,B,解析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而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珍惜旧东西,舍不得扔掉。,5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法,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习 俗,控制着人们的情感抒发,左右着人们的审美 趣味,规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悬置着人们的终 极关怀。( ) B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只要存在,便可能有接触;只 要有接触,

3、便有交流;只要有交流,便有变化。 ( ) C而学习所取、交流所得,仍需经过自己文化传统 这个“有机体”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或者叫做 整合,才会成为传统中的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 的变化。( ),排比,顶真,比喻,二、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回答68题。 6概括“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两个概念的内涵。 (8分) 答案 传统文化是指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 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文化遗产。它是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并列的一种文 化。 文化传统是一种不可捉摸的,仿佛无所在的、但又无 所不在的、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现实文化和人们灵 魂之中的民族精神。,7

4、“文化传统”是如何形成的?(8分) 答案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共同生活、共同语言, 从而也就有了它们共同的意识和无意识,即共同的心 理状态。这一为民族生活所孕育、所熟悉、所崇尚的 心理,时刻得到鼓励和提倡,包括社会的推崇和个人 的向往,其道大行,成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力 量。这样,日积月累,暑往寒来,文化传统就形成 了。,8以“财富和包袱”部分的最后三个自然段为例,说说 文章是如何做到论证严密的?(9分) 答案 这三个自然段起着概括本部分和全文的作用。 首先提示辩证地把握传统的两重属性并非易事,指出 由于认识偏差而引发的两种倾向带来的严重后果。这 里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传统比喻为时装,比喻

5、为 文物。再从正面分析传统为什么是财富而不是包袱的 道理,否定了前面的比喻不当,指出传统是内在物, 是人群共同体的品质和精神。这就和前一自然段形成 正反对比,用了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明确,说明这 种内在物的本质属性和由来,阐明应采取的正确态 度。,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 )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 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 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不 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 的共同的东西。,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 饰等

6、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 特质。 D中国文化也可以分为“知”与“行”两个部分, “知”的范畴是指认识、理解、欣赏等方面,“行” 的范畴包括纲纪伦常、法律道德等方面。 解析 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而“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是具体表现。 答案 C,10.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 “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 “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 彩。 B在传入中国时,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发生了剧烈 的冲突。为了在中国立定脚跟,早期的佛教就

7、提 倡孝道,以适应中国文化的要求。 C佛教文化原本主张无父无君,传入中国后披上了 伦理的外衣,显示了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 之大,之不可抗御。,D佛教文化中的“行”与中国文化中的“行”是完全对 立的,因此,佛教对中国人的“行”不能产生影响。 解析 此说法太绝对。佛教传入中国后披上了纲纪伦常的外衣,对中国人的“行”的影响是存在的。 答案 D,11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分别分析引用周一 良、陈寅恪的论述所起的作用。(6分) 答案 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 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中国文化的视角。 引用陈寅恪对儒佛道与中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 为中国文化知、行两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

8、基础。,12请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涵”的观点。(6分) 答案 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个方面构成,在“行” 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在“知”的方面起 决定作用的是佛道二家,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 义文化是“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即“三 纲六纪”(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六纪: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 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的精神。,四、语言运用(8分) 13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去表述。这 不仅体现了一种语言转换能力,也显示出一种思维 能力。请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表现下面一句话 的意思。(3分) 我们既要发扬民族传

9、统,又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 示例:我们既要吃烤鸭品龙井,也要尝牛排饮咖啡。 答案 我们既要穿旗袍、中山装,也不拒绝西 服、牛仔裤。 我们既热爱关汉卿、曹雪芹,也欣赏莎士比亚、 托尔斯泰。 我们既惊叹故宫的庄严,也向往卢浮宫的华丽。,14下面是20世纪一家五代人的姓名,请参照第一代示 例,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后四代各自命名的用意, 并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5分) 示例:曾祖父一代(世纪初):李守仁、李守义、李 守信 用意:对传统道德价值的信奉和坚守 祖父一代(二三十年代):李有金、李有银、李有财 用意:_ 父亲一代(四五十年代):李翻身、李解放、李建国 用意:_ 儿女一代(六七十年代

10、):李运动、李文革、李红卫 用意:_,孙子孙女一代(八九十年代):李约翰、李安娜、李丽莎 用意:_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_ 答案 对财富的向往和追求。对新中国、新时代的赞美和热爱。对政治运动的追随和狂热。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五、随堂练笔(20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文明”是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野蛮”是 指蛮横残暴的行为或不文明的状态。“文明与野蛮” 既可以指人的具体行为的特点,也可以指人类历史、 社会的特点。 请以“文明与野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 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所写内容 必须在话题的范围内。 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