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4265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__王振(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6岁儿童的 心理发展与学习特点,王振宇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与特教学院,一、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对儿童大脑发展的认识,(一)大脑是一个发展中的器官 1.大脑是一个动态器官,很大程度上是有经验塑造的。 大脑皮层总体结构因接触学习机会和在社会情境中学习而改变。 在复杂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其视觉皮层中每个神经细胞的突触拥有量比标准圈养动物高出2025%,2.学习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 学习能增加突触,组织和重组大脑;单纯的练习不能增加突触。 脑结构的变化是脑功能变化的基础。,3.实践增强学习。 不同种类的经验以不同的方式制约大脑,具体类型的教学可以修正大脑,是大脑能够选择性的感知输入来完成适应性任务。,4.

2、指导性学习和通过自身经验的学习对脑功能至关重要。 我们学习这些脑科学的新知识,只是强调学习对大脑的重要性。儿童的大脑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二)如何看待关键期 1.大脑的不同区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学习。 大脑的发展常常发生在特定的时间里,利用特定的经验。,2.不同的大脑系统按不同的时间架构发展,由经验和内驱力所驱动。 这一过程表明儿童更容易在不同的时期学习不同的知识。,3.在突触产生过剩和消失完结之后的很长时期里,学习会继续影响大脑的结构。 由学习促发的新突触的加入、大脑连接图的不断重组的过程会延续一生。,4.关键期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而是学习程度的概念儿童的学

3、习理 论。,本节主要参考资料: 1.戈波尼克:摇篮里的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章。 2.达蒙: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3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章。,二、关于学习的理论,在如何看待理论的问题上,我坚持两点: 1.感性很重要,但感性不可靠。科研的目标是理论。理论具有指导性。 2.真理是多元的,要避免一元论的索缚。,所有的发展理论,都是学习理论。 对于学习的不同看法,即不同理论是隐藏在学习和教学理念后面的理性基础。它制约着人们对学习、教学乃至幼儿园的发展。,(一)成熟与文化 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

4、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自我调节是生命现象固有的能力。自我调节还能加强成长天性的不平衡和波动,即当儿童突然向前进入一个新领域后,又会适度退却,以巩固一下取得的进步。然后再往前进。“进二步,退一步,然后再进二步”。,格塞尔认为,孩子的成长当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和合乎文化的要求,但只有当我们注意到儿童成熟的控制能力时,他们才是最能控制自己的。每一个父母和儿童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成熟的力量和文化适应之间求得合理的平衡。,格塞尔学派向父母提出以下忠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5、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所有这些忠告都建立在一个基点上,即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强调这一点,并不是否认环境的作用,也不是否认教育的价值,更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让他们为所欲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家长及一切成人不应该只强调文化目标而忽视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自己的工作与儿童的准备状态和特殊能力配合起来。,对于家长来说,格塞尔更是明确地提出家长要与孩子一道成长。所谓与孩子一道成长,就是要求人们注意成人和儿童

6、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都有“成长的烦恼”,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适应的。,(二)刺激与练习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学习是接受外部刺激的结果。有刺激就有反应。刺激-反应的多次结合就形成人的行为习惯。,行为就是刺激反应。华生把有机体应付环境的一切活动称之为行为,行为的基本成份是反应。 华生把引发有机体反应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称为刺激, 刺激和反应都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将这思想简化为一个公式,便是SR(刺激反应)。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于是SR成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最基本的刺激反应的连结称之为反射。任何复杂的行为,说到底,不外乎是一套反射。,华生认为,一个人的

7、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当人所处的情境与先前曾经发生过的情境相同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整合,能更为迅速和更多地活动起来达到目的,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是习惯的单位。,影响动作习惯的因素: (1)年龄。按一般推理,年轻的人容易形成习惯。华生特意指出,人类停止学习的时间太早,在条件优裕的情况下,人很容易满足现状,不再迫使自己学习。他相信,“如果形势很急迫,60、70岁甚至80岁的人也能学习。”,(2)练习的分配。华生通过实验发现,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越少,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就越高。华生主张分散学习,不主张集中突击训练。即使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集中

8、学习,也应该在中间留出一段间隔时间来,这样会取得惊人的学习效果。,强化是加强操作行为的最有效手段。 所谓强化,就是对所发生的操作行为的肯定刺激。,强化有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连续强化指强化物连续多次地反复出现,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都给予强化。 间歇强化,又称部分强化,指仅对一部分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强化还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所谓积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的作用。所谓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程序教学体现了斯金纳的三个原则:第一

9、是小步子前进原则。这符合斯金纳关于建立新的行为的最好的方法是一点一点地塑造的观点。第二是主动参加原则。学生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进行学习。斯金纳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的读者比被动的读者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在程序教学中,学习者阅读和写下关键词的活动都是主动的。第三是及时反馈原则。,随着电脑普及及多媒体的运用,这三个原则当今又有了新的价值,尤其是在36岁的幼儿学习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成了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的原则。,观察学习是最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观察学习的模式: 1.行为模式 5.参照模式 2.言语模式 6.参与性模式 3.象征模式

10、7.创造模式 4.抽象模式,行为主义是一个“越变越像”的学习理论。简而言之,经典行为主义说的是有刺激就有反应;所有的反应都是由刺激引起的。操作行为主义说的是行为得到强化就会巩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最普遍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反映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为36岁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让他们在丰富的环境中发出适宜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创造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有利于认知和性格的发展。尤其要重视36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三)学习与发展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从属于主体发展的水平,学习要适应儿童发展的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都具有相应水平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不是天生就有

11、的,也不是通过教育外加进去的。认知结构是在先天动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动作发展越来越复杂,并不断内化,在头脑里组成日益抽象和灵活的动作系统,也就是认知结构。认知结构随着活动的演变而演变,变得越来越完备。,认知结构能接纳与自己有联系的新知识,也能适度地调节自己去接受不熟悉的新知识。如果新知识完全超出认知结构调整的范围,就无法接受,表现为学不会、弄不懂。这就需要下降难度,从认知结构容易接受的地方重新开始。,无论是认知结构的演变,还是认知结构的调整,都是不断追求平衡化的自动调节过程。自动调节是生命有机体固有的特性。平衡化的结果是人更好地适应环境。,皮亚杰几十年研究的主要成果,就是向我们揭示出,儿

12、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或自己的观点上的现象。儿童的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外部行为上,也表现在儿童的语言中、表象中、逻辑中。,思维中的自我中心,还反映在幼儿分不清自我与客体的界线,容易相互混淆。最典型的是幼儿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界线,经常把自己想象的事当作真实的事来说,导致不明事理的成人指责他们“说谎”,从而蒙受不白之冤。,思维中的自我中心,也表现在儿童有强烈的“拟人化倾向”,例如。幼儿认为,月亮是跟着他们走的,花儿是朝他们笑的,小草会哭的,思维中的自我中心,还表现在幼儿对规则的认识是单向的,只知道规则是有权威的人制定的,必须遵守,不能改变,而不知道任

13、何规则都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程序加以修正和改变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中,幼儿对成人有一种“单方面的服从”。表现在道德判断中,幼儿倾向于根据事情的实际结果来评判好坏,不善于考察行为动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是一种稳定的错觉。究其根源是因为此时的儿童思维缺乏可逆性,不善于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随着认知能力的提高,儿童会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解除自我中心。但在新的水平上,又会产生新的自我中心。因此,在人的一生中,不断解除自我中心,是认知发展的任务。,早期教育应该着眼于发展儿童主动活动。 皮亚杰认为,“儿童愈小,对他们进行教学就愈难,而对于幼儿的教学未来的后果就愈有影响。”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促进认

14、知的发展。而促进认知发展的必由的途径是让儿童主动活动。,皮亚杰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儿童提供发现和创造的可能性。教育者不要脱离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盲目追求价值和知识的传递,试图加速儿童的发展。“每次过早地教给儿童一些他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就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些东西有真正的理解。”“过度加速发展,将使后来同化作用的成效大打折扣。”,认知发展的理论对36岁幼儿教育的意义在于让我们认识到儿童思维与成人思维的差异。儿童是不同于成人的。儿童是自我中心的。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发展水平。,同时,要高度重视动作,尤其是游戏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

15、动时间、玩具、场所,鼓励幼儿创造性的游戏。游戏和动作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正确途径。,(四)个人学习与社会交往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告诉我们,社会环境是儿童学习的决定性条件。语言是心理的工具,社会交往是学习的源泉。 学习受社会互动的强烈影响。成人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帮助儿童把新情况与已有的熟悉情境建立联系。,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 维果茨基为了正确解决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学习存在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可能发展水平。这可能发展水平就是儿童的最近

16、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现有发展水平的前面,促进儿童达到他的可能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一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儿童今天在合作中能完成的事,到了一定时候便能独立解决。因此,维果茨基指出,“学校中教学和发展的相互关系好比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关系一样”。,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对发展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依赖的是正在成熟的功能,而不只是限定在已经成熟的功能中。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教学的任何学科总是建立在未成熟的基础之上的。,维果茨基说,“如果说,童年早期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做的只是与他的兴趣相符合的事情,而学龄儿童能做教师要他做的事情,那么,学前儿童的态度就是这样确定的:他做他要做的事,但他要做的事情,恰恰也是他的领导希望他做的。”幼儿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如何帮助儿童从“按照自己的大纲学习”,转变为“按教师的大纲学习”,通过学前教育,实现学习的转变,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