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4259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肾综合征出血热--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问题一 为什么讲出血热? 问题二 出血热是怎样的疾病? 问题三 出血热怎样防治? 问题四 出血热疫苗怎么样?,“肾综合征出血热”与 “流行性出血热”一样吗?,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HFRS=EHF,第一部分 为什么讲?,病情重,危害大,为什么要在西安讲?,历年西安市出血热发病情况,发病趋势,西安市疫情的演变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19561959年发

2、病率波动在0.032.57/10万之间,呈现散发状态; 2.60年代,随着疫区的不断扩大,出血热发病数逐步增加,发病率波动在1.709.15/10万之间,呈现流行状态; 3.70年代,全市13个区县均有出血热病例发生,出血热发病数不断增加,各年间发病率波动在8.0288.74/10万之间,4.80年代我市出血热疫区迅速增多,发病人数急骤上升,累计发病报告42935例,发病率波动在41.02128.11/10万之间,呈现高流行阶段,其中1984年发病人数为6937例,是我市历年来发病人数最多的一年。 5.进入90年代,随着防鼠灭鼠力度的加强,出血热疫苗的研制成功,我市的出血热发病呈下降趋势,但出

3、血热发病率仍维持在7.4355.60/10万之间。 6.20002009年我市出血热报告发病率波动在7.2428.94/10万之间,其中2001-2007年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2008年、2009年出血热报告发病率有所上升。2010年较2009年上升,发病率19.46/10万。,发病趋势,年出血热发病周期,发病趋势,2012年1月1日-11月14日我市出血热发病737,较2011年增加5.7%(697例)。,西安市2012年出血热发病情况,我市出血热发病在全省情况 2012年1-10月,我市病例占全省高发地区总病例数的42.1%,较2011年同期的58.2%下降了27.7%。 自2010年起,

4、我市前十个月出血热发病连续三年递增,上升趋势同陕西省总体情况一致,但增幅较其他高发区县表现最缓。同2011年相比,我市今年病例634例,较2011年(594例)增加了6.7%。陕西省其他高发地区(包括渭南、咸阳、宝鸡)2012年病例合计871例,较2011年(427例)增加了104.0%。,传统疫区中周至和户县今年发病数较去年下降33.1%;长安和临潼病例较去年同期增加12.4%;沣东新城较去年病例增加60.9%;其他非高发地区病例较去年增加21.1%。,不同地区2012年1-10月出血热发病数,我市不同地区本年至今发病呈现不同特征。高发区县病例构成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0年的76.1%

5、降至2011年的72.8%,再降至2012年的72.8%。,发病预测,我市今年除了9月发病低 于基线水平外,其余各月 均较历史10年发病平均水 平高,尤其在3月更是高 出警戒水平。进入10月发 病陡增,增幅高出基线和 警戒水平。依据十年历史 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方法 预测11月我市将发病372 例,疫情形势严峻。,2012年出血热发病预测,第二部分 了解出血热,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并发症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流行病学 病原学,属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120nm,外有双层膜,基因为单股负性RNA,由大(L)、中(M)、小(S)三个片段组成 S

6、基因编码核蛋白,是主要结构蛋白,感染后抗体出现早,可用于早期诊断 M基因编码膜蛋白,其中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诱生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 L基因编码RNA多聚酶,依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至少可分为13型,公认的有以下5型 型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野鼠型),重症较多 3-10% 型汉城病毒(Seoul virus,家鼠型),轻型病例 1% 型普马拿病毒(Puumala virus,棕背平型) 型希望山病毒(Prospect hill virus,田鼠型) 型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鹿鼠型), 对人高度治病,病死率50%,流行病学 病

7、原学,我国流行的主要是: 型汉坦病毒 型汉城病毒 HFRSV对外环境抵抗力不强,420相对稳定,不耐热、不耐酸,5630分钟和PH 5.0以下可灭活,对紫外线、乙醚、75%酒精、0.5%碘酊均敏感,流行病学 病原学,世界上有170多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有67种,主要是啮齿类如黑线姬鼠、大林鼠、褐家鼠等 其它动物猫、狗、家兔等,感染后可从尿粪及唾液中排毒,但在流行中的意义,尚需研究 人不是主要的传染原,流行病学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公认为多途径感染 动物源性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螨媒传播 垂直传播,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疫区人群隐性

8、感染率低,野鼠型14%,家鼠型516% 主要为男性青壮年,占总发病的2/3 病后能获得一定性免疫,流行病学 易感人群,每八到十年左右有一个高峰 四季均可发病 姬鼠型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称为秋冬峰;个别地区在4 6月还会出现一个小高峰,称为春峰。 家鼠型在春夏之间(46月)。,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时间分布),流行疫区的类型 姬鼠型疫区 家鼠型疫区 混合型疫区 我国大陆32个省份均有发病,病例主要分布 在东北、淮河流域及渭河流域。,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发病机制,HFRSV 发热 病毒血症 免疫应答 中毒症状 细胞因子释放 小血管损伤 渗出 DIC 多脏器损伤,本病常因传染源种类、

9、病毒类型、发病地区的不同而导致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临床类型不一致。其典型症状如下: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少尿期 多尿期 恢复期,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潜伏期: 442天,一般为714天,以两周多见 多数起病急骤,无前驱期症状,少数病人起病稍缓,有消化道症状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期: 发热 胃肠道中毒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毛细血管损害表现 肾脏损害表现 肝脏损害表现,临床表现,低血压休克期: 血压下降和脉搏增快 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口唇发绀、皮肤发花、脉搏细弱甚至触不到 尿量减少 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烦躁不安,甚至恍惚,躁动,精神异常 毒血症加重,“三痛”、淤点、淤斑更明显 中心静脉压降低,临床表

10、现,少尿期: 急性肾衰 尿毒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高血钾、低血钠、低血钙等) 高血容量综合征:表浅静脉充盈、血压增高、脉压增大、脉搏宏大,血液稀释 心衰、肺水肿、脑水肿 少尿或无尿 少尿期是本病的极期,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严重的细菌或真菌感染、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大出血等。,临床表现,多尿期: 根据尿量及氮质血症分为三期 移行期:尿量增加到2000ml,但BUN、Cr上升,症状仍重 多尿早期:尿量超过2000ml,氮质血症未见改善,症状仍重 多尿后期:尿量超过3000ml,甚至达10000ml,氮质血症逐步改善,症状好转,临床表现,恢复期: 尿量逐渐减少趋于正常,每日尿量2000ml左右

11、 各种症状逐渐消失,食欲增强甚至亢进,体力逐渐恢复 尿比重及BUN等实验室指标正常 少数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发热期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血小板减少,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血液浓缩或稀释 尿常规:尿蛋白阳性,镜下血尿、管型尿。可有肉眼血尿和尿中膜状物。尿沉渣中可发现巨大的融合细胞 生化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患者标本中检出HV RNA 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HV,其它检查 肝功能:ALT约50%升高,个别病人有黄疸。AST、LDH、CK均可升高 心电图:可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眼压常增高,脑水肿者常见视神经乳头水肿 B超检

12、查:肾脏肿大,肾皮质回声增强,实验室检查,并发症,腔道大出血 胃肠道大出血多见 继发感染 可发生肺炎、尿路感染及全身感染 急性心力衰竭 多发生于少尿期和低血压休克期 ARDS 患者呼吸急促,紫绀。常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诊断,流行病学史 临床特点:有发热,“三红”、“三痛”,出血,低血压休克,肾脏损害,特有的五期经过 实验室检查:前述,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败血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腹症 病毒性肝炎,鉴别诊断,治疗,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对症治疗 “三早一就”仍为本病治疗原则 治疗中关键是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治疗 发现病人后的处理,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人后,城镇应于6小

13、时,农村应于12小时内进行报告,及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片(网络直报) 尽快转运至传染病医院救治病人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衣物、餐具、被褥等可食用含氯、碘、醇类消毒剂消毒处理,预防,疫情监测:人间疫情、人群免疫状况、动物疫情等 防鼠灭鼠 :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 食品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 个人防护:在野外或疫区工作减少暴露,皮肤有破损及时包扎 疫苗接种:双价出血热疫苗接种,第三部分 EHF防治,防治 策略,掌握发病趋势(病例调查) 做好预警预测(宿主动物密度及带毒率监测) 控制传染源(防鼠灭鼠) 切断传播途径(防病知识宣传) 保护易感人群(疫苗接种),疫情管理人员要提高病例报告的及

14、时性和准确性,加强个案病例调查,提高诊断符合率。 每季度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注意疫情变化趋势。 发现建筑工地、学校 短时期内有多例出血 热患者时,疫情管理员 要向主管人员及时报告 并调查处理。,防治 病例核实,每月对居民区和野外鼠密度、鼠种进行监测。 采集鼠肺,进行出血热病毒型别鉴定。 通报鼠密度、鼠带毒监测结果,以便爱卫会采取灭鼠措施。,防治 宿主动物密度和带毒率监测,防鼠灭鼠是我国防治流行性出血热的成功经验与主要措施之一。 各区县疾控中心要建议爱卫会加强开发建设工地、种植园、村庄周围、工地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的环境治理,铲除鼠类栖息繁殖场所,搞好环境卫生。 在每年的月和月采取药物和器械灭鼠

15、的方式对农田、村庄周围、种植园进行灭鼠,控制鼠害消除传染源。 灭鼠指标:理论上,城乡居民区内,灭鼠后要求鼠密度(夹夜法)低于1%;流行高峰期低于3%。在郊县农村野外鼠密度应控制在5%以下。,防治 防鼠灭鼠,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目前出血热在临床上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治疗费用一般在5000元至2万元左右,这对患者是很沉重的负担。即使按每例5000元治疗费计算,每年全市用于出血热的支出约1千万元。 出血热疫苗在西安市属政府免费提供,其保护作用有关部门已经跟踪了6年,证明效果非常好。疫苗对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作用是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 疫苗是目前已被实践证明,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

16、在疫情高发地区要大力开展疫苗接种,提高目标人群的全程免疫率。 我市要把年平均发病率控制在8/10万以下,这是很重的任务,因此,要用好疫苗这个武器。,防治 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第四部分 EHF疫苗接种,双价纯化出血热疫苗,浙江天元公司生产的双价纯化出血热疫苗不受流行季节和疫区型别限制,可同时预防家鼠型和野鼠型出血热。经全国1000多万人使用,被证明是预防出血热的最安全,有效,最省钱的手段。 无论男女老少均可通过接种疫苗(16-60岁),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介绍,接种对象,出血热疫区和进入高发疫区的16-60岁人群。在实际应用中接种人群的年龄可适当扩展到10-70岁,接种覆盖面积应在80%以上 从事动物饲养和实验人员;进入疫区开发和承担出血热医疗、护理、检验、防疫人员;疫苗生产和质检人员;在流行季节期间,对工程工地、部队调防等野外留宿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疫苗 介绍,免疫程序,于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接种疫苗的免疫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