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本概念_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4047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基本概念_1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教育的基本概念_1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教育的基本概念_1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教育的基本概念_1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教育的基本概念_1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基本概念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基本概念_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 第四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教育界定,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的最早自孟子尽心篇。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负于天,俯不诈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老猫教幼仔捕捉老鼠”是教育现象? “老鸭教小鸭游水”是教育现象?,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记),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三、广义教育中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性活动 1.人类的教

2、育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为了社会、具有社会性的活动。(适应社会、推助社会) 2.教育为人类社会独有。(与动物界中代代之间看似“教”和“学”的现象,有本质区别) 3.教育的社会性表现:同社会共存、共发展,并渐渐成为推助社会发展的因素。,“老猫教幼仔捕捉老鼠”, “老鸭教小鸭游水”的动物界现象,是一种为适应环境、为维持生命、为独立生存的亲子本能行为的传递,是自发的本能行为,只存在一个短暂的时期,而且是简单不变的重复,没有任何发展,更没有不断丰富与创新。,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性活动 几种关于教育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教育全书教育卷:“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教育概

3、论(叶澜著):“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能得到提高的过程。”,以上几种定义包涵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1、学校教育 2、通过媒体(电视、电脑、广播、函授、图书、报刊等)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 3、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培养人的活动,在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通过示范、模仿、交往等方式传递信息和经验,产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4、自我教育 以上各种形式的教育被称之为广义教育。,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三、广义教育中

4、的学校教育(即狭义教育) 1、学校教育的含义 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特点:可控性强、达标性强 3、它是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标志的各种教育形式的发展,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基本要素有(记):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 一、教育者 1、定义(记): 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2、地位: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及执教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是有条件的。

5、在受教育者接受了教育者的要求,并为之付出努力之后,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可变为现实。 3、资格: 依据一定的条件,按一定的形式由社会相关部门认证而确立的。,二、受教育者 1、定义(记): 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 2、地位: 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者来说,则处于被领导、被控制的接受教育的地位。 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 3、条件: 凡是进入学习过程的人都成为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 总体上说学生是受教育者,但存在学生在某方面超过老师的情况;但不能改变总体上的教育者的地位与责

6、任。 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受教育者变得“我要学”,而不是教育者要受教育者学,即“要你学”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主体;受教育者被动控制的地位不影响主体参与活动的能动性。,三、教育内容 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 (记) 学校教育中的教材是教育内容的表现,但不是学校教育的内容的全部。 四、教育的物质资源 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教具、器材等,是现代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场所及设备主要有: 校舍、教室、操场、园地、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计算机房、艺术室、医务室等。 教具与器材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沟通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 教育的物质资源能成为教育媒体

7、,必须是教育目标的体现,否则虽为物质资源,但不能作为教育媒体。,以上教育的四要素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这些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 在教育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情况下,教育者的主导性要素起着决定性作用,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控制着教育目的和采用的方法手段。,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所内含的可能实现的有效作用。 一、教育的宏观功能促进社会发展。(记) 1、教育的社会功能首先是为社会的发展、延续服务。 (人类的延续发展依靠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社会物质的再生产。而这些生产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与科学技术必须依靠教育。) 2、教育是沟通社会各方面、社会各地域及世界各国社会的手段。

8、教育的正确实施对稳定社会、倡导科学、宏扬道德风尚和加强法制都是有利的推动,而这些因素是社会持续与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二、教育的微观功能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记) 人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降生到成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1、身体发展的含义 身体的各组织系统和机能的增长,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心理发展的含义 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的发展。 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为:遗传、环境与教育。遗传是个体 发展的物质前提;自然与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起制约作用;教育对个体发 展起主导作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 (记)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

9、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体现了培养人的方向,也就是个体发展的方向。 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给予个体发展更科学、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的影响。 得力的教育为个体能动的发展创造主客观条件。 教育的主导作用更表现在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第四节 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是和现代社会生产体系、现代文化体系、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的总体。,一、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记) (一)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1、规模庞大:正规、成人教育的人数庞大 2、增长速度快:人数超常发展 3、不均衡性:速度,发达国家发展中;中高初

10、等教育 4、波动性:各级教育随年代不同规模出现剧增和空余 (二)教育体制和结构显著变化 西方:双轨单轨;中国:职业、远程、成教育人等 (三)教育的内涵扩大 覆盖正规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四)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五)教育的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20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教育民主化。区域、国家、城镇、性别、民族不平等等。,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记) (一)全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全民教育是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终身教育 1、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以来形成和发展的国际性教育思想,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导思

11、想,给整个教育带来了革命。 2、含义 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要受到各种教育,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时空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线。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制度的核心。,(三)教育民主化 接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四)教育现代化 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变革。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核心。,(五)教育与社会紧密交叉、相互制约、相 互联系。 教育随着社会的变动而变动,根据社会提出的问题不断调整、发展教育 (六)教育科学研究就是教育决策的先导 教育

12、的规划和决定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环境,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一、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 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 (记) 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天然环境;城市、农村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物质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人的生存与健康,也影响人的认识与伦理道德。,学前儿童的生长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他们对物质环境的依赖性更大。 作为学前教育机构的托儿所、幼儿园,同样需要有一定的物质环境为其存在与发展的条件 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记),二、精神环境与学前

13、教育 精神环境(非物质环境或者社会环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记) 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表浅性、片面性和情绪性)表明他们容易接受精神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记) 对学前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生活方式及习惯、生活情趣、生活内容、交往关系等),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及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生活,托儿所、幼儿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第二节 学前教育与经济,一、经济是教育的基础(记) (一)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为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物力。 (二)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文盲率、义

14、务教育年限、高等教育程度等 (三)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如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普通中学与职业学校比例等。 (四)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二、现代社会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记) (一)现代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二)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因素。 劳动者的教育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正比。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还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手段的变革。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学前教育目标: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

15、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政治,一、关于政治的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政治是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又极大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理念、意识。这包括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标准等。 (二)是权力机构。包括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权机关、政党等 二、政治对教育的影响(记) (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政治对教育体制的改革起着定向和支持作用。 (三)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

16、一)政治对教育目的的影响,1、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颁布一系列教育法律、政策和规章,以保证合法地实现教育目的。 2、权力机关利用其拥有的组织、人事权利控制教育者的行为导向,使之符合教育目的。 3、权力机关通过行政部分控制公职人员的选拔与录用 4、权力机关还通过经济杠杆控制教育方向,并对办学权力进行严格控制(民间办学均要申请审批),(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影响,1、教育制度必须保持与政治制度的一致与之相适应,教育制度往往都随政治的发展而变革。 2、政治对教育制度的改革起定向和支持作用。,(三)政治对教育财政的影响,1、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权力机关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教育经费在整个社会总投入中的份额。 2、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政府会根据其财政收支情况及财政需要而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办法,或者是完全由政府财政支出,或者由民间集资、私人出资,或者三者兼而有之。,三、政治与学前教育(记) (一)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