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小石潭记》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3976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小石潭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1、《小石潭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1、《小石潭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1、《小石潭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1、《小石潭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小石潭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小石潭记》(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小石潭记,柳宗元,目标与要求,1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柳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

2、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柳柳宗元是一个“遍悟文体”的文学家 ,众体兼长,作品丰富,以散文成就最大,有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有永州八记等留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

3、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永州 西山,永州 钴鉧潭,永州 袁家渴,永州 石渠,永州 石涧,小石城山,文体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字形 初步感知课文,篁( ) 坻( ) 参差( )( ) 屿( ) 嵁( ) 缀( ) 佁( ) 翕( ) 怆( ) 邃( ) 龚( ),读准字音,hung

4、,ch,c,y,kn,zhu,y,x,chung,gng,su,cn,篁竹: 坻: 屿: 嵁: 翠蔓: 佁然: 悄怆幽邃: 俶尔远逝:,字词解释,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藤蔓。,愣住的样子。,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动词,“成为”),以:,为:,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参差披

5、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差:,可:,清:,1、乃记之而去 2、小生,古:离开; 今:前往。,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古今异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乐,心乐之,以乐其志 五柳先生传,(以为乐)(动词意动),(使乐)(形容词使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 ,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为,全石以为底,为坻 ,为屿,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做,动词),(成为,动词),(雕刻,动词),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核舟记,可:大约。,许:上下,表示约数。,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

7、呆地一动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日光下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向西),(向下),(向东向西),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那里。,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凄神寒骨,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使凄凉;使寒冷),(使竭尽),

8、(使聒乱;使劳累),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着来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从小山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来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于是砍伐竹子开出道路,顺势往下走便看见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潭由整块的石头形成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小石礁、小岛屿、 小石垒、小

9、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身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象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那石岸的形势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凄楚,寒透骨节,寂静幽深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

10、能长久停留,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堂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

11、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1)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第二段:,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就是呆呆的样子。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

12、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4、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

13、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品 读 用原文回答,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闻水声,如鸣佩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心乐之,因,闻声 见形,这种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的写法是“移步换景”。,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底,卷石底以出,岸,青树翠蔓,边,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而远逝 往来翕忽,鱼,水,空游 下彻,明,暗,乐,清,作者是

14、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景,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情,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问题研究,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

15、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 寓情于景。,合作讨论,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课文的写作顺序是(游览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小石潭的特点:幽静。,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小石潭记,发现小潭:,移步换景,潭中景物:,潭水:清澈透明,游鱼:动静结合,小潭源流:,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比喻,潭中气氛:,寓情于景,记录同游者,隔、闻、伐、取、见,气氛:幽深冷寂,水清,石怪,树青,感受:凄苦孤寂,侧面描写,西行,西南而望,坐潭上、记之而去,移 步 换 景,生动写出了小石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寂之情。,探索本文主旨,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感到快乐)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