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833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考点突破,基础整合,热点聚焦,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当前收入的影响: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总量就 。 (3)未来收入的影响:对 预期乐观,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 (4)收入差距的影响: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 。,越大,未来收入,降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除了收入外,还有生产、物价和国家政策以及产品质量等。,特别提示,2.消费类型 (1)按照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的消费、 消费和 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可以分为 消费、 消费和 .消

2、费。 (3)趋势: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1)由于商品功用多样、消费目的各异,对于某一消费行为所属类型,要全面考虑。 (2)消费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对消费类型的划分要做到具体分析。,特别提示,钱货两清,贷款,租赁,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面面观 (1) 引发的消费。 (2) 引发的消费。 (3) 引发的消费。 (4) 主导的消费。 2.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 。 (2) ,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 。 (4) ,艰苦奋斗。,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3、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绿色消费,勤俭节约,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消费及其类型,考点一,考点透析,1.影响消费的因素,辨别各种影响因素的地位 生产发展是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居民收入、物价水平,都取决于生产发展。所以,生产是消费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提示,2.消费类型 (1)消费类型的划分,各种消费类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比如,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界限也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发生变化。,特别提示,(2)正确认识贷款消费 贷款消费以信用为基础。社会信用制度制约着贷款消费的发展。 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和大额服务,因为这些消费超出了消费者当前的

4、支付能力。 贷款消费无所谓好坏,应当因时、因人而异。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贷款消费,则是利国利民之举。 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消费结构 (1)含义:消费结构是指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消费结构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着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它是反映消费结构与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教材薄弱点,正确认识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减小,并不意味着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绝对量减小,因为恩

5、格尔系数是一个比值,这个比值减小,表明家庭用于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下降,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支出的比重上升,从而表明消费结构的改善和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提示,易错辨析,1.(2014新课标全国卷,13)奢侈品支出增加表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辨析:奢侈品支出增加表明消费支出增加,与收入差距变化无关。 2.(2014江苏卷,6A)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辨析:生产决定消费。社会保障是消费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辨析: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会导致市场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不利于扩大内需。 4.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被发展资料

6、消费取代。 辨析:生存资料消费是人生存必需的,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占比重降低,但是不能被取代。,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影响消费的因素(高频考点),典例导引 (2015安徽卷,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 ) A. B. C. D.,解析:B 出境游需求量随出境游价格降低而增加,二者是负相关的关系,故正确;出境游需求量随居民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二者是正相关的关系,故正确;错误,排除。,命题角度2 消费类型与消费结构(低频考点),典例导引 (2014新课标全国I卷,13)下图是

7、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 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 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A. B. C. D.,解析:D 本题考查消费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率大幅上升,而日用品消费支出增长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消费支出还是不断增长。这说明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消费行为不理性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排除。,考点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考点透析,1.消费心理,2.消费行为,特别提示,正确认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量入为出”的“入”,既可以是既得收入

8、,也可以是预期收入。量入为出强调以支付能力和偿还能力为消费限度。 (2)“适度消费”的“度”,有反对过度和反对过低消费的含义。过度消费不利于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过低消费既影响生活又影响生产。,3.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 (1)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有求名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等。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 (2)联系:消费心理影响和制约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消费心理的表现。消费心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易错辨析,1.(2016江苏卷,7B)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

9、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要避免贷款消费。 辨析:“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不时见诸媒体,这启示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贷款消费可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 2.(2015浙江卷,24A)求异心理不值得提倡。 辨析: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所以不能全盘否定。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3.(2015上海卷,17A)出国旅游趋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从众心理影响。

10、辨析: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的主观性因素。 4.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就是要限制个人消费。 辨析: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求消费与个人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相符合,不能超前、滞后消费。 5.勤俭节约要求限制消费。 辨析:勤俭节约强调的是对资源不要浪费,并不是限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是要求个人消费时注意对资源的节约。,命题探究,命题角度3 消费心理(高频考点),(2016全国卷,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 ) 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

11、心理主导的消费 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解析:D 本题考查消费心理引发的消费。试客的消费行为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命题角度4 消费行为,典例导引 (2016江苏卷,7)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 )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解析:D 本题考查做理性的消费者。某些大学生不考虑自己的

12、偿还能力,利用“校园网贷”贷款消费,结果引发借贷纠纷,这启示我们做理性的消费者,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D项符合题意。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不能反对这种消费,但是过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不值得提倡,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技法指导 分清适度消费与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强调的是以个人和家庭的既得收入和预期收入为消费限度。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直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里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

13、美经久耐用。,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居民消费日趋理性 多措并举扩大内需,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目的和归宿。居民消费水平反映居民生活质量、涉及发展成果共享、关乎经济发展动力问题,为国家和居民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出现很多新特点,于民于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历来是考试关注的焦点问题,多从影响消费的因素、理性消费、扩大居民消费等角度命制试题。,热点说明,热点预测,1.消费类型 2016年9月7日,2016“财富CEO峰会”在厦门举办。与会专家认为:中产阶级消费有三点变化:“爱美”,由此还催生了一种美丽经济;“怕死”,追求健康,就是对吃、运动等生活升

14、级的需求;“追爱”就是对情感、精神的一个诉求。这说明( ) 收入增长是促使居民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 居民消费不断进步升级 享受资料的消费成为主流 居民消费水平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A. B. C. D.,【解析与答案】 1.A 中产阶级的消费不断升级和进步,说明收入影响消费,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与材料无关。,2.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 2016中秋,各类盒装月饼争相优惠促销,但难受消费者青睐,而散装月饼却深受顾客的喜爱,“天价月饼”的现象早已一去不复返,用心做食品成为行业的新标杆,有些商家还开辟了手工制作月饼的场所,让民众近距离体验传统月饼的制作过

15、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广大市民欢迎。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收入提升乏力,使居民不再追求包装和天价 居民消费日趋理性,求实心理日渐回归 消费决定生产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A. B. C. D.,【解析与答案】 2.C 居民不再青睐包装和天价,说明居民消费更加理性、求实,符合题意;消费者既关注月饼本身,还青睐文化体验,说明居民消费不断升级,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收入问题,与材料无关;消费反作用而非决定生产,错误。,规律方法,寻因型因果类试题的解法 寻因型因果类试题往往以“为什么”“必要性”“正确性”“原因”“理由”“理论依据”等为设问要求。解答此类试题,有两个基本思路。思路一:主体角度。思路二:决定因素(地位、规律、趋势等)、现实可能性或必要性、意义(重要性)或危害,这三部分内容有时要结合材料或设问信息有所取舍或侧重。思路三:材料为源、教材为据、筛选原理。具体做题过程中,以上思路合为一点就是检索教材。其答案联结词一般为“由决定的”“符合的要求”“原因在于”等。,3.影响消费的因素 2016年12月19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建议,应以“稳增长”为目标,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内需并重。对此,有专家支招:第一,要让居民“有钱可花”。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