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8214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试题部分)课件(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二 课外文言文,一、(2018北部湾经济区,1719,6分)古诗文阅读。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 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 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 州里:乡里。惟:思,考虑。疾:奋力,用力。,A组 2018年广西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齐人有好猎者 好: (2)狗良则数得兽矣 则:,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3

2、.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一、 1.答案 (1)喜爱,喜欢 (2)连词,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本题可以运用知识迁移法解答。(1)句中的“好”,可联系十二章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解释为“喜欢、喜爱”。(2)句中的“则”,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如岳阳楼记中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句子中的“则”解释为“连词,就。”,2.答案 不只是打猎,许多事情都这样。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抓关键词“独”(唯独,只是)、“尽然”(完 全是这样)

3、,然后再将句子中的每个词进行对照翻译,最后进行整合、调整,做到语言准确、通 顺、流畅。,3.答案 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得良狗助猎。由此得到的启示是:要想获得成 功,就必须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件。(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找原因、谈启示的问题一定要紧密联 系原文,文章中的“好猎者”从“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到“田猎之获,常过人矣”,这一巨变暗 示我们可从“变化”入手,抓住关键句子“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及“狗良则数得兽 矣”,得出结论“得良狗助猎”,并由此提炼出启示的要点“善于创造和利用有利条 件”。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一个喜欢打猎的人,旷日持久却

4、猎不到野兽,回到家里见了家人感到惭愧,到外面见 了好友乡里也感到惭愧。(他)考虑自己得不到野兽的原因,是猎狗不好。(他)想要买一条好 狗,而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于是立刻回去奋力耕作,由于努力耕作,家就富裕起来了。家富裕了 就有了条件去买好狗。由于有了好狗就多次猎获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 猎,许多事情都这样。,二、(2018桂林,1216,12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 而夕阳

5、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 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 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 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 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 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 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刻露:鲜明地显露。

6、本:根据。上:皇上。刺 史,即作者。,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 ) A.面山而居 B.吾恂恂而起 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D.而不知人之乐,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树林阴翳(阴影) 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 C.宣上恩德(宣扬) 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B.晦明/变化者 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4.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

7、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2分),二、 1.答案 D A、B、C三项中的“而”都表修饰,D项中的“而”表转折。,2.答案 A “翳”的意思是“遮盖”。,3.答案 D 应在“知”后断开,“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是“知”的内容,“安此丰年”意 思完整,中间不可断开。,4

8、.答案 D 从乙文“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可以看出,欧阳修想让 百姓知道自己能够安享丰收的欢乐是因为天下和平安定,“丰乐亭”由此得名。,5.答案 (1)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2)我来到这个地方,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 解析 “修”指欧阳修自己;“乐”指“喜欢”;“之”为助词,不译。 参考译文 乙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里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 到这样的泉水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人来此游玩,抬头望山,俯首听泉。(春天)采摘散发着幽 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

9、,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幽秀美, 四季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 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 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年代。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我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 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三、(2018柳州,1013,12分)文言文阅读。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

10、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11、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食 B.被 C.信 D.善,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而 B.于 C.之 D.以,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文中的“太学”是古代设

12、立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司业”“博士”是官名,国子监的老师。 B.【乙】段选文中包含的熟语主要有“不耻下问”“拒人千里”“万事蹉跎”“择善而从”等。 C.【甲】文通过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习要“专心”,【乙】文通过人物对话强调了学习要“思考”。 D.【甲】【乙】两段选文都阐明了要“学有所成”,就必须勤学不懈,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道理。,4.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3分) (2)君但志之而不思之。(3分),三、 1.答案 B A.供养,给吃/喂养。B.同“披”。C.确实/信用。D.善于/好的。,2.答案 A A.连

13、词,表转折。B.介词,在/介词,向。C.助词,的/动词,去。D.连词,相当于“而”, 表修饰/介词,把。,3.答案 D 这是【甲】文所阐明的道理,【乙】文阐述的是学习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学习别 人的优点的道理。,4.答案 (1)不必像我一样亲(用)手抄录,(只有)向别人借书而后才能读到。 (2)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却没有思考它。 解析 (1)注意“假”的意思与今义不同,应译为“借”。(2)注意“但”的意思是“只是”, “志”的意思是“记住”。 参考译文 【乙】 王生爱好学习却得不到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 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

14、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 却没有思考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借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 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 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 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这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具有的态度吗?你 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你现在不改正,等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 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

15、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警戒自己。”,四、(2018玉林,24,9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口 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

16、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乙】 伯牙善鼓琴 列 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 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 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 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