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11规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819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11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11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11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11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儿科护理11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11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11规范(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科护理(11),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功能不成熟,易发生消化道感染、消化功能紊乱等。 口腔 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和吞咽功能。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差。3个月以下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宜喂淀粉类食物。34个月小儿唾液分泌开始增加,但因不会及时吞咽唾液,可出现生理性流涎。,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食管成漏斗状,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尙不发达,下端喷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返流一般在9个月时症状消失。新生儿食管长约10cm,1岁时1112cm,5岁时16cm,学龄儿童2025cm。插胃

2、管常以鼻尖至耳垂的距离加上食管的长度作为插管长度。,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胃 婴儿胃容量小,成水平位,哺乳时常吞咽大量空气,故易发生溢乳和呕吐。出生时胃容量3060ml,13月时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成人为2000ml。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水为1.52小时,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肠 婴儿肠道相对长,为身长的57倍。小儿肠黏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肠活动度大,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肝 小儿肝相对较大,6岁之前可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2cm处触及肝脏,质地柔弱,无压痛。,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3、,胰腺 胰腺分泌胰岛素和胰液。出生时胰液分泌较少,34个月时增多,但6个月小儿胰淀粉酶活性较低,1岁后接近成人,故不易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婴儿时期胰液及消化酶的分泌易受天气和疾病的影响而抑制,导致消化不良。 肠道细菌 胎儿肠道无细菌,出生后数小时细菌即经口、鼻或肛门侵入肠道。正常肠道菌群受食物种类影响而不同,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弱,易因用药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菌群失调,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儿正常粪便 胎便 新生儿于出生后1012小时开始排出,呈墨绿色,质粘稠,无臭味,持续23天后逐渐过渡为婴儿粪便。 人乳喂养儿粪便 呈金黄色,均匀膏状,偶有黄色细小颗粒乳凝块,有酸味,

4、不臭,每日24次。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减少,1周岁后12次d。,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儿正常粪便 牛、羊乳喂养儿粪便 呈淡黄色或灰黄色,含乳块较多、较大,呈碱性或中性反应,量多,较臭,每日12次,易发生便秘。 混合喂养儿粪便 与牛乳喂养儿相似,但质软,色较黄。无论人乳或牛、羊乳喂养,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粪便性状逐渐接近成人。,口腔炎患儿的护理,口腔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简称口炎。如病变仅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口角炎。多见于婴幼儿,大多数由病毒、细菌、真菌或螺旋体感染引起。 病因及诱发因素 常见的病原体有真菌、病毒、细菌感染。 鹅口疮为白色念珠菌感染;疱疹性口腔炎是单纯疱

5、疹病毒感染,传染性强,在家庭和托幼机构容易传播流行;溃疡性口腔炎由各种球菌感染引起。,身心反应,症状体征 多数患儿以口腔局部疼痛,流涎为主要症状,并因疼痛而哭闹、烦躁不安,尤以哺乳、进食时明显,甚至出现拒乳,造成喂养困难;重症患儿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鹅口疮患儿则不疼痛、不流涎。查体可见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疱疹,或见鹅口疮的白膜。,治疗要点,清洁口腔、局部涂药,控制感染,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口腔粘膜愈合。 鹅口疮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酶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23次d; 疱疹性口腔炎可局部喷洒西瓜霜、冰朋散、疱疹净等; 溃疡性口腔炎涂5%金霉素鱼肝油等。,护理要点与措施,促进口腔黏膜

6、愈合 1.清洁口腔 2.局部涂药 3.协助治疗 4.防止交叉感染 5.观察评价 保证饮食营养 1.饮食要营养丰富,以高热量、高蛋白、含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为主。 2.避免饮食刺激,易用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过热、过凉,避免酸、辣、醋、粗、硬等刺激性食物。 3.涂药止痛 4.观察患儿进食情况,护理要点与措施,做好发热患儿的护理 每4小时测体温1次,体温超过38.5时,给予松解衣服、置冷水袋、冰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退热处理之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当有虚脱表现时应于保暖、饮温开水等。 心理护理,腹泻患儿的护理,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由多种因素、多种病原引起的

7、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岁以下为多,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腹泻迁延不愈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等。,病因及诱发因素,易感因素 1.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快 2.婴幼儿机体防御功能差 3.人工喂养儿不能从乳汁中获得免疫因子 感染因素 1.肠道内感染 其中以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多见。 2.肠道外感染 非感染因素 1.饮食不当 2.气候因素,身心反应,症状体征 1.胃肠道症状 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排便前常因腹痛而哭闹不安,便后可缓解。多伴食欲低下、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8、严重者可吐咖啡样液体。常因频繁腹泻,大便刺激引起肛周皮肤潮红、糜烂等。 2.全身中毒症状 轻型腹泻患儿无明显全身中毒症状,中重型腹泻常伴有发热、一般状况差、烦躁不安、精神萎靡、意识朦胧甚至昏迷等全身中毒表现。,身心反应,症状体征 3.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 1)脱水 : 因丢失体液量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脱水。 因水和电解质丢失的比例不同可表现为三种不同性质的脱水。低渗性脱水失钠多于失水,以细胞外液丢失为主,血容量减少明显,往往表现重度脱水,周围循环不良多见;高渗性脱水是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内液减少明显,以烦躁、口渴为突出表现,常伴高热,严重者惊厥;等渗性脱水则是丢失钠

9、、水的比例大致相当,出现一般脱水症状,表现口渴、前囟及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尿少等。,身心反应,2)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碱性物质丢失及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而且脱水越重,酸中毒越重。 3)低钾血症 当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时称为低钾血症。 4)低钙、低镁、低磷血症 多见于腹泻较久、营养不良或有活动性佝偻病的患儿。多在脱水和酸中毒纠正之后出现症状。低血钙或低血镁时表现为手足抽搐、惊厥等;重症低血磷时出现嗜睡、精神错乱或昏迷,肌肉、心肌收缩无力等。,治疗要点 1.调整饮食 2.控制感染 3.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其他治疗 常见护理诊断 1.腹泻 2.体液不足 3.体

10、温过高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5.潜在并发症 6.知识缺乏,护理要点与措施,调整饮食,减轻腹泻 1)调整饮食,减轻胃肠道负担 2)协助治疗,控制感染 3)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4)观察与评价护理效果 预防或纠正体液不足 降低体温并维持体温稳定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损伤 密切观察病情,监测并发症 心理疏导与支持,健康教育,预防宣传 1.合理喂养 2.加强饮食卫生 3.加强日常护理 4.预防疾病 5.合理用药 康复指导,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液体疗法是预防和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主要措施。 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一)小儿体液总量及分布 小儿年龄越小,体液总量相对越多,间质液的比

11、例越大,而血浆、细胞內液的比例相对稳定,接近成人。在急性脱水时,首先丢失的是细胞外液,故脱水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一、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二)水的摄入和排出 小儿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新陈代谢越旺盛,每日水的进出量越多。由于水的交换率高,故小儿对缺水的耐受性较差,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且症状较重。 (三)体液调节功能 肾脏在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小儿年龄越小,肾功能越不成熟,体液调节功能较差。入水量过多易发生水肿,入水量不足或失水增加时,则易发生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二、常用溶液及其配制,(一)非电解质溶液 常用5%(等渗溶液)和10%(高渗溶液)

12、的葡萄糖溶液。 葡萄糖溶液被视为无张力的液体。 输入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补充水分和提供能量,或用于纠正体液的高渗状态和酮症酸中毒。 (二)电解质溶液 1. 0.9%氯化钠溶液 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并能持续维持血浆渗透压,故为等渗溶液,也是等张溶液。若大量或长期应用,可造成高氯性酸中毒。,(二)电解质溶液,2.复方氯化钠溶液 为含0.86%的氯化钠、0.03%的氯化钾和0.03%的氯化钙的溶液。 其特点和作用与生理盐水基本相同,但大量输入体内不会发生低血钙、低血钾。 3.碱性溶液 碳酸氢钠溶液 可迅速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为高渗溶液,加入5%或10%葡萄糖溶液稀释至3.5倍,即成1.4%

13、的等张碳酸氢钠溶液。,(二)电解质溶液,4. 10%或15%氯化钾溶液 用于纠正低血钾症。应见尿补钾,并首选口服补钾;静脉滴注时稀释成0.2%0.3%浓度,禁止直接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时速度要慢,一日钾总量滴入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以防高血钾造成心肌抑制,引起心博骤停。 5.混合溶液 各种盐糖溶液 由1份生理盐水和1至数份5%或10%葡萄糖溶液配成的溶液。如1:1液、1:2液、1:4液 。 6.口服补液盐,三、液体疗法原则,液体疗法是通过补充不同种类的液体以达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治疗方法。目的是恢复血容量、纠正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补充部分热量等。 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14、生理需要量。 输液方案:定量、定性、定速,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补充热量。 原则: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惊厥补钙。,(一)口服补液(口服ORS溶液),适用于预防腹泻脱水的补液,也用于轻度和中毒脱水而无明显腹胀、呕吐的患儿。 新生儿及肾功能不全、休克及明显呕吐、腹胀者不宜应用ORS液。 纠正脱水时,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 kg,分次喂给,每510分钟喂1次,每次1020ml,于812小时内纠正脱水; 腹泻无脱水或脱水纠正后,可将ORS用等量水稀释,按病情需要口服,预防脱水。 ORS溶液为2 3张液,补液期间应适当增加水分,以防高钾、高钠血症

15、发生。如果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应立即停服,改喂温开水或母乳。,(二)静脉补液,1.纠正脱水 即补充累积损失量。 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输液量 根据脱水性质确定输入液体的张力 确定输液速度 2.维持输液 即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静脉补液用于纠正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的患儿。一般轻度脱水输液总量为90120ml kg,中度脱水为120150ml kg,重度脱水为150ml180ml kg。,(四)静脉补液的护理,评定病情,了解输液方案。 充分做好输液前准备工作。 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严格控制静脉补钾的浓度与速度。 密切观察输液反应、效果及并发症 1.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况等; 2.观察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输液反应; 3.观察脱水情况; 4.观察酸中毒表现; 5.观察低血钾表现; 6.观察输液并发症。 做好护理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