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778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明一中20172018学年(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

2、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

3、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

4、生机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B. 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C. 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D. 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

5、的必要性和可行性。B. 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C. 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D. 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B. 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C. 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D. 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答案

6、】1. C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原文“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选项“如果还能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就能留住乡愁,不会留下乡痛”推理错误。2. 试题分析:应为“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选项中的“提出具体措施”无中生有。点睛:论述类文文章的结构较为简单,围绕一个概念展开,主要的行文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或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在总分总的结构中“分”的部分又有并列式和层进式之分,注意结合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此题为总分总的方式,注意答出各部分的内容。3. 试题分析:原文“如村落的祠堂

7、、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选项“乡村祭祀场所属于封建思想残余”曲解文意。二、文言文阅读(一)课内文言知识巩固4.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疾:快)B. 纵一苇之所如(如:往) 流血漂橹(橹:船桨,划船的工具)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省察)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D.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约定) 王好战,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疾:强;橹:盾牌 期:至,极。5.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 及其所之既倦 以其求思之深而

8、无不在也B. 其孰能讥之乎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衡乃诡对而出D. 蟹六跪而二鳌 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之:往,到达之:补语的标志;B其:难道其:代词,哪些;C乃:竟然以:于是D都表并列关系。6. 下列各组加点字词类活用情况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赢粮而景从B. 齐彭殇为妄作 泣孤舟之嫠妇C.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非能水也D. 以弱天下之民 谨庠序之教【答案】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7. 下列各句中,对文言特殊句式进行归类,正确的一项是申之以孝悌之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此所以学者不

9、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而今安在哉 夫晋,何厌之有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学于余 是寡人之过也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分别是: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判断句。8. 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公车特征拜郎中”中的“公车”是汉代官署名;“大理寺”是古代掌刑狱案件审理官署;“礼部”是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的官署。B. “舍簪笏于百龄”中的“簪笏”是指代官职,其中“簪”是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 簪,“笏”是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C. 我国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10、叫“五更”,如“五更鼓角声悲壮”“夜夜达五更”中的“五更”也叫“五鼓”,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的时候。D. “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先大母婢也”中的“先” 是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从弟”是指一直跟随他的弟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D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即堂弟。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答案】(1)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

11、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2)廉颇听到了这些话,便解衣赤背,背上荆条,由宾客引着到蔺相如府上谢罪,说:“我这浅薄低微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个地步啊!”【解析】试题分析:得分点:(1)“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者”,否则;“且为所虏”,被动句,将被他所俘虏。(2) “因”,介词,通过;“鄙贱”,谦词,见识浅薄,地位低下;“之”,代词,我。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

12、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二)文言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

13、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

14、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注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10.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1)帝意在张孚敬,弗与 (2)銮亦无所怫 (3)服阕,久不召 (4)并杖六十,褫其官 (5)銮初辅政,有修洁声11. 下列加点的“以”字的用法与意义与例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相同的是A. 杨一清以銮望轻 B. 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C. 何以信天下 D. 用以遗贵近12. 下列各句中与“遂与秦王会渑池”的句式特点相同的是A. 何献替之有 B.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C. 陛下,即天也 D. 銮服阕,久不召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B. 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