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771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普通班)(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现代文阅读 (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

2、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

3、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

4、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

5、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A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B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C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D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6、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B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C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D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B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C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

7、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D现在我们还不能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节气之美张金凤翻开农历,那古老厚重的历史经卷中,二十四节气如椽如柱,如时光的纬编,岁月的链扣,莹莹烁烁,璀璨无比。它们或如窈窕淑女,卓然而立,倩影芬芳,或如洒脱儒生,羽扇纶巾,经纶满腹,述说天道与地脉的关联,引导大地上的生长与收获,生存与养生。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花朵,是时光的碑刻。它是科学的也是诗性的。它是一本历书,从天演而来,从太阳俯瞰万物的目光中提炼出秘笈,为地气所用,为物候贴上标签,由此,天人合一

8、,万物欣欣向荣,大地井然有序;它承载着稻香谷黄,引导着蛙鸣蝉唱,它演示着叶落花黄,沉淀出蜜甜酒香,它浸润着淳朴农人的丰收之梦,也润泽着知性文人的跳跃诗行。它是民间的也是庙堂的。民间的渔樵耕织依附着它,各类习俗节日依附着它;宫廷的礼俗小景依附着它,浩荡的祈天祭地仪式依附着它。它是刚正的也是婉约的。它是一柄无形的长剑,该扶持的扶持,该催生的催生,该挑破的挑破,该斩杀的斩杀;它又如慈母育婴,手掌绵柔,语重心长,百千呵护,仔细叮咛,惠暖稼禾,慈收百果。节气的风兀自在乡野吹拂了亿万年,农人拾起一粒粒零散的珍珠藏在各自的袖间,直到公元前104年,节气的光辉才被太初历播撒,从此,二十四节气正式成为历法,成为

9、人们可以实实在在依附的烟火日子的坐标。沿着节气行走,我们寻根到太初,被一缕源头的风唤醒本真;沿着节气行走,我们陪着二十四位亲人,走过四季轮回,明晓大地的循环;沿着节气行走,从那镌刻在天地间的古书上读懂乾坤:太阳的源头垂爱,在植物上落脚,最后,收束在农人的锄头上;沿着节气行走,从节气里寻到大自然的规律和秘密,用这把金钥匙打开农耕岁月的宏大史书。节气是实用的,大地袒露着顺应节气而蓬勃或凋敝,谷仓张开着等待节气来填满粮食;节气是浪漫的,谚语音韵婉转,仄起平收,是一首首民间的诗歌,在传唱中将节气的美和功用传递;节气是智慧的,它天道的规律,被人类发现和合理使用。节气是柴米饱满琼浆溢芳,滋润着绵长而实在的

10、日子;节气是芬芳的花朵,被人们过成节日,装扮着有梦的日子;节气是细密的针脚,将天、地、人这最伟大的三子结合在一起;节气是一把戒尺,严格约束着农事和人们的活动,成为自然万物的时间坐标;节气是流香的宴,节气是酣醇的酒;节气是平平仄仄的诗行在大地上蓬勃生长,随着季风四野吟诵;节气是严肃刚正的史记,在炎黄族谱的血脉中传承。承天而来的节气与地相合,是一部民间的诗经。从民谣、谚语到诗词文赋,文人们被节气的风吹出万千感慨,饱蘸时令的墨迹,采撷节气的珍珠,描摹丹青,赋诗成诵。“清明高梁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从民间采撷并传承来的这些经典,口口传诵,齿颊生香。大地上劳作的农人,

11、感恩节气,节气就像一粒粒珍珠,被风串起,被时光串起,照亮在农人的心头,温暖在农人的心窝。他们像呼唤自家的小儿女一样呼唤着节气,他们喊小雪的时候,内心飘荡着旖旎的诗行;他们说小满的时候,嗅觉里都是麦子灌浆的清香;他们讲到白露,眼睛清澈,内心澄明;他们说到清明,拂堤杨柳已经先于脱口而出的音节而婀娜生烟。终而复始,循环不涸,节气的河流奔涌在华夏儿女的血管里,演化成遗传基因。现代文明不管如何汹涌,都无法淹没古历的光辉,仍旧有那么多人执著地沿用“初一静思,十五拜月”的习俗,乡村的集市仍旧沿袭着农历里“逢五排十”的集聚规则。农历是中国人的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乡愁与情怀。每个中国人所骄傲的是,他与这片土

12、地上的文化融合成一体,皮肤和眼睛的颜色仅仅是一个标签,农历里的文化才是内核。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旖旎之美,它是一把折扇,竹骨纱面,掩映着一折一折的流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韵律之美,每一个节气都是一首民间小调,悠远轻快喜庆淡薄,四季交替炎凉对接,世间更迭,年轮往复,斗转星移里,蕴气象万千;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朴素之美,它是百姓的烟火日子,是北雁南飞春红秋黄的规律,是祖宗藏在光阴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遗产;走在节气里,你会发现节气的智慧之美,农谚是节气的注解,是哲学在民间的变身,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上都带有节气的芬芳;走在节气里,你的血脉更蓬

13、勃,你的骨头更坚硬,你的气节更昂扬,你的民族、你的基因、你的灿烂历史,被节气披上了一身灿烂的霞光。 (选自人民日报2 018年3月28日)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用较长篇幅写二十四节气和农历之间的关系,从太初历开始,二十四节气就正式成为历法。B作者善用修辞,如“它是一柄无形的长剑该斩杀的斩杀”这句,既运用了比喻,也运用了排比。C本文语言充满诗意,作者先关联起“天道”和“地脉”,然后关联起“人间”,行文逻辑较为清晰。D文章以“节气之美”为标题,只写节气美在实用,人们根据节气终而复始的运行进行生产生活。5第6段引用关于节气的口口传诵的语句,有什么作

14、用?请简要分析。(6分)6结尾说“你的民族、你的基因、你的灿烂历史,被节气披上了一身灿烂的霞光”,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具体含义。(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俄罗斯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75 倍,加拿大增长12 倍,澳大利亚增长6倍,马来西亚增长8倍,新西兰增长7倍,芬兰增长 5 倍8 月 15 日,来自支付宝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暑假,伴随着中国人的出境游高峰,一股移动支付的发展浪潮正席卷多国。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去年暑假发表演讲,认为不普及移动支付会让中国游客嫌弃新加坡落后。一年过去,新加坡移动支付普及度果然出现明显增长,出租车、樟宜机场

15、、知名景点中,已经有超过七成支持使用手机付款。新加坡旅游局甚至官方出马,在暑期联合商家向中国用户推出“支付宝价”,对于中国人熟悉的优惠方式,他们显得完全不陌生。不仅是新加坡这样的热门目的地,像迪拜这样的新兴目的地也在奋起直追,银行表示他们正加强与支付宝的合作,期望在接下来的3个月里,将接入支付宝的零售商从现在150家拓展到1000家。(摘自暑期全球“抢人”招数多:多国移动支付几何级增长,北京青年报2018 年 8 月 17 日)材料二:当今,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发展迅猛,在医疗支付方面各种移动支付手段都相继推出,移动支付手段在医疗领域能解决传统“挂号、收费、候诊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弊病。因此,应该更好地普及移动支付融入医疗领域。之前患者到医院就医,挂号、候诊、支付都需要排队等候,绝大多数的时间浪费在排队等候上,使得患者的就诊体验降低。医院通过缴费自助设备来进行挂号缴费等项目,减少患者排队等候的时间。在当今社会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应用广泛的投入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当中,作为移动支付与医院的患者服务系统的一个交接点,可以让用户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让患者自助完成就医的各个环节。例如掌上 APP,一个可以支持挂号、患者取药、检查、入院和手术的费用支付软件。在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仅通过个人手机就可以悉知医院就诊的各类信息,让患者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