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7583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段考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培正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0月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精辟地提出喜剧的对象是丑陋与错误的观点,将丑视为喜剧的基础,但他的喜剧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如把悲剧与喜剧形而上地对立起来,认为喜剧与悲剧有严格的界限,“喜剧不致引起痛苦”,强调喜剧的纯粹逗笑、欢乐的性质;同时,他重悲剧、轻喜剧,认为悲剧是最崇高的艺术,喜剧则等而下之。亚氏的观点成为西方后世许多理论家、艺术家信奉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从喜剧心理学角度看,喜剧的审美心理不是一味地轻松愉快,而是由紧张到松弛。笑可以有轻松的笑、无可奈何的笑乃至撕心裂肺的笑,喜剧给人的

2、审美感受是复合的。让保尔曾指出:“喜剧性接近这样一种有形的痒感,这种痒感作为一种滑稽可笑的双音和复义震颤于痛苦与喜悦之间。”喜剧性笑所具有的“紧张松弛”的模式,是由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及其满足过程所决定的。人有需要就意味着他感到缺乏,当人产生需要时,肌体就会感到一种紧张,无论是人在遇到肉体的紧张或心理的紧张时,都有一种寻找解脱的欲求,希望从引起紧张的体内情境或体外情境中逃脱出来。“笑就是摆脱紧张,重归松弛状态的一种心理对策”。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喜剧也是人类渴望摆脱制度与规范的束缚、解除紧张状态的方式。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于社会中,必然会受到种种社会制度、规范的限制和约

3、束,人类的天性及种种需要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但是,人的内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却又力求使这些本能表现出来。因而,被压抑的本能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会要求以间接、曲折的方式得到满足,笑正是缓解内心紧张、使人感到松弛的很好的方式。所以,喜剧的审美效果是笑,笑是使人从紧张状态中解放出来的极佳方式。但笑的情感状态仍是复合的,伟大的喜剧所引发的笑往往并不纯粹使人感到愉快,而是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的情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伟大的喜剧往往都蕴涵着悲剧因素。莎士比亚、莫里哀、果戈理都是举世公认的喜剧大师,但他们的著名喜剧作品如威尼斯商人、伪君子、钦差大臣等,都有鲜明的悲剧因素。他

4、们的喜剧,大大加深了文学反映生活、描写人物的深度和力度,同时也改变了西方长期形成的对喜剧的偏见,对后世的喜剧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启迪作用。20世纪西方大量悲喜融合的喜剧的产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在喜剧中融入悲剧因素这一传统是分不开的,尤其是荒诞喜剧,与传统喜剧相比,只是悲剧因素更为浓重了而已。可见,喜剧是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对生活中悲剧的理解与超越,能与悲剧产生相似的效果。正因为如此,20世纪著名喜剧理论家莫恰指出:“喜剧的确能以它特有的对生活的理解,它那奇妙的与悲剧的洞察力有同样力度的强烈情感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现在难以把喜剧与悲剧区分开来,那不是因为喜剧与悲剧相似,而是因为喜剧时常与悲剧的行

5、动轨迹重合,而又不失其自主性。相反,喜剧凭借自己的资格,大胆地、不合逻辑地向一些传统中只属于悲剧的价值提出了挑战。(苏晖荒诞的悲喜性质辨节选,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的基础是丑,强调喜剧的纯粹逗笑、欢乐的性质,不致于使人痛苦。B. 作者认为亚氏观点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主要是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位不够准确。C. 喜剧带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应该是单一的,应该是“接近一种震颤于痛苦与喜悦问的痒感”。D. 喜剧的笑是人在遇到内体的紧张或心理的紧张时的一种解脱,可使人摆脱紧张重归松弛。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种种社会制度、规范

6、的限制和约束和人自身的天性及种种需要必然会产生矛盾,喜剧的笑也许就是调和矛盾的一种方式。B. 喜剧带来的复合的情感状态,是被压抑的本能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紧张状态间接、曲折的有效补偿。C. 喜剧一般都蕴涵着悲剧因素,伟大的喜剧更是如此。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情绪的笑会让观众产生独特的心理感受。D. 文学大师们的蕴涵着悲剧因素的喜剧加深了文学反映生活、描写人物的深度和力度,对后世的喜剧创作有巨大影响。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亚里士多德喜剧的评折极为精辟,西方后世理论家、艺术家报难超越其成就,亚氏的观点成为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B. 作为社会生物的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需要

7、及其满足过程决定着喜剧性笑具有“紧张松弛”的模式C. 喜剧能与悲剧产生相似的效果,实现对生活中悲剧的理解与超越。荒诞喜剧和传统喜剧相比,悲剧因素更显浓重。D. 现在喜剧与悲剧可能难以区分的原因是二者的行动轨迹时常重合。但喜剧有其自身的自主性,向传统的悲剧观发出挑战。【答案】1. B 2. C 3. A【解析】1. 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根据文本第一节“将丑视为喜剧的基础”“强调喜剧的纯粹逗笑、欢乐的性质”,判断正确;B项主要是对悲剧和喜剧的定位不够准确”的说法不准确。C项

8、根据第二节“喜剧性接近这样一种有形的痒感,这种痒感作为一种滑稽可笑的双音和复义震颤于痛苦与喜悦之间”,判断正确;D项根据第二节“无论是人在遇到肉体的紧张或心理的紧张时,都有一种寻找解脱的欲求,希望从引起紧张的体内情境或体外情境中逃脱出来”,故判断正确。2.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本题比较简单。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C项在原文第四段“交织着忧郁甚至悲哀的情绪,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伟大的喜剧往往都蕴涵着悲剧因素”,可以看出“喜剧一般都蕴涵着悲剧因素,伟大的喜剧更是如此”的说法不合文意。所以C项说法不准确。3.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

9、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A项在原文第一节“亚氏的观点成为西方后世许多理论家,艺术家信奉的不可逾越的鸿沟。”可知“西方后世理论家、艺术家很难超越其成就”的说法不符原文。阅读下面文章按照要求完成小题。微信综合征刘七平阿辉百无聊赖地挤在地铁人流里,准确地说,是困在隐形的手机网络里。人们都在埋头把玩自己的手机,玩游戏、刷微信。阿辉的超薄手机没电了,要不然他会像往常一样,埋头关注微信朋友圈里的动态。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手机还是黑屏。他长舒了一口气。什么时候开始迷上微信,以至于每天不看微信就心里空落落的?阿辉自己也记不清了。走在复兴门换乘站的人流中,阿辉忽然

10、决定去附近的大学室友阿鹏家蹭顿晚饭。阿辉想起微信里的一条段子:因为微信,朋友变成了网友,网友变成了朋友。阿辉苦笑了一声,细想起来,自己半年多没跟阿鹏见面了,平时两人只在微信上互动交流。阿辉敲开了阿鹏的房门,却见阿鹏一脸疲惫地开了门,眼眶泛红。“大哥你这是咋了?”阿辉一边往客厅走,一边关切地问。“没什么”阿鹏在阿辉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问道,“你怎么想起来看我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嗐,我的手机没电了。内人加班,所以我想来蹭嫂子做的美食。咦,我嫂子呢?”阿辉四周张望着。“她刚出去了”阿鹏给阿辉倒了一杯水,转移了话题,“你最近咋样?忙不?”“我呀,瞎忙,老样子。”阿辉也转移了话题,“借你的充电器使

11、使,我的充电器落家里了。”阿鹏起身从书房里拿来充电器,递给了阿辉。阿辉打开手机后,登陆了微信,津津有味地浏览着朋友圈里的最新动态。阿辉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舞,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分享转发,一会儿留言评论。“大哥你看这条,超搞笑!”说着,阿辉把手机递给了阿鹏。阿鹏探头瞅了一眼,兴致不高地说:“我看过这个,没啥意思。”阿辉看了阿鹏一眼,这才察觉他的心情不太好。阿辉放下手机,一追问才知道阿鹏和媳妇吵架了。祸根竟是微信。自从阿鹏最近迷上微信后,每天回家后一有空就刷微信,话比从前少了,跟媳妇几乎没什么交流。以前两人经常一起看电视,或者出门遛弯,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赶上今天媳妇上班累,心情不好,就和阿鹏拌嘴

12、吵起来了。阿辉有些难为情,劝慰了阿鹏一番。阿鹏领着阿辉来到楼下的一家饭馆,聊了很多知心话。聊到动情处,两人都唏嘘不已。“面对面聊聊天,挺好,久违的感觉啊。”阿辉一边给两人的杯子里添酒,一边感慨道。“是啊。来,再干一杯,为了这种久违的感觉。”阿鹏端起酒杯,一饮而尽。这时,阿辉媳妇打来电话,说已经到家门口了,发现没带钥匙。阿辉挂了电话,与阿鹏匆匆道别。赶回家中后,阿辉跟媳妇说起阿鹏吵架的事,媳妇愤慨地说:“微信就是害了不少人,包括你,每天睡觉前抱着个手机看些没用的东西。依我看,微信比女人更有魅力,你干脆跟手机一起过日子算了。”阿辉连忙放下手机,哈腰赔不是。临睡前,阿辉趁媳妇洗漱的空隙,还是忍不住偷

13、偷登陆了微信。通讯录显示有一条未验证消息,竟是父亲的手机号发来的。父亲年初刚学会发短信,如今怎么用上微信了?阿辉迟疑一下,验证通过了。不一会儿,阿辉收到父亲发来的一条微信语音:儿啊,我刚跟邻居小张学会用微信了,还不太熟练。他说经常在朋友圈里跟你交流,说城里年轻人都好玩微信。有了微信,以后我就不用专门等你的电话了。最近都挺好吧?阿辉愣坐在床头,眼眶不禁湿了。他快一个月没给父亲打电话了,此刻心里愧疚不已。他马上拨通了父亲的手机:“爸,您还没睡呢?”“没,我不困。你收到我发的微信了吗?”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激动的声音,紧接着是一阵咳嗽声。“收到了。爸,您的哮喘又犯了?”阿辉关切地问。“我没事,老毛病了,

14、别担心我。你以后每天在朋友圈里说点工作、生活的事吧,我会经常关注你。”电话那头又传来一阵刺耳的咳嗽声。“爸,我会经常更新朋友圈的不,我会经常给您打电话”阿辉没说几句,一时哽咽得说不出话了。 (山东文学2015年第6期)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饕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文中的阿鹏也是“微信综合症”患者,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因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再加上巨大的生活压力,家庭出现危机。B. 本文擅长以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如“阿辉又试着长按了一下开机键”的细节,形象地表现了阿辉对微信的依赖以及微俏对人的毒害。C. 本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阿鹏与阿辉在喝酒时的一句“为了这

15、种久违的感觉”道出了现代人生存的误区以及回归真实后的发自内心的感慨。D. 文中阿辉的父亲没有落伍于时代,也跟邻居小张学会使用微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和儿子交流,不用再等电话。真诚朴实的父爱令人动容。E. 本文源自生活,极具典型性。阿辉们的生活状态是一部分现代人生活的缩影,生活在随形的手机网络里,生活在缺乏温情的虚幻世界中。5. 本篇的标题为“微信综合征”,有人建议改为“莫让亲情等待”,你是否同意这一改法?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答案】4. CE 5. “微信综合征”:更贴近生活,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标题是全文的线索,使行文流畅清晰。是对阿辉们的生活现状的准确概括。同时也指出这种生活方式给人带来的危害。“莫让亲情等待”:吸引读者,更具有抒情性和启示意义。设置悬念,在结尾处出现“亲情”的故事。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老父亲的形象令人感动。主题更突出鲜明。科技可以带来更多的便捷,但亲情不容等待。【解析】4. 试题分析:A项“阿鹏迷上微信使夫妻形同陌路”错;B项“微信对人的毒害”错;D项“没有落伍于时代”的表述不准确。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丰富意蕴。探究此类题目要注意几点:一是审清题干,看清题干潜台词,明确探究点;二是掌握“多角度”探究思路,如表现手法、创作意图(主旨)等。提出自己的见解要观点明确,切记模棱两可。可以从人物、文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