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664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威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I卷 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它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从夏代的宫殿遗址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建筑就已经呈现出一种封闭庭院的面貌。在夏代至商代早期这种形式就开始走向定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形式结构,蛰伏着封建儒家思想的灵魂而占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根基在于“礼”。“礼者,天地之序也。”儒家不但强调礼,而且重视“乐”,主张“礼乐”并举体现在建筑上,“礼乐”秩序

2、要求建筑空间寄寓伦理,利用差序格局来分尊卑关系,方位上讲究主从关系。建筑围合的“院”是“乐”的艺术升华这里,建筑是“礼”,庭院是“乐”,二者相得益彰。合院作为集合体,对内是封闭的、凝聚的,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人们对外界的流动性降到最低,而这种以院落为中心组合起来的建筑满足了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各种功能需求,并且分区明确,就仿佛是一个微型的宇宙,万事俱备、伦理有序。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行为心理学表明,人类对自身所处环境范围内进行限定是一种心理需求中国传统合院建筑是以高墙围合起的建筑空间,与

3、外界隔绝,阻断了外界的喧嚣,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私密、休憩、愉快、生态、景观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一种能够提供明确、稳定的空间环境,给人心理以充分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所以说,它不仅是人们组织生活起居的核心空间,也成为人们在居住空间内与天与自然对话的场所。虽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由房屋或围墙围合而造成了封闭性,但这只是一种在形式上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围合反而增加了院落建筑内部的许多情趣“院作为一种过渡,在人的思想内核中,是一处独立的冥想、思考的空间。 当人们回到家,所有的心情和感受,在“院中获得沉淀和洗礼。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居住环境和方式的变化,邻里之间、亲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陌生,同住一幢楼不相

4、识, 门对门之间不说话,父子在家中也是各做各的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仿佛越来越远所以现代人们都希望通过建筑环境的改变来唤回昔日和睦的邻里关系和家庭关系,拥有一栋有院落的房子,的确是一件让人着迷的事情。然而,仅仅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形式的模仿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真正的需求,“院”的营造蕴涵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智慧,它通过空间的外化形式,传递着一代代中国人难以割舍的情感正是这种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的精神需求,现代越来越多人才表现出对中国传统院落空间的渴望那么如何立足传统,创造出既能体现社会民族发展的文脉,又符合现代功能与审美要求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形式新建筑,仍将是未来建筑或室内设计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选

5、自浅析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的意蕴,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院落在夏代已经初具雏形,一直到明清中国各类建筑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B. 院落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的精神内核;是能够给人安全感和领域感的空间形态。C. 合院作为集合体,像一个小宇宙,万事俱备,能满足一个家族共居生活的功能需求。D. 中国传统合院建筑能够营造出一种舒适私密的生活环境,很好地阻隔了外界的喧嚣。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顼是A. 围绕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文章从院落的文化、现代意蕴及人的心理需求等角度进行论述。B. 作者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建筑和院落分别喻为“礼”与“乐

6、”,并论证了二者关系。C. 文章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证明:院落作为能让人独立冥想、思考的空间,符合人的心理需求。D. 作者用对比的方式,指出现代居住环境的弊端,表现出对中国传统建筑院落难以割舍的情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居住环境使人与人之间日趋疏远,“院落”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精神向往。B.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是一个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的有效载体。C. 院落建筑对内凝聚对外排斥,因此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D. 现代人对“院”的渴望,让融传统和现代气息为一体的新建筑形式的出现成为可能。【答案】1. A 2. B 3. C【解析】1

7、.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结合原文内容“一直到明清时期大到皇家宫殿、寺庙、小至百姓住宅,大多采用这种几乎唯一的形式”分析可知,“各类建筑”范围扩大。2.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B项,结合原文第二节内容分析可知,不是“比喻论证”。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

8、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结合文本内容“传统院落式建筑符合当时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是这种传统的居住习惯与建筑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分析可知,形成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的原因还有“传统的居住习惯”。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雪芳草湖周玉娴当凌厉寒冷的北风吹麻我的面颊的时候,当微信朋友圈里发出雪花飞舞图片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白雪芳草湖。芳草湖在新疆天山北麓,那里砾石遍地,风沙侵扰千年,蛮荒而贫瘠,飞鸟难寻,走兽绝迹。一个人到了这里,跑上好大一阵子,也看不到变化的东西。沙地里突然窜出一只老鼠,砾石边的寂寞的蒲公英,就是这里最奇特的风景。牧民称这里荒草湖,兵团人来到此处,热切地

9、叫她芳草湖。一字之变,荒草就有了芬芳,荒漠也有了诗意。在戈壁扎根,向沙漠进军,兵团人忙着建房修路,开荒垦地,植树造林,建造农场。人向戈壁进一步,黄沙就退一步。夏秋之季,在色彩的拉锯战中,农场的绿色一点点地在土褐色的戈壁上延伸。而到了冬天,白色则成了芳草湖的主题。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排山倒海闯过西伯利亚的原野,到了芳草湖也丝毫没有减弱。戈壁滩上的砂石像是着了魔一样,跟着风疯狂地奔跑,全然忘了夏日里对草甸子边那朵小花的承诺。北风狂烈,戈壁滩汹涌起伏,砂石正在举办一场诡异的狂欢。平地而起,遮天蔽日,横冲直撞,回旋乖张,携着黄沙,张开巨口,风沙想将戈壁上仅有的绿色吞噬。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堵墙,一道绿色的墙

10、,落了叶子的白杨树精神抖擞,手拉着手站成一排。巍峨的阿尔泰山也没能挡住这北风,小小林带又算得了什么?第一道防线被冲破了,第二道、第三道林带又挡在了前面。兵团人早就做好了应对狂风的准备,早早加固了牛羊圈,早早窖藏了蔬菜,早早收拾好了果实,他们也早早就养好了树林带里的白杨树,让它们成为训练有素的抗击风沙的士兵。他们专等着一场大雪来装点家园。雪,终于来了。雪花,是严寒里芳草湖最美的花,是锋利的风剪出的花儿。由一个冰点散开六瓣,每一瓣再伸展出枝丫。一朵,两朵,三四朵,朵朵美丽,朵朵精彩。它们乘着风滑行,飞扬轻舞,奔向荒凉的大地。它们在高空中忍受了严寒的考验,百炼成花,化为薄薄的一片一片,密密地在天地间

11、织成一张白色的花网。雪花身姿轻盈,气息动人,芳香醉人,格外美丽。雪花随性歪斜,横七竖八地落在戈壁上,躺在榆树的枯枝上。它们不会挤挤挨挨,留着缝隙,好让冷风钻进去给花儿降温。芳草湖的雪花,落在地上,朵朵花儿手拉着手,结成一床巨大的纯白的棉被,将经历了三个季节的荒凉燥热的戈壁滩盖住。那如野马般狂奔的燥气,那如鬼魅般恶劣的风沙,都被这绵密的大雪盖住了,都被雪的静谧安定了心神。雪花,无论落在哪里,都会无怨无悔,像坚定的兵团人,哪里需要,他们就可以飘向哪里。只要落地,就能生根发芽,就能抱作一团,抵御困难。北风如刀锋划过戈壁,摩擦撞击着粗粝的砂石,发出凄厉的长啸,令人胆寒惊恐。可是,雪来了,安慰了这暴躁粗

12、犷的戈壁,给它穿上了白色的大氅,轻轻拥抱着荒滩。你会惊讶,昨日粗鄙丑陋的戈壁,一夜之间,便粉妆玉砌、琼华芳姿、脱胎换骨。你看,在大风中摇摆的白杨树、榆树和沙枣树的枝条都成了白绒绒的玉条,戈壁滩上的草甸子变成了一个个白蘑菇,顶着雪儿猫冬。天空湛蓝,没有一丝云,云都落到了地上。大雪,给这残酷的环境和荒芜的天地带来浪漫。清晨,洁白的霜花在窗玻璃上画下美丽的图案。室内温暖如春,热气升腾;室外呵气成霜,霜花美妙。门前白杨披琼挂玉,偶尔有人走过,孩子们用脚使劲一蹬,那树丫上的雪便簌簌坠落。雪团落得快,直灌进人们的脖子里;雪花在空中走着优雅的“之”字,飘在人们的发梢眉间。路人笑骂嬉闹的孩子,却一点也不恼。芳

13、草湖的白雪,纯洁无瑕,让人疼惜。即使是最强悍的猎手,最粗糙的农人,最坚毅的士兵,见到这寰宇澄静的世界,心中也会生出温柔来。门前一串脚印伸向远方,人们就踏着那一个个如墨点的脚印一路前行。脚踏新雪,深不过膝盖,浅不过鞋面,吱吱作响。可走在雪野,得小心翼翼。一脚踏进雪中,不知深浅,那种探索未知的好奇,牵动了孩子们的心。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兵团人的血液,从来不会害怕未知的地方。走进雪野,就像走进一张白如生宣的画纸,以脚为笔留下一行墨迹,天宇之下刹那间仿佛一幅宋元山水,那些还未踏足的地方就是留白。很多年后,当我在江南湿冷的冬雪中踟蹰独行的时候,我的心中却是极其怀念芳草湖白雪,她给我以温暖。这温暖,穿过皮肤

14、直抵内心。(摘编自人民日报)注:兵团,本文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组建党、政、军权合一,工、农、兵、学、商五位一体的半军事化组织和社会经济体系,通过驻扎军队开荒种地来安置人员,发展经济,守卫边疆,巩固边防。4.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写“我”离开芳草湖后,却对其充满故乡般的怀念,寄寓着作者的美好情感。B. 文章首尾遥相呼应,强调芳草湖在“我”的生命历程中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C. 文章是回忆性散文,重点记叙了作者难忘的艰苦兵团生活,赞扬兵团人的精神品德。D. 文章托物言志,蕴藉含蓄,耐人寻味。文章广泛联想,时空纵横,表真情达己意。

15、5. 本文的语言灵动形象,请结合第段对此加以赏析。6. 文末写道:“很多年后,我极其怀念芳草湖大雪的温暖”。这“穿过皮肤直抵内心的温暖”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理解。【答案】4. D 5. 多处运用拟人、比喻,语言生动形象,如“大雪,给这残酷的环境和荒芜的天地带来浪漫”“雪花在空中走着优雅的之字”。句式多变,整散并举,既有精炼有力的散句,又存整齐划一的长句。场面描写生动,如对“孩子嬉闹”的场面描写,既表现出雪后的浪漫,又表现出生活的生气。 6. 忍受严寒的考验,百炼成花,美丽精彩。面对恶劣的风沙的坚定和团结。面对残酷环境的温柔和浪漫。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勇敢。【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

16、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A.“故乡般”无中生有。B.“芳草湖”应为“白雪芳草湖”或者“芳草湖的白雪”。C.文章的重点不是“记叙生活”而是描写芳草湖的白雪。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文中有三处对“北风”的描写,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第一段,由眼前的北风想到白雪芳草湖,自然是引出下文;第四段,北风狂烈,从而突出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劣,进而反衬出兵团人抗击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和聪明才智;第七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