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3606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8.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二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 Contents,考情精解读,考点1,考点2,考点3,A.知识全通关,B.题型全突破,C.能力大提升,考点1,考点2,考点3,新文化运动缺失,研析1,研析2,考点4,考情精解读,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命题大纲,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解读,命题大纲,命题趋势,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解读,命题规律,返回目录,命题趋势,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1.命题分析 (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物仿制度学思想文化”的过程,这一部分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

2、涉及。,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纲解读,命题规律,返回目录,命题趋势,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2.命题趋势 (1)高考仍然会集中在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等考点上,新思想的萌发、洋务思想、维新思想以及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仍有可能成为考查重点。题型将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为辅。(2)中国近代思想的演变仍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视角之一,命题切入点既可能是社会的变迁,也可能是一些思想成果、言论、图表等。,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全通关,考点一 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继续学习,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

3、解放潮流,一、新思想的萌发 1.背景 (1)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2)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2.目的: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维护清朝统治。,继续学习,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代表人物 (1)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设立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2)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新特点 (1)林则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开眼看世界”。 (2)他们敢于抛

4、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继续学习,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代表人物 (1)林则徐: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广州设立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2)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新特点 (1)林则徐等敢于冲破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开眼看世界”。 (2)他们敢于抛弃陈腐观念,承认西方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先进,主张“师夷长技”,引导

5、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3)首开“向西方学习”之风气,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对后世思想产生重大影响。,继续学习,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影响: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推动作用。 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迈出了新时代的第一步,但其思想依然有着较深的旧时代烙印,他们对西方的认识依然是肤浅的、表面的,甚至是荒诞的,如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仍把西方人当作“蛮夷”看待,这体现了其时代局限性。,继续学习,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1)西学的传播猛烈冲

6、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 (3)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看到西方的船坚炮利,主张向西方学习。 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内涵: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主张采用西方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但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评价 进步性: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局限性:“中体西用”思想本身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它不可能触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中国落后的根源之一,也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3.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

7、堂。,4.评价 (1)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停留在器物层面,没有触及制度变革,最终失败。 抵抗派和洋务派虽都属于地主阶级,但两者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的统治,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返回目录,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二 维新思想,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一、早期维新思想 1.产生: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

8、 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薛福成等。 3.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4.评价: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为后来的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思想基础。,继续学习,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二、康梁维新思想 1.背景:西学进一步传入;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甲午中日战争的刺激;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2.代表人物 (1)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经学的外

9、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思想,其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设议院、伸民权、变法图存的思想。 (3)严复: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释变法的必要性;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4)谭嗣同: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著有仁学。,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继续学习,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弱小的阶级力量宣传思想主张的特点 康有为等人之所以不敢明确提出

10、限制君权、君民共治等主张,是因为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在政治斗争中会表现出软弱性。如康有为在宣传自己的维新思想时,写成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利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只好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继续学习,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3.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4.实践:维新变法。 5.影响 (1)政治上,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2)经济上,使民族资产阶级深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起到了思想启

11、蒙的作用。,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继续学习,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继续学习,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中国维新思想VS法国启蒙思想,返回目录,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背景 1.政治: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2.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3.思想文化: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考点三 新文化运动,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继续学习,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二、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3.主要思想阵地:新青年。 4.主要活动基地:北大。,化学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五),继续学习,历史 第二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