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823391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课件-淋证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淋 证,1、了解淋证的概念。 2、掌握淋病的病因病理。 3、熟悉淋证的诊断、辨证及治疗要点 。 4、掌握淋证各型的辨证施治。,目的要求:,一、概述 证名 淋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致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疼,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临床可分为热、气、血、石、膏、劳六淋。 源流 范围,二、病因病机,膀胱湿热 脾肾亏虚 肝郁气滞,膀胱气化失司 水道不利,淋证,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热结膀胱,热淋,煎熬尿液,石淋,清浊相混,膏淋,热伤血络,血淋,劳欲体虚,高年久病,久淋伤正,脾肾两虚,虚火伤络,气虚不固,气不摄血,脂液下泄,遇劳即发,

2、中气下陷,劳淋,郁怒伤肝,气滞或气火郁结膀胱,气淋,病位:肾、膀胱,与肝脾有关 病理:肾虚,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病性:实证湿热、气滞 虚证脾肾不足 虚实夹杂 *久病,热伤阴,湿遏阳正虚邪恋 *正虚易感外邪,病机转化: 虚实转化 虚 正气不足,实邪易客 实 实 湿热未尽,正气已伤 虚 各类型间转化 热淋 热伤血络 血淋 石淋 并发 血淋、热淋,总归: “肾虚,膀胱热”,三、诊断 症状特征: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小腹拘急,腰部酸痛。 体征 可有发热(感染) 小腹压痛(膀胱炎) 肾区口击痛(肾结石、肾盂炎、肾积液等)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尿培养、腹平片、肾盂造影等。,六淋特征: 热淋:起病多急

3、,或伴有发热、小便赤热,溲时灼痛。 石淋: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 血淋:尿中夹血或血块、血丝 气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 膏淋: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如脂膏。 劳淋:久淋,小便淋沥不已,遇劳即发或加重。,尿路感染: 膀胱穿刺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导尿细菌定量培养 10 / ml 清洁中断尿定量培养 10 / ml 。 临床上无尿感症状,则要求2次以上中段尿培养,结果细菌数均 10 / ml ,且为同一均种,才能确定为真性细菌尿。 有明显尿路刺激征妇女,尿中有较多白细胞,如中段尿含菌数 10 / ml ,亦可确诊,5,5,5,2

4、,鉴别诊断 淋证与癃闭的鉴别,淋证,癃闭,小便困难小便量少,伴尿频而痛,每日排尿总量多正常,无尿频尿痛,每日排尿总量低于正常,病情较重,预后较差,血淋,尿血,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血淋与尿血的鉴别,伴小便疼痛难忍,排尿多无疼痛,膏淋与尿浊的鉴别,膏淋,尿浊,小便浑浊白如米泔,伴小便频数涩痛及堵塞感,小便无频急疼痛滞涩感,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淋证类别 辨证候虚实 辨标本缓急,辨证候虚实 实:起病急,有湿、热、砂石、气滞等实邪 虚:病程长,有脾、肾、气血、阴阳等的不足,辨标本缓急 本正气、病因、旧病 标邪气、症候、新病,(二)治疗要点 治疗原则:实则清利除邪 虚则补虚扶正

5、虚实夹杂则补虚泻实兼顾 具体方法: 实:清热利湿、清热凉血、通淋排石、 利气疏导 虚:健脾益气、益肾补虚、益气养阴 治疗注意: 清利勿太过,以防伤阴损气 补不宜过腻,以防湿热留恋,(三)分证论治 热淋 主症:共症+灼热刺痛,溺色黄赤,苔黄腻, 脉滑数。 兼症: 腰痛拒按,寒热起伏、口苦、 呕恶, 便秘。 病机要点: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 加减: (1)若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其清化湿 热的作用。 (2)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 火、利湿热; (3)若寒热口苦呕恶者,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4)伤阴者,加白茅根、生地、麦冬

6、、知母等养阴清热。 (5)热毒炽盛,入营入血,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 (6)若少腹胀痛加川楝子、乌药疏利下焦气机。,石淋 主症:共症+ 尿中时夹砂石,排尿艰涩,尿 时疼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少腹拘急, 或腰腹绞 痛,尿中带血,舌质红,苔黄 薄,脉弦。 虚实夹杂:病久砂石不去,但面色少华,少 气乏力,神疲,舌淡边有齿印,脉细 弱;或者腰酸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 病机要点:湿热蕴积,煎熬尿液,炼为砂石。,治法: 实症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虚实夹杂:宜扶正消石,标本兼顾 方药:石苇散 加减: 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排石消坚 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清热通便。 腰腹绞痛,加芍药、甘草缓急止痛 加伴

7、有淤滞,舌质紫暗,加桃仁、红花、穿山甲以活血化瘀。 尿血 加小蓟、白茅根、荠菜、生地黄凉血止血。 病久气血两虚选用二神散合八珍汤加减;阴虚者宜六味地黄丸合石苇散加减。,气淋 主症:共症+小便涩滞,淋沥不尽,苔薄白,脉沉弦; 虚症见尿有余沥,舌淡,脉细无力。 兼症:或见少腹满痛;虚症或见少腹坠胀,面色恍白。病机要点:情志怫郁,肝郁气滞,膀胱气化不利 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症宜补中益气 方药:实证用沉香散;虚症用补中益气。 加减: 胸胁胀满者,可加柴胡、香附、郁金、青皮、乌药等,疏通肝气。日久气滞血瘀,加红花、赤勺、牛膝活血行瘀。 兼肾虚者,可加杜仲、菟丝子、巴戟、桑螵蛸补益肾气,血淋: 主症:

8、共症+小便热涩疼痛,尿色深红,或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 舌红、苔黄,脉滑数;虚症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显, 舌淡红,脉细数。 兼症:或见心烦,虚症或见腰酸膝软,神疲乏力。 病机要点:实证为湿热下注膀胱,热盛伤络,迫血妄行;虚症为肾 阴不足,虚火扰络,络伤血溢。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症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实证用小蓟饮子;虚症用知柏地黄丸。 加减: 血多痛甚,加三七粉、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阴虚尿血多者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滋阴清热止血。 若以气不摄血为主者,可用归脾汤加阿胶、仙鹤草等益气摄血。,膏淋 主症:共症+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 或有凝

9、块,或有血液,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症表现为病 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兼症:实证可见尿道热涩疼痛;虚症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 瘦,头昏乏力,腰酸膝软。 病机要点:实证为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力,不能分清泌 浊;虚症为肾虚下元不固,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泄。 治法: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泌浊;虚症宜补虚固涩。 方药:实证用程氏萆解分清饮加减;虚症用膏淋汤加减。 加减:少腹胀,尿涩不畅,加乌药、青皮疏利气急;小便黄赤热痛 明显者加龙胆草、山枝子、木通清心泻热;夹血者,加小蓟、 藕节、茅根、荠菜。 若中气下陷,肾虚失固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加减,劳淋 主症:共

10、症+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 时止,遇劳即发,舌淡脉虚弱。 兼症:神疲乏力,腰膝酸软, 病机要点:脾肾两虚,湿热留恋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加减:脾虚下陷,加补中益气汤 肾阴虚,加知柏地黄丸 肾阳虚,加右归丸,五、预防与调摄 增强体质,注意卫生 六、回顾与展望 尿路感染的防治 常用清热利湿通淋药:黄柏、淡竹叶、泽泻、车前、滑石、苡米、木通、萆薢、土茯苓、灯心草、通草、瞿麦、扁蓄、猪苓、通草、石苇、金钱草、玉米须、猪笼草、猫须草、木棉花等,淋证病例 1 男性,42岁,海南岛人,1998年9月7日入院 主诉:尿痛,尿频,血尿,剧烈腰腹疼痛二天。 现病史:前二天烈日下劳动,大量

11、汗出后,小便量偏少,尿色黄赤,继而出现腰腹剧烈疼痛,放射至下肢,伴呕吐,疼痛持续不解,并见尿色红赤如洗肉水,尿意频频,尿时刺痛,尿线变细,尿意难尽,口苦口干,烦躁,舌红苔黄厚粗糙,脉弦数。 体查:心肺未发现异常。腹软,脐左侧腹输尿管中段压痛,少腹轻度压痛。无浮肿。 理化检查:全程肉眼血尿。尿液镜检RBC+,WBC+,蛋白+-。血常规:WBC1.2x10 ,中性球88%。 B超:左肾轻度积液,左输尿管积液,左肾、输尿管多发性结石。,9,淋证病例 2 女,19岁,1994年4月12日入院。 主诉:小便频数,灼热刺痛伴腰痛5天。 现病史:患者1994年4月6日因白带量多,前阴瘙痒,用温水冲洗,次日出

12、现小便频数,灼热刺痛,伴腰痛,来我院内科门诊,尿常规示白细胞+/HP,红细胞+/HP,蛋白+,中段尿培养见腐生性葡萄球菌,菌落计数215000个菌落/ml,按“泌尿系感染”予氟哌酸0.2克,每日三次,中药八正散加减内服5天,症状有所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要求入院。现症见:小便频数短赤,灼热刺痛,痛连少腹,按之亦痛,腰痛拒按,口干口苦,大便干结,胃纳正常,寐安,无发热恶寒。舌淡红,苔黄腻,脉濡数。,八、小结 定义: 淋证是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病机: 肾虚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 病位:肾与膀胱 分类:热淋、血淋、石淋、气淋、膏淋、劳淋六种 症状:共症+ 特殊症状 治疗:虚,培补脾肾 实,清热利湿通淋,附:尿浊: 病名含义:小便混浊,白如泔浆,排尿无痛。 病因病机: 湿热蕴结下焦,清浊不分 脾虚中气下陷,肾虚固摄无权,精微脂液下流 辨证治疗: 湿热蕴结清热化湿程氏萆解分清饮 脾虚气陷健脾益气升清固涩补中益气汤和苍术难名汤 肾原亏虚肾阴虚益肾养阴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 肾阳虚温肾固涩鹿茸补涩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