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3302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4 新闻阅读(教学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3.4 新闻阅读新闻类文本的考查有以下特点:(1)选材多样性。既可以是消息,也可以是人物访谈、报告文学、人物通讯等。从材料的呈现形式来看,既可以是单则材料的命题形式,也可以是多则材料相组合的命题形式(即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形式)。(2)题型多样化。题型设置上两道客观选择加一道主观题。(3)考查内容方面,注重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个性化解读。 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具有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借鉴阅读记叙文的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别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

2、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无论哪种类型,新闻的内容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这对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试题很有用。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这对解答“把握文章结构”类试题很有帮助。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及写作技巧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至于写作技巧,可以边读边勾画。

3、第五步:挖中心主旨借此可应对“概括中心意思”类试题。一、新闻阅读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1新闻分类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高考一般考查通讯和特写。2文体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3)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3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新闻的阅读步骤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类型,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阅

4、读时我们可以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但又不能照搬全套。因此,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可采用以下四步骤:步骤一: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通过标题把握文本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进一步把握主要内容。步骤二:辨方式,理脉络,准确划分全文层次“辨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

5、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步骤三:抓关键句,寻背景句,深入挖掘中心主旨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态度。步骤四: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二、访谈阅读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1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

6、性。(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淡对象交谈。(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2访谈形式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通常以答记者问、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

7、问题。3访谈的阅读步骤步骤一:浏览全文,把握话题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讨论话题。步骤二:区分对象,把握问题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步骤三: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悟其中内涵。步骤四:把握关键,深入内核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把握访谈主题。三、分析新闻写作技巧的四大角度1从构思的角度赏析(1)抓对比点,分析相反

8、内容的内在关联;(2)抓相似点,分析不同物、人之间的相似性;(3)抓相关点,分析物、人之间的内在联系。2从技巧的角度赏析(1)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作用;(2)分析表达技巧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3)分析表达技巧对新闻被群众所接受方面的作用:让群众如临新闻现场(生动形象);让群众体会作者态度;让群众把握新闻主题;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四、分析新闻标题作用类题目的技巧1从新闻标题的特点入手 新闻标题可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其位置不同作用也会不同,所以,要弄清新闻标题的特点,然后据此分析其作用。2从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入手新闻标题的表达技巧,侧重于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因此在解答时,一要准确判

9、断标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二要说明其作用。3从新闻标题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入手新闻标题往往是对新闻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对揭示新闻的主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故可以根据标题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分析标题表现新闻主题所起的作用。4从分析新闻标题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入手新闻标题的拟定,倾注着记者的心血,凝聚着其明显的观点态度,因此要明确新闻标题的作用,把握记者的观点和情感尤为重要。5从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的角度入手新颖别致的标题,能够造成悬念,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这就需要分析标题是如何做到吸引读者的,并规范、准确地表述出来。五、解答导语作用类题目的三个角度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分析:1从内容的角

10、度分析,导语写出了什么事实,为全文奠定了什么基调等。2从结构的角度思考,导语概括了新闻事实,是总写,引出了对下文事实的展开。3从社会、读者的角度思考,突出了新闻的价值,吸引读者等。六、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的五个角度 解答新闻背景作用类题目,需要找准切入点,不妨从以下五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作答,1从新闻背景与内容关系的角度思考,说明或解释新闻的主要内容,令新闻通俗易懂。2从新闻背景与主旨关系的角度思考,分析揭示新闻的意义,唤起社会的关注。3从运用新闻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的角度。4从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言明的观点角度。5从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具

11、有可读性的角度思考。七、访谈技巧类题解题技法解答“访谈技巧”类题,重点是把握“问”的技巧,需要辨明提问的方式及其作用。1一般提问的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可以细分为:(1)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作用:能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2)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作用:开门见山,干脆利落。(3)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作用:逻辑性强,有层次感。(4)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作用:能制造轻松的气氛。2特殊的提问方法: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

12、去。(1)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作用:使访谈对象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2)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作用:能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3)对比:有时候,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作用:对比鲜明,便于访谈对象回答,也便于读者了解提问意图。3要注意的问题:(1)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2)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3)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语气。(4)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5)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

13、要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高频考点一 筛选整合信息例1、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大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节约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更能使资源得到重复利用。有人将垃圾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保守估计,我国城市每年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价值在300亿元左右

14、。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相关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或完全没有效果。(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笔者所在的小区,居民楼前三个垃圾桶分别标示出应放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餐厨垃圾。可是大多数居民还是把垃圾混杂在一起,一扔了之。问及原因时,有人说:“我辛辛苦苦分了类,环卫车辆却混在一起运走了,分类还有什么意义?”这种现象可以说屡见不鲜。垃圾分类处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必须配套衔接,才能高效运行。分类投放是居民的责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是政府的责任。

15、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给出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的总体路线图。但是,这一方案即便再科学合理,如果缺乏全民动员、全民参与,也难以由蓝图变为现实。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垃圾虽然有资源属性,但污染属性更不可忽视。不按要求扔垃圾,并不只是“把资源放错了地方”而已,实际上,那就是随意丢弃污染物、危害环境的行为。垃圾分类是我们作为“污染者”的基本责任,责无旁贷。当然,各地政府同样不能以“居民没有分类”“缺乏资金”等理由拖延、观望,应当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坚持政府主导,根据本地特点,做好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体系建设,同时制定完善的惩罚和奖励的政策措施。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国民素质的提升和垃圾处理设施的进步,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条件已经成熟。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垃圾分类前景可期。(摘编自刘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