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983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饮食文化-汉语教学(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食文化 中国,主讲人: 顾伟列教授,一、饮食结构与烹饪技艺,(一) 主食 (二) 副食 (三) 烹饪,一、主食 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主食是谷类,“谷”是禾本科粮作物总称,可细分为“五谷”、“六谷”、“九谷”等。 秦代以前,主食的加工主要有做成干粮、饭和粥三种。汉代有了石磨,主食的加工除粒食外又有了粉食。,一、饮食结构与烹饪技艺,二、副食 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副食为菜肴。菜肴古称“肴羞”、“肴核”。“菜”是蔬菜和可食野菜的总称;“肴”指鱼肉之类的荤菜;“羞”或作“馐”,指美味的食品;“核”指各类水果。 先秦时蔬菜栽培处于初始阶段,食菜多取自野生。西汉起不仅野生蔬、果被大量人工栽培,而且培植和引进了

2、许多新品种。蔬菜、果类在古代中国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饮食结构与烹饪技艺,三、烹饪 先秦烹饪方法已丰富多样,周礼天官膳夫所记录的“八珍”堪称当时馔肴珍品。 秦汉以后经历代烹饪家和美食家的探索与创新,各地名馔佳肴丰富多样,各类食谱纷纷问世,较著名的有崔氏食经、梁太官食经、食珍录食经、食谱等。传承至今的中国四大菜系包括鲁菜、川菜、粤菜、苏扬菜。 中国饮食文化把烹饪和饮食视为艺术,烹饪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美食还要配以美名、美器等。,一、饮食结构与烹饪技艺,汉代张骞通西域,引进胡桃、芝麻,民间胡桃做饼馅,撒上芝麻,烤制出圆形的“胡饼”。 北宋皇家每至中秋食“宫饼”,民间俗称

3、“小饼”、“月团”(月饼)。 晋代:掌握了发酵技术,出现了发面饼、馒头、包子等主食。在嘉峪关地区发现的魏晋墓中的壁画上有女仆端着馒头的图画,饺子与馄饨出现。,主食的历史变化,中国传统石磨,张骞通西域路线图,从西域带回的胡桃,副食的历史变化,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副食为菜肴,菜肴古称“肴羞(馐)”、“肴核”。其中: “菜”是可食野菜的总称 “肴”指鱼肉之类的荤菜 “羞(馐)”指美味的食品 “核”指梅、李、桃等各类水果,除家畜、家禽外,古人常食野生动物。汉墓出土的庖厨图,画中绘有牲畜宰杀的场景,画面中不仅有牛羊等家畜,还有野兔、活鳖等野生动物。 先秦蔬菜培植处于初始阶段,多食野菜西汉野生蔬果被大量人工

4、栽培,而且还引进了许多新品种。,副食的历史变化,郑州打虎亭汉墓的庖厨图,先秦时期:据礼记内则记录,周代“八珍”包括煎、烤、煨、煮、腌制、糟制、腊制等。 秦汉以后,饮食文化专家编撰有各类食谱,著名的有北魏的崔氏食经、梁朝的梁太官食经等,其中记录了不少烹饪方法。,烹 饪,中国四大菜系: 鲁菜:选料考究,清、脆、嫩、鲜、醇 川菜:百菜百味,麻、辣、酸、鲜、香 粤菜:博采众长,清、爽、鲜、淡、香 苏杨菜:讲究刀工、配色和造型,以清淡鲜嫩,爽口味醇为特色,烹 饪,美在质:陶、铜、金、银、玉、漆、瓷 美在造型和纹样,美食还需美器配:,猪纹陶钵,彩绘兽首凤形漆勺 秦,金镶宝石玉碗(清),美 器,(一)茶文化

5、 1、茶的发现和饮用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茶而解。 神农本草经,二、茶文化与酒文化,古代,人们最初口嚼生食茶叶,以后以水煮鲜茶叶羹饮; 周代,人们把茶叶晒干以随时水煮饮用; 唐代,蒸青和炒青法被普遍采用,这一制茶工艺沿用至今。,中国茶叶的原产地:巴蜀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战国时传到长江中游地区,西汉至三国传到长江下游地区,茶的饮用和种植迅速扩展到全国。公元7世纪前后,中国的种茶、饮茶法和饮茶风尚向周边国家传播。17世纪,中国茶叶已传播到世界各地。,茶的分类和传播,茶的种类 绿茶:钱塘龙井、常州阳羡、福建柏岩等 红茶:安徽祁红、云南滇红、广

6、东英红等,其中,武夷岩茶、莫干黄芽、安化黑茶、闽北白茶、福建茉莉大毫,分别为乌龙茶、黄茶、黑茶、白茶、花茶中的名品,茶的分类和传播,茶俗民间在婚姻、祭丧、敬客等场合,形成以茶为礼的各种习俗 婚礼中茶为重要饮品,唐以后民间把订婚称为“受茶”;结婚成为“吃茶”;订婚的礼金成为“茶金”;彩礼称为“茶礼” 以茶祭祀的习俗起于南朝 客来敬茶是传承至今的习俗,2、民间茶俗,3、文人与茶 茶长于高山云雾之中,沐天地之精气,以高洁、清新、玄幽、平和为秉性,颇合文人宁静致远的清高意趣 茶的秉性又与文人士大夫其心所尚的儒释道精神息息相通,2、民间茶俗,品茗是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精神追求,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

7、,素瓷净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 张岱西湖七月半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掖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酒 文 化,1、酒的流变 酒的产生与流变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原始人穴居野处,野果含有糖分,经酵母菌分解,产生酒精,这就是最早的天然果酒。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谷物酿酒取代天然果酒。大约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早期,中国先民已经掌握了谷物酿酒技术。到了商代,饮酒之风盛行,在商朝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大量酒器。,周朝酿酒业成为庞大的独立手工

8、业部门。而秦汉时酒肆作坊遍布都市和乡镇。到了西晋,人们把药用植物加入酒中,制成药酒。唐朝时,地方名酒品类繁多。各地名酒已成林郎满目的态势。到了距今800多年的宋金时期,白酒诞生。河北青龙县就于1975年出土金代铜制烧酒锅。白酒生产的关键是掌握科学的蒸馏方法。至此,低度的米酒、果酒和烈性的白酒在中国都已齐备。,1、酒的流变,2、饮酒习俗,节日饮酒: 春节除夕夜,年长者守岁相邀饮酒为乐; 正月初一,长幼依次拜贺,敬屠苏酒; 清明扫墓,以酒祭奠死者 社日祭土地神,畅饮春酒 人生礼仪活动 诞生礼、成人礼、婚礼和丧礼皆饮酒 在中国,殷勤劝酒历来被视作表达情意的重要形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

9、维渭城曲,三、饮食礼俗和饮食观念,(一)饮食与礼俗 礼记认为:礼仪风俗源于饮食活动 周代仪式饮食最为繁复,祭祀神灵、分封诸侯、报捷献俘、检阅军队都要举行宴飨。,饮食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尊卑有序、长幼有礼,讲究座次上菜时,主人让,客人取 周代有“三饭”之礼,即客人先用饭三小碗,然后主人请其 食肉饭后客人自理餐具,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礼记 曲礼 忌:长短筷 杂色筷 视为凶事的预兆 断筷 / 忌:插筷 舔筷 视为对主人的不敬 叨筷 / 忌:拜筷(双手夹筷合手而拜) 视为亵渎神佛,饮食禁忌,(二)饮食与养生观,饮食疗法 周代已有专管宫廷饮食的食医; 黄帝内经记载的13种药方中,有2个食疗

10、法; 唐末产生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 食疗特色 因人制宜:根据食性和患者的状况,辩证施食 因时制宜:根据时令和水土的不同,选择有利于养生的食物,(三)饮食与审美观,中国古典美学的产生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最初的美感和快感主要来自于美味,即审美欲求从属于物质的欲求。 吕氏春秋 本味中提到的美的对象,都 是色美味鲜的食物。,羊,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 说文解字,饮食与诗、画具有同构性,钟嵘用“滋味”揭示中国诗歌的特质; 司空图以“咸酸外之味”来表达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四)饮食与中和观,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中庸,五味调和 五味之说源于五行(水、火、木、金、土) 五味:咸、苦、酸、辛、甘,古代朝堂祭祀的宴飨 乡村民众的乡饮酒礼,宴席的社交功能,饮食文化不是指个人在餐饮上做出的某种选择,而是指人们在饮食活动中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它以共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为基础。,(五)饮食与娱乐,投壶:始于春秋战国;宴上设一壶,宾客依次投矢其中, 中者胜,负者饮酒; 行酒令:推一人为令官,其他人轮流说唱诗词,违令或负 者饮酒; 流觞曲水:三月初三,聚会溪边,置杯于溪流之中, 取而饮之; 猜单双:将钱币、瓜子等小物件握于手中,让人猜单双 数; 联诗:酒席上由一人先背一句诗,其他人依次接联诗句;,谢谢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