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871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 (581907),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历经320多年。 政治上,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加强,开创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了新的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旺,封建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疆域拓展,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对外关系上,唐与新罗、日本、印度半岛各国和西亚的波斯、大食等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文化上,建筑、雕版印刷、天文、医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五彩缤纷,博大精深的隋唐文化

2、全面辉煌,对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一、隋唐的统一和盛世(公元581年907年) 1、隋朝:隋的建立和统一 1)建立:时间、创建人、都城 581-618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建于隋文帝杨坚,亡于隋炀帝杨广。 2)统一:589年,灭陈,统一南北 3)“开皇之治”:隋文帝开创的治世局面,一、隋唐的统一和盛世(公元581年907年) 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1)唐朝的开国 时间:618年 建立者:唐高祖李渊 都城:长安 统一:几年后基本统一 隋唐开国相似点: 先建立政权后统一全国,(2)贞观之治 1)概念:唐太宗统治时期的封建盛世。 2)原因:隋朝打基础;唐初吸教训;世民有才干;百姓很

3、勤劳。 3)指导思想:“存百姓”的思想。 4)唐太宗政绩: 政治: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贤相、名将、谏臣);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制度)。 经济: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减田租,修水利);戒奢从简(不准修台榭,禁止贡珍奇)。 文化: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3)开元之治(开元盛世) 1)概念: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封建盛世。 2)原因:结束动荡社会安;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有才干的人;人民的辛勤劳动。 3)唐玄宗前期政绩: 政治: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德才兼备、精简官吏、定期考核)。 经济:大力发展生产。 文化:限制佛教;发展科举,大兴文治(汰僧禁新寺,集贤聚学者

4、,高官主考试)。 4)地位:我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 (“光武中兴”和“开皇之治”地位较次),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出现的规律和对盛世的认识 (1)规律: 从背景上看,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统治阶级吸取前代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从内容上看:统治阶级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如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鼓励农耕、整顿吏治、完善制度、善于纳谏、任用贤臣等。 从结果上看,都呈现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家强盛的局面。,(2)认识: 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伟大力量,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

5、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雄才大略等,如善于纳谏、任用贤臣以及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直接原因是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 盛世景象下的劳动人民相对于其他时期而言,生活状况的确有些改善,剥削也有所减轻,并在一定程度上过着祥和、安定的生活。但他们并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他们的阶级地位丝毫没有改变,盛世之下,并不排除局部地区或某一时期阶级矛盾的激化,甚至发生人民反抗斗争的现象。,二、隋唐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政治制度走向成熟 1、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

6、2、地方制度: 隋文帝时: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 唐太宗时:设道为地方监察区(后发展成行政实体) 唐中期设置节度使,削弱了中央集权,唐朝逐渐形成藩镇割据。 3、选官制度:科举制,4. 对皇权的制约: 隋唐时有谏议制度,负责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门下省就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既监督官员,也批判皇帝。,三省六部制,1、渊源: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的三省已成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进一步完备。 2、内容: (1)三省: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

7、的诏令。 (2)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运作程序:中书省(决策、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下设六部)。 3、认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 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标志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完善;三省六部制下“君主专制”是在决策部门反复讨论基础上形成,削弱相权同时,君权与相权有既斗争又制约的特点。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对后世影响深远,唐朝三省六部制,隋唐明清:科举制 原因: 1.扩大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 2.社会

8、经济的发展,士族地主的衰落,庶族地主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掌握实权的愿望加强 3.统治者为了抑制士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发展历程 (1)隋唐(创立和完善):隋文帝时分科考试,隋炀帝时设进士科,开始科举取士。 唐太宗时以进士明经为主,武则天时设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完善,为以后所沿袭。 (2)宋元(发展):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实行糊名法,录取名额大增;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不考诗赋,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考试成绩好的可直接授官。(特点:更严密;人数增;更实用) (3)明清(衰落):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严格限制,为君主专制培养了忠顺奴才。 清朝后

9、期废除科举制:1898年变法时,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1905年废除科举制。,科举制评价:打击门阀势力;扩大官吏来源;提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使儒学全面影响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促进文学的繁荣;有益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正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 (积极作用) 但其实质是为皇权服务的制度。 明清的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消极作用),其弊端的出现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端强化的产物, 并非考试制度本身。,对世界影响:科举制度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都产生过较大的影 响,

10、对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也起了积极作用,英国在工业革命后, 借鉴中国考试办法,推陈出新,创设了文官制度,教训: 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联系现实(注意对比,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 ): 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观点:科举制度废除有利于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断层。 科举制度废除有利于社会现代化: 首先有利

11、于教育的近代化,废除科举推动了洋务运动后兴办近代学堂的高潮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善。 其次有利于思想的近代化,废除科举有利于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接受自由民权思想,日益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开放的思想。辛亥革命的兴起有赖于这一点。 但是不可避免地,科举制度的废除也给中国社会与文化造成了断层,正如黄仁宇所言:“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因为农村文化生态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科举制度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

12、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在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也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1.农业: 隋朝开通大运河 曲辕犁出现,犁评可调节深浅,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犁耕技术的成熟。 筒车:借助水力灌溉。 土地制度:隋朝和唐朝前期推行均田制 赋役制度: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后期杨炎改行两税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尤其是茶叶)。,隋唐经济史,两税法,内容: 1.夏秋两次征税,简化手续 2.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3.以货币来计算赋税,再折成实物征收,有利于编制财政预算 意义: 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

13、重大改革和进步;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扩大了征税面,保证了封建政府财政收入,按各户贫富程度确定征税标准,较为公平,2.手工业: (1)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唐三彩(陶制品),越窑青瓷(秘色瓷)、邢窑白瓷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中国瓷器技术成熟,开始大量外销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对外贸易的代表。 。 (2)纺织业:唐中期后,官营纺织精相当大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唐朝丝织技术高超,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3.商业: 隋唐时期,都市商业发展,柜坊和飞钱问世; 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 丝绸、瓷器远销欧洲、非洲;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司;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

14、呈现出空前繁荣的 景象,海运逐渐兴起。,4.隋唐都市: (1)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南方城市大兴。 (2)隋唐城市仍然市坊分开,有严格的经商时间限制,对市场实行监管。但唐代后期也出现夜市,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3)唐代出现长安、洛阳等大都市,后期则有了“扬一益二”的说法。经济城市增加,城市的经济职能加强。,5.经济中心南移 唐中期后安史之乱,黄河流域再次遭受大 破坏,北方人口涌入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农工商及都会加 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1.宗教: 儒、道、佛三教之间在彼此反复辩驳中相互 吸纳渗透,到唐朝时逐步出现

15、三教合一趋势; 佛教吸收儒学渐趋中国本土化,唐朝的禅宗 就是佛教中国化的成果。道教也受到儒学影 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唐代韩愈等提出复兴儒学,应对佛、道的挑 战,他们弘扬积极入世、关怀现实的儒学传 统,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丰富和更 新儒学体系。,隋唐文化史,2.科技: 印刷术:隋唐出现雕版印刷,现存最早的有明确 时间记载的印刷品 唐代印刷的金刚经; 火药:炼丹家发明,最早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 丹经,唐末用于军事。 造纸术因怛罗斯战败传入阿拉伯,经阿拉伯人传 入欧洲,廉价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 书写材料羊皮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唐代僧一行:创制黄道游仪,世界首次发

16、现恒星 位置变动;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 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天仪。(有二木人,一个 每刻击鼓,一个每时辰撞钟,比欧洲机械表早六 百年。 ) 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主持修订的药物 巨典。,3.唐诗 唐诗、传奇(短篇小说),出现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4.书法: 楷书鼎盛时期,“汉隶唐楷”。唐代楷书 注重规范法度(大一统王朝),结合了北方书 法的苍凉和南方书法的秀美,著名楷书书法家 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后世誉“颜筋柳 骨”;同时唐代也发展出狂放不羁的草书:张 旭、怀素,后世誉为“颠张狂素”; 5.绘画: 代表作有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 辇图、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莫高窟 璧画盛极一时。 6.戏曲:唐代宫廷中设有“梨园”,隋唐时期社会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1)中央官制的变化。 中央官制实行三省六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