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2565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议实施-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陈之斌解读(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真正理解 着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实施建议 温江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之斌,提纲,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理解 课程目标 基于国际理解的教育策略,一、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理解,课程背景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陶西平语,我们必须积极推进国际理解教育,尤其是现在的中国。这主要是基于当今的

2、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国家的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主流的哲学理念和谐等三个方面的需要。在这个基础上看国际理解教育,它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全球化时代,今天在这个高度相互依存的时代,为了保持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局势,世界上不少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正在进行了国际理解教育。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公民的国际理解意识、知识、技能和态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今天在这个异文化共生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宽容、礼让的气度,便会有无休止的争端与冲突,无视和误解他人的文化和需求是非常可怕的,对于必将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角色的中国来说,在英语学

3、习之外,加强对其他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也更能彰显中国文化的大气与自信。,课程定位,开展并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意义,在于提升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增强国际交流与交往能力,提高国际化素养,做到对生态环境的呵护、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地球生命的尊重,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内涵,弘扬民族精神 全球的胸怀与视野 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关系 对和平、公正、开发、环境等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与态度,核心是育人,倡导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主张人类文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恢复人类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

4、、信仰与科学之间的和谐与平衡。不论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还是教育过程,国际理解教育都强调贯彻与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家理解教育课程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人口、环境、能源等问题,对于世界性前沿课题都有及时反映。这也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周围事物的契机。,强调真正的文化对话,文化对话既是国际理解的表现,也是国际理解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一种文化上的接触、了解、沟通、理解的发生过程,体现为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作为理解异族文化的重要条件,掌握外语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推动文化间的交流。,强调基本价值观的动态建构,具体而言,在教学目标上,改变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在教学组织上,改变只

5、强调学生单向的、被动的接受知识;在学习评价上,改变偏重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做到在课堂允许或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答案,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的发展,也就是说,使知识“活”起来。通过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到现实中,放到一定的情境中,使之有效应用,指向、探索并解决一个问题。在这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构建基本价值观。,倡导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课程目标,通过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实施,青少年一代逐步学会在对本民族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的产生、发展和现状,尊重并理解多元价值与多元文化;在探究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与其他国家人民交往的技能

6、、行为规范和建立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观,初步具备应用国际语言交流的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技能,乐意参与国际交往活动;学习正确分析和预见别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本国发展的影响;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竞争与合作、生态环境、多元文化共存、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国际问题;自觉培养善良、无私、公正、民主、聪颖、热爱和平、关心人类的共同发展的情操;主动担负起“全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形成和平、民主、发展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能够从全人类发展和全球进步的角度思考问题。,课程总目标,基本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初步了解和掌握和平、人权、发展、环境、文化等中心概念;了解和掌握权利、原因、结构等关系概念;主

7、动了解世界各种文化和世界的多元性的知识;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学会和掌握搜集、选择、归纳、整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具备较好的国际交流的参与意识和沟通交往能力;具备与同伴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具有正义感,能够与不同伙伴共同生存;养成审视自我、尊重他人、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具有面向他人的共感性,接受世界与自我的关系的意识。,初中学段目标,深入了解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和平、人权、发展、环境、文化多元、社会公正等中心概念;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等是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性课题;了解和掌握地球社会诸课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性;认识世界的关系,理解地球社会诸课

8、题与我们人类自身的关系;为了促进世界诸问题的解决,思考我们国家和民族能够做出哪些贡献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和掌握批判地分析、多角度思考、选择与判断的问题解决能力;养成自我尊重、尊重并理解多元价值和多元文化、对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对正义与和平的责任意识、开放的心态、同情的态度、共同体意识等;具有胸怀祖国、关心世界的广阔视野。,高中学段目标,基于国际理解的教育策略,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不是“某国化”或“全盘西化”,而是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 相融相存。,开放的教材编写特点(初中),栏目众多 给读者一些点题或值得回味的名家名句:名言名句 介绍社会关注热点的拦目:社会广角 展示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事件的栏目:时光隧

9、道 展示世界各地风俗文化的栏目:环球航站 增加趣味的栏目:开心甜点 给出一些数据和事实的栏目:数据与事实 扩充链接的栏目:超级链接 布置学生实践活动的栏目:心动行动 学生学习之后的思考题:“若”有所思(若在这里是你的意思),多维度的高中教材栏目,名人语录:word名家 帮助学生了解读本中一些概念的解释或说明:Hot概念 布置学生实践活动的栏目:Action攻略 学生学习之后的思考题:放飞idea 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小笑话:寻找humour 能引发思考的经典的案例:聚焦case 一些著名历史事件介绍:史实record 一些事例或数据:data真实 注释性的内容:温馨tip 链接性的内容:点击co

10、nnect,灵活的教材使用建议,参考国际理解教育课程配备教材:精选的国际知识、全球问题,涉及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问题 但绝不能受教材束缚,而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分年级加以组合,成为可接受的教学内容,按照年级、学期等要求划分课程内容,使学生初步了解国际知识,培养国际交流能力、全球视野。,初中教学建议,国际理解教育初中课程教学建议用体验式学习进行(参见图示)。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案例和“点到为止”的叙述让学生观察、体验、感悟、思考,从而获得学习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假设、积极思考,通过有效的教学互动,引导教学活动朝正面方向发展。个人经验验证、运用学习成果内省观察形成概念及扩展。,高中教学建议,建议让

11、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题自愿组成小组开展探究学习。 教师重在学习方法上的引领,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每个专题的核心概念,逐步形成独立的开放的科学的价值观取向。,课时安排建议,每学期10课时。安排建议: 每周1课时,上学段或下学段完成; 每两周1课时,一学期完成; 课堂教学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灵活安排。,专题选择建议,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 不必拘泥于专题知识内容的整体性或系统性。 涉及 “人与自然、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贫穷与富有、美与丑”等方面 例如:认识传统节日、认识国际组织、认识国际日、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文化周、民族歌舞集锦、世界语言、国旗荟萃、服饰博览、美食文化、我是一个小“球民”、

12、为生命喝彩、时事热点、(走向海洋、走进中东)、当灾难来临时,教研策略,每学期23个专题 精心准备1个专题活动 校本教研、资料收集 每月一次教研活动 每年一次总结、表彰活动,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落”。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种类民族的人们迫切需求交流和对话,理解与沟通,使世界各种文明的精髓得以绵延,内涵得以丰富,实体得以发展。这就是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意义所在。 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努力!,各位老师, 为“世界的中国”培养能在世界范围内交往、竞争、创新的中国人 努力吧!,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