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2561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1)(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泽被苍生, 功在千秋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简介,张广岐,提 纲,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意义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内涵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做法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展望,一、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意 义,这是一个 倍受歧视的群体!,他们因病 失去了尊严 和自由,有的在牢笼内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家 徒四壁, 是最贫困 的群体,长期拖累 家人,使家人 陷入绝望,谢某一家四口,妻子(左)及两个孩子都是精神病患者,照片是他死去的儿子,而躺在破屋里的女儿已奄奄一息,不少患者 挣扎在死 亡线上,他们还带 来各种社 会问题,精神病人闹市行凶致1人死亡16人受伤,这是一个 数逾千万 的庞大群 体,这是一个 世界性的

2、 难题,中国的应对,结合国内外成功经验,创造性地开展了“社会化、 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目前覆盖 人口8亿,1644个市、县,444万余精神病人,这是人类精神卫生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伟大运动,沉重的负担-中国精神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负担加上自杀/伤为20.2%,占疾病总负担的1/5 - 抑郁症 在精神疾病负担中始终占首位,精神疾病的危害性,家庭,患者,社会,患病率高 致残率高 识别率低 就医率低,浙江省调查(2001年): 总时点患病率: 17.3% 最常见疾病: 心境障碍 8.6% 焦虑障碍 4.3% 物质使用障碍 3.0% 最常见的特定精神疾病: 重症抑郁障碍 4.3%

3、酒精使用障碍 2.9% 心境恶劣障碍 1.6% 特殊恐怖症 1.2%,患病率高,18,精神病总致残率为45.12% 其中精神分裂症致残者占82.5%,致残率高,不认为是病,也不认为是问题 对精神疾病“讳莫如深” 抑郁症、强迫症、双相疾病、酒 依赖、惊恐障碍,均远高于估计数,识别率低,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比例虽最高,亦30 %,抑郁症、双相疾病、惊恐障碍,治疗比例10 ,强 迫症、酒依赖、痴呆的治疗/干预率更低 未治率 70 % 服药治疗者 30 % 住院治疗者 1 %,2006年全国精神卫生资源,其中:56机构由地市级部门举办 78病床分布在地市级机构中,危害(患者),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 发病

4、早 就业难 易致残 生命 / 生活质量,危害(家庭),给家庭造成的沉重负担 亲情受损,长期的医疗费用 负担和管理问题,危害(社会),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 治安问题肇事率约10 % 经济问题各类精神疾病约占疾 病总负担的20 %,仅精神分裂症每年损失 就达100多亿 社会文明问题,精神病人的处境 生活困难 1/2无业,因病致贫 精神残疾多 约 50 % 的致残率 歧视和偏见 基本人权受到威胁,精神疾病不仅是疾病 问题,也是重大的公共卫 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政府愿意继续与世界卫生组织

5、加强合作,大力推动包括精神卫生在内的各项卫生事业的发展。 2001年3月8日, 江泽民给 WHO原总干事布兰特莱博士的回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意义, 绝大多数精神障碍者长期生活在社区, 就 地、就近的服务是他们最期盼的 扩大了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覆盖面,使之 不脱离社会,有助提升服务水平 有利于整合和利用社会各种服务资源 促进全社会对精神卫生问题的重视,推进社 会文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意义,通过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措施,在社区中对精神病人进行预防、治疗、管理、康复、安置,为精神病人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巩固疗效、促进康复和回归社会的环境,最终使他们能正常生活和正常工作,二、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内

6、涵,工作模式,社会化的工作体系,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开放式的管理方法,综合性,开放式,社会化,工作目的,以精神病人的需求为中心,改善其医疗、康复及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使之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与正常人享有同等权利,减轻其家庭和社会负担,维护精神病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目的主要目的如下,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公众精神健康意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主要工作原则,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将精神病防治康复纳入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计划 部门分工协作,整合和动员社会各种力量齐抓共管 以专业医疗机构为技术骨干,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主要工作措施1,组织 管理

7、系统,技术指导 系统,治疗康复系统,建立精神卫生工作三大体系,主要工作措施2,市(县区),街道、乡镇,居/村民委员会,组建三级精神病防治网络,主要工作措施3,实施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措施 建档立卡 建立家庭看护小组或家庭病床 指导院外治疗 督促患者参加家庭 / 社会生活 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帮助解决医疗、生活、学习、问题、就业等,三、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 做 法,主要工作流程,2005,建立工作体系,制定工作规划,培训人员,摸底调查,建档立卡,落实防治康复措施,定期总结评估,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体系,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协调组,省精防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 技术指导组 防治

8、康复服务机构,街道、乡镇,领导小组 社区精防工作小组 防治康复服务机构,居、村委会,领导小组 精神病人监护小组,省、直辖市、自治区,Sub Department,国 家,全康办,各省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领导小组,市/县、区,地 级 市,市精防办公室,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体系的构成,组织管理体系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由卫生、公安、民政、财政、计划、劳动、社会保障、教育、宣传、残联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政府牵头,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运作,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体系的构成,技术指导体系 以精神病医院及综合医院精神科为骨干,社区为基 础,居/村委会为依托,承担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和康 复技术指导

9、的职能 技术指导小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精防专业人员组 成,社区技术指导任务由包括社区精防医生在内的专业 或兼职人员承担,精神病人的治疗康复形式,病 情 重 隔 离,家庭病床,家庭监护,社会就业 (庇护工场、其他就业),.,病 情 轻 回归社会,住院治疗,门诊治疗,社区康复 (工疗站、日间照料),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关于“摸底调查” 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必须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地区该项工作的宏观决策。操作不 要求按照流行学调查方法,但精神病检出率必须达到当地 人口的6以上,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关于“建档立卡” 对检出的精神病人建档立卡,是保证该项

10、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评估和监控的重要依据,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统一表卡,表1:精神病线索调查表 用于摸底调查 表2:线索调查登记表 表3:精神病人情况变动报告卡 表4:精神病防治康复登记卡 社区和居/村精防工作 表5:精神病防治康复登记表 人员使用 表6:精神病防治康复记录手册 表7: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明细报表 表8: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综合报表 精防管理人员使用 表9: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汇总表,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关于“治疗措施” 住院治疗 家庭病床 门诊治疗 家庭治疗 有效的治疗是患者参加社区康复的前提,也是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精防管理 者要

11、对之有正确认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相关问题,关锁病人的解救 1、市/县及以上精防办公室负责解救工作 2、调查分析患者被关锁的原因 3、制定解锁方案 4、落实解锁措施 5、防止再度关锁,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处置 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是指发生危及他人或自身安全,或对 社会治安构成严重影响,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 躁狂症、癫痫所致精神障碍、重度抑郁症等。尤其易发生于: (1)曾有肇事肇祸,目前病情不稳定者 (2)现病情严重,管理困难者 (3)曾因肇事肇祸住院,近期刚出院,病情有可能反复者,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处置 处置原则: (1

12、)及时掌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线索,做好防范 (2)强化监护小组的责任,落实监护措施 (3)加强重点访视,确保用药有效 (4)对已发生肇事肇祸者,与家属、公安机关联手,及时 护送就医 (5)发生严重后果,公安机关要立即介入 (6)无人监护或家属不合作者,必要时强制收治,四、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展 望,政府的愿望,最大限度地降低 精神疾病的发生 率,减少 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和社会 的危害,有效地维护 社会稳定和社会 文明,患者(家属)的愿望,有效地控制 疾病,最大限度地修 复 精神功能,获得良好的情感沟通, 不受社会歧视,医疗、学习、就业和 生活照顾有保障,精神疾病患者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病痛

13、折磨, 难以重返社会生活,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细胞(灰质)减少,Thompson PM,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1;98(20):11650-11655.,男,女,减少率,0%,-1%,-2%,-3%,-4%,-5%,对照,精神分裂症患者,“三P医学”带来新的希望,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lization,预测,个体化,预防,“三P医学” 是在基因组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于21世纪初(2006年)由巴德年教授率先在国内提出,个性化,“3P医学”与基因组技术,基因组技术破译了人类共有的遗传密码 2003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完成,

14、发现 人类只有31000个基因,而一棵芥菜就有21000个 决定人类遗传的编码DNA(决定性基因)只占2% (在此之前,基因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刑侦破案、亲子鉴定等),“3P医学”与基因组技术, 单基因遗传疾病:肝癌、鼻咽癌、白血病 多基因遗传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 原发性癫痫 “一滴血”测病 “你的基因图谱 带来了吗?”,Prediction预测 精神疾病可以预测吗?,精神疾病 家族遗传史,人格特征与素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基因组学特征,Prevention预防,当前强调的精神疾病“早期干预”和“全病程治疗”理念,与三级预防的概念同出一辙,病因学预防,通过基因技术阻 止精神疾病发生

15、,营造和谐、愉悦的 社会与工作环境,研究和确定人类精神疾病基因组图谱,劝阻有遗传倾向的精神疾病患者生育,纠正人格和心理 行为特征的偏移,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Personalization个性化,个性化治疗是精神科一贯强调的原则 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化治疗”? 针对未知的患者个体特性 从基因学角度认识的个性化(根据病 人的基因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对症治疗 用药,修复病变基因的对因治疗措施),精神疾病预期疗效,安全性,无效或 病情仍有发展,这些是真正进入我们工作范围的患者,基本恢复 病前状态,大部分控制病情,能参加社会活动,病情部分控制,展望1,精神医学进步很大,但迄今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现象 学派仍占主导地位。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依然围绕着如何 有效控制精神症状。依靠单纯的医学手段,从根本上解决 精神疾病问题依然“任重道远”,展望2,新医改给解决精神病人的医疗困境带来了很大的希 望,但是,只要存在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