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2512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十五)曹刿论战,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情况的编年体史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于修辞的编年体史学著作,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事件,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o),故又称“长勺之战”。曹刿(gu),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一、内容主旨 本文通过曹刿对长勺之战的指挥和论述,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在战争中只有取

2、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准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二、写作特色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如第2段对战场的复杂情况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写,留待最后集中补叙,这样写更能突出曹刿“论战”的见解。,2.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第1段的结尾“战则请从”与第2段的“公与之乘”衔接,第2段的结尾“遂逐齐师”与第3段的“既克”衔接,三个段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此外,文章前后的照应也十分紧密。以第2段与第3段为例,“齐人三鼓”与“三而竭”相照应。第2段

3、只写“其然”,第3段补写“其所以然”,一记一议,前后照应,相辅相成。 3.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如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揭示出曹刿深谋远虑的形象。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伺机而动的思想性格。,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一、重点字词句梳理 1.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 通“遍”,遍及、普遍,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4.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福: 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鼓: 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

4、3)忠之属也 忠:形容词作动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5.特殊句式 (1)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句,“衰”“竭”前省略“士气” (2)必以分人 省略句,“以”后省略“之” (3)夫战,勇气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4)战于长勺 倒装句,状语“于长勺”后置 (5)何以战 倒装句,宾语“何”前置 6.划分句子节奏。 (1)肉 食 者/鄙,未 能/远 谋 (2)忠 之 属/也,可/以 一 战 (3)公/与 之/乘,战/于 长 勺 (4)下/视 其 辙,登 轼/而 望 之,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7.翻译下列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5、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明察,但一定以实情判断。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我看到他们的车轮轧出的痕迹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二、课文内容探究 1.根据要求填空。 (1)“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除了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作战的双方 和 战争的性质 。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孙子兵法中有言:“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文中表述这种战略思想的句子是“ 一

6、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照应上文“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5)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 何以战 ”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 政治上取信于民 是作战的先决条件。,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6)本文详略得当,详写了 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或: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略写了 双方交战的过程 。这样安排的作用是: 重点表现曹刿的“远谋”,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 2.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有哪些?(用文中语句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曹刿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7、示例:政治修明,得到人民的拥护,上下团结。,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为下文写鲁庄公作战急躁冒进张本,做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5.曹刿说“肉食者鄙”,文中鲁庄公是“肉食者”的代表,他的“鄙”体现在哪两方面? 政治上: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军事上:急于求战,急于攻击。 6.文章最后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7.从鲁庄公“将鼓之”“将驰之”可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这对刻画曹刿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可看出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性格

8、特征。侧面烘托曹刿的深谋远虑。 8.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齐国倚仗国强,不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则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9.有人说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简要分析。 示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勤政爱民);“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明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任选一处分析,言之有理即可),重点字词句梳理,课文内容探究,10.鲁国在长勺之战中能以弱胜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联系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关键。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官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才能健康和谐发展。 11.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能联系选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即可,从鲁庄公知人善任的角度来论述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