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2142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蓝耳病整体分析及应对措施-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任凯莎(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猪蓝耳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任凯莎,2006年5月底以来,许多地区猪场爆发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猪病疫情,该病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1030%,部分猪场达100%,给猪场及养猪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此次流行疾病以高热持续不退为主要特点。,通过分析,专家锁定了新变异猪蓝耳病病毒为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今年前五月,中国有二十二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疫情县市一百九十四个、疫点二百八十九个,发病猪四万五千八百五十八头,死亡一万八千五百九十七头,扑杀五千七百七十八头。,中国当前处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高发期,大部分生猪没有进行免

2、疫,加之病毒污染面较大,生猪大范围调运增大疫情传播可能性等因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而针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专用新型疫苗已于今日正式投入使用,将在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一猪无名高热的基本情况,病原主要为多种病毒和细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包括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属2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猪支原体肺

3、炎、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细菌的混合感染。,该病由小、中型猪场先开始发生,之后传至大型猪场,且不论管理水平如何均有发病报道;且出现在大规模发病时,大型猪场开始可以保持一段时间的平静,而在流行的末期大型猪场开始发病。流行顺序基本为从中猪开始,在到大猪、种猪,之后到保育猪;在产房的哺育仔猪发病不明显,但因母猪发病会导致小猪因无法哺乳而大面积死亡的情况。,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般为多病原的混合感染,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病残猪和死亡猪只增多,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降低,治疗成本增加,使养猪生产蒙受严重的损失。,1.全年都可发病,59月份最为集中,多

4、发生于个体饲养、环境差、开放型的猪场,以及中小规模化猪场。 2. 发病猪有母猪、育肥猪、断奶仔猪,但2040公斤的育肥猪为多。整个过程持续2周左右,任何日龄的猪都可发病,一般从中大猪发病。依管理情况和采取的措施的不同而表现出30-90%的全群死亡率;母猪流产率为60-100%,母猪死亡率为20%左右。,二流行特点,三、病因分析,1、农业部公布引起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体是高致病性蓝耳病(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 由于蓝耳病是免疫抑制性疾病,蓝耳病的感染无疑会使得猪体免疫力大幅下降,紧接着而来的猪瘟、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附红细胞体、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乘虚而入,从尸体剖检来看,继发猪瘟、副猪嗜血杆菌、

5、链球菌、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比例最大。,2、从此次疫病流行情况来看,主要是以多种病原的并发或继发感染为特征,猪瘟和一些细菌应是引起发病猪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此次发病很多猪场采取了紧急接种猪瘟脾淋苗的措施,不但没能起到较好的疗效,有的反而使猪群发热,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可能是PRRS病毒的感染使猪体免疫器官受损,机体抵抗力下降,甚至连接种猪瘟苗也能引起体温升高反应,甚至造成大批猪只死亡。,3、夏季节高温和潮湿环境中饲料较容易发生霉变而产生霉菌毒素,霉菌毒素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4、猪瘟、PRRS、猪流感的流行还继发多种细菌性感染,其中,最易引起的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他是引

6、起哺乳仔猪、断奶保育仔猪和生长前期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细菌性疾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和支原体感染于生长中后期,则表现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PRDC是因PRRS流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由于PRRS破坏肺泡巨噬细胞,使猪的许多呼吸道病原体极易在呼吸道内侵入而致病。,四 临床症状,(1)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 (2)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全群发病,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 (3)病猪死亡过程快,死亡后多呈败血症变化。 (4)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

7、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5)部分病猪便秘,同时有呕吐现象。 (6)部分病猪流鼻涕、眼分泌物增多,眼结膜发红。 (7)发病率高,多在50-80%以上。 (8)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多在10%-30%,部分场达100%。 (9)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10天左右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仔猪:哺乳期间发病不高,可能是初乳为仔猪提供母源抗体有关。也可能是疾病处在潜伏期内;咳嗽、肺炎、发烧,有很多死亡仔猪因母猪泌乳不足而饿、病死。,母猪:体温升高、便秘严重,可导致流产,肺炎。 病情会蔓延,大群表现为厌食病态。 突然出现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肺炎、体温升高和厌食,并迅速扩散,之后繁殖系统受到影

8、响。,母猪断乳后,发情天数延长,假怀孕的母猪增多(个别猪场返情率高达50%),流产率升高,尤其是晚期流产。 死产率和分娩过程时间延长情况增多。产木乃伊胎数量增多,产后母猪缺乳、体温升高,诱发其他疾病,如血液原虫病、链球菌。,断奶和生长猪:急性发病,患猪突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重的肺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断奶和生长猪:急性发病,患猪突然倒卧不起,呼吸沉重,严重的肺炎病变。后期为化脓性肺炎。,五 剖检症状,(1)发病前期:肺部出现轻微的间质增宽,淋巴结水肿,心肌出血,肾脏部分会出现散在的出血点,脾脏无明显病变。 (2)发病后期:肺出血、轻微的间质增宽,淋巴结严重出血,肠道有出血表现,心脏冠

9、状沟的脂肪出血、心内膜的乳头肌出血、心衰,肾脏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肿大或有圆形的坏死灶。,(3)整体症状: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严重坏死,肺实变,间质增宽,心内外膜有的出血,肝脾肿大,质地变硬,肾脏肿大出血,有的有白斑,胃有溃疡,胆囊水肿,胆汁浓稠色淡,胃与十二指肠连接处、与十二指肠上半部水肿明显,膀胱有的出血有的不明显。以上症状不会全在一个猪场出现,但猪瘟症状几乎在所有猪场都非常明显。,六、防制措施,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愈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暑降温工作,提前保健预防,加强消毒工作,对症治疗等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

10、感染猪。,2.重视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夏天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加大猪舍通风量和用凉水喷雾等降温措施,通过对流促进蒸发和散热;猪舍门窗应全部打开,让空气对流。气温较高时用冷水冲洗猪体或加装喷雾装置,每天喷洒46次;,夏天应降低饲养密度,生长猪应有0.8平方米以上的生活空间,育成舍最好为1.2平方米/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降温可有效地控制猪无名高热和呼吸道。 从分娩、保育、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

11、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3.猪舍及环境均需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含量。 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消毒时应选择新型、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碘酸混合溶液,以防止本病扩散蔓延,对控制疫病的传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4.药物控制措施: 该病重在预防,当猪群大规模发病时,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应在疫病未发生之前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制定本场的预防保健用药计划。从母猪用药保健开始控制细菌性疫病的源头。,5.接种程序,商品仔猪 断奶后首免。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地区,可在首免后一个月采用加强免疫1次。 母猪 后备母猪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次于怀孕母猪分娩1个月前进行1次加强免疫。 种公猪 70日龄前接种程序同商品仔猪;以后每隔6个月加强免疫1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