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1993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册 17《公输》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与技能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重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难点 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多媒体课件、录音朗读磁带。,2课时,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但在庄子的文章中,他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然而这一次,他的面前却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2、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原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非攻”(反对掠夺性战争)、“兼爱”(主张人人平等相爱)等。,1.时代背景。 墨子所处的时代,各诸侯国掠夺性的战争频繁不已,严重破坏生产,甚至使下层人民被迫“折骨为炊,易子而食”。墨子希望解除劳苦大众的苦难,这是他提出“非攻”“兼爱”等政治主张的思想基础。当时楚国是大国,占有两湖一带广大地区。宋国小,在今河南商丘一带,但处于战略要地。楚任用公输盘造器械,接连打败了周围几个国家,又准备攻宋的时候,墨子听到消息,便从鲁国赶到楚国去制止楚攻宋。公输写的就是这件事,具体地表现

3、了墨子的“非攻”思想。,2.墨子简介。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墨家后学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证,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2.教师指导朗读。 示例:,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2.教师指导朗读。 示例:,3.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4.本文对应的双方是

4、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5.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开头先介绍事情的缘由,中间详细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作斗争的经过,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全文脉络清晰。,(3)特殊句式例解。 “宋何罪之有?”应翻译为:“宋国有什么罪呢?”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现代汉语的语序是“宋有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子何命焉为”,应翻译为:“您(有)什么见教呢?”本句中,本来没有谓语,在

5、翻译时应补充出来。“焉为”表示疑问语气。 “胡不见我于王”应翻译为:“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大王呢?”“见我”,理解为“(把)我引见”。,4.为什么墨子从得到楚国攻宋的消息到见公输盘,中间只用“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十二字来表达?,因为事情紧急,刻不容缓;墨子一路上的经历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5.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哪句话表现了墨子见义勇为和不辞劳苦的品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6.墨子仅用三次对话,就使公输盘屈服,这三次对话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设诱“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激将“请献十金”;追击“请说之不可谓知

6、类”。,7.公输盘的观点是什么?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公输盘观点是“吾义固不杀人”,他是既要攻宋,又要表示有“义”,于是便自相矛盾。墨子正是抓住了公输盘的言语中的矛盾,以“义不杀少而杀多,不可谓知类”这致命的一击使他理屈辞穷。,上节课,我们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疏通,对文章大意有了了解。墨子在这场一触即发的战争面前是如何巧妙说服对方,最终使宋国化险为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墨子的劝说艺术。,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结构如何划分?

7、,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3.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请求公输盘替他杀人,借此激怒公输盘,引出公输盘冠冕堂皇的理由“吾义固不杀人”。接着,墨子就抓住公输盘这句话大做文章。“宋何罪之有”一句,轻描淡写而又咄咄逼人,立刻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然后,墨子从“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等几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有口难辩。“义

8、不杀少而杀众”一句,揭示出公输盘所标榜的“义”的欺骗性。,4.公输盘面对墨子的逼问,无话可说,把责任推到楚王身上,那么墨子又是如何劝阻楚王的呢?,墨子采取了和对付公输盘相同的策略,先引他入彀,然后让他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他先用一个假设,以富人盗窃穷人为喻,问楚王“此为何若人”,使楚王承认并说出此人“必为有窃疾矣”。既然承认这种人“有窃疾”,那么楚以富有之国而攻伐贫穷之宋,正“与此同类”。在墨子强有力的论据面前,楚王理屈词穷,不得不诺诺称是。,5.墨子是如何对付公输盘与楚王的相互推诿、敷衍塞责的呢?,墨子明白仅靠道义是无法真正战胜强大而顽固的敌人的。墨子与公输盘演练攻守战术,公输盘九攻,

9、墨子九距,公输盘攻械尽,墨予守城器械仍有余,公输盘起杀心,墨子预先已防备。“虽杀臣,不能绝也”,镇定沉着的墨子扑灭了楚王与公输盘的嚣张气焰,迫使他们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打算。,教师总结:墨子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驳方式,揭穿了公输盘“义”的谎言,使楚王陷入“窃疾”的泥淖;通过纸上谈兵式的模拟攻守,“九距”而“守有余”,说明楚攻宋并不会有好结果,迫使楚王就范。,6.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1)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词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逻辑性强。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

10、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2)机智善辩。墨子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3)语言富于表现力。他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他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

11、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子的勇敢无畏、镇定自若。,7.本文塑造了哪些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开始就劝阻,而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言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接下来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让人不禁为墨子担忧,墨子一眼看穿公输盘的杀心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攻

12、宋,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4)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8.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9.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做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

13、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增强实力,敢于斗争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10.假如让你对墨子说几句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可以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可以称赞其机智、勇敢;也可以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交代事件的起因:楚国即将攻打宋国,接着便写墨子日夜兼程到楚国去劝阻。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至全文结束),写墨子劝阻楚国攻宋的具体经过,详细记载了墨子与公输盘及楚王的三次论辩。,本文通过记述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了墨子的才智、勇气

14、和反对攻伐的精神,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制止侵略的道理。,1.公输记叙的论辩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波澜,于情节发展转换上饶有趣味。 如:墨子与公输盘论辩时,墨子首先向公输盘提出“借子杀之”的事,而公输盘则坚持“义固不杀人”,通过论辩之后,读者方知,墨子“借子杀之”是假,劝说公输盘停止帮助楚国攻宋才是真;公输盘口称“义固不杀人”是假,而“义不杀少而杀众”才是真,其结果是“公输盘服”。这是论辩中的一折。墨子与楚惠王论辩,楚惠王承认“三舍三窃”之举是有“窃疾”,是一折;而坚持“必取宋”又是一折;公输盘与墨子“攻城”与“距城”的较量是一折,最后楚王决定“无攻宋”结束了这场论辩。公输虽为记叙论辩之

15、事,然而其间波澜迭起、引人入胜,毫无呆板的说教之感。,2.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辩术。 如:墨子说服公输盘,并不是开门见山、径言直说的,而是采取了迂回战术,巧设比喻诱使对方说出同攻宋目的自相矛盾的话,先说服了公输盘。再如:墨子规劝楚惠王远比规劝公输盘艰难得多,从而也就更突出了墨子的论辩才能。墨子首先巧设了三个生动的比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舍锦绣而窃短褐、舍粱肉而窃糠糟。之后,诱使楚惠王对“此为何若人”这个问题作出回答。问者有心而答者无意。于是楚惠王不假思索地回答:“必为有窃疾矣。”这就诱使楚惠王入了彀。接着,墨子穷追不舍,又通过三组对比,从道理上使楚惠王纳善言。,纵观整个公输教学过程,有以下启示:

16、1.兴趣在合作中提高,能力在合作中成长。 公输教学活动中,我几次都较好地抓住了“一闪即逝”的机会,洞察到学生的兴趣,适时点拨,推波助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而这一连串活动的根本动力,在于对“合作”环节的艺术把握;学生的思想火花因合作而产生,综合实践活动又因合作而展开、因合作而发展。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了合作,加深了体会,语文素养得到综合性的提高。,2.资源在学生中发现,自主在活动中升华。 学生也是教育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的认识基础、情感体验,都是重要资源,极为珍贵。离开学生,教育、教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正是把教学活动推向深入的因素。而学生在合作活动中互相争论、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过程,又正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