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968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略阳县妇幼保健站 二0一八年四月,托幼机构与儿童心理保健,托幼机构承担着教养和教育的双重任务,是儿童与社会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的重要性,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集居场所,是开展儿童心理卫生保健服务、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和心理行为疾病防治的重要阵地。 将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纳入工作规范,对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托幼机构儿童心理保健构建,将儿童心理保健纳入托幼机构常规保健以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管理中 建立基层儿童心理保健专业队伍 开展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健康教育 开展托幼机构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儿童保健工

2、作者应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专业知识,渗透于托幼教育过程,协同和指导教师、家长和园所管理者,共同构建一个有利于儿童成长的、积极向上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在学习、社会化、情感等心理发展上的需求。,儿童心理保健的定义,也称儿童心理健康,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儿童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儿童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normal IQ) 情绪良好(good emotion) 人际和谐(harmony relationship) 社会适应(social adaptbility) 人格完整(personality integrity),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是神经

3、系统的发育。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神经生理的成熟程度有密切关系。,1. 具有明显的定向性和严格的程序性:遵循从感知运动到情绪、动机到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遵循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规律。 2. 多样性发育模式:可因发展速度、达到的发展高度以及成熟的时间呈现多样性。 3. 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人类心理行为发育呈现共同的规律,这为评价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4. 有个体差异:形成不同的个性和气质特征。,儿童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性格、能力等心理现象的总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心 理 现 象,心理过程:-知

4、感知觉、注意、记忆、 思维、想象 -情 情绪、情感 -意 意志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 -气质 -性格,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脑发育接近成人:3岁时大脑重量为1011g,5岁时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90%,Huttenlocher:首先提出了一个人脑皮质中突触生成和发育的模型,其特点是突触先是快速增殖和过度生长,随之而来的是一个突触的选择性的减除和修剪期,从而实现脑的“编程”和功能性网络体系。6岁神经细胞树突分支多而密又复杂。,出生时 6岁 14岁,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接上页) 动作发育协调 语言、思维、想象力渐成熟 个性、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游戏中学习社交规则和与人交往,语言发

5、展的特点,3岁: 知道性别、姓名,回答简单问题;4岁: 说较多形容词和副词,喜欢提问;6岁: 说话流利,句法正确 词汇量明显增加,增加速度为一生中最快的时期,词汇量可达30004000个 大量出现的为名词,涉及到儿童生活、游戏等经验过的各种事物,对新鲜事物和新名词特别感兴趣 理解并能运用方位词 初语言期:自我中心言语,这种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不起交际作用的自言自语。语言期:可以用简单到复杂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在学龄前早期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促进语言发展的方法,通过讲故事、看图说话、背诗歌、唱儿歌、作词联物的游戏、猜谜语; 根据孩子的特点自编故事,在促进小儿语言

6、发展的同时,加强孩子行为规范和品德教育。,注意的发展,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始。 分类: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注意力发展,3岁有意注意形成发展,学龄前儿童的注意仍然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被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成形象时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动画片、卡通片就具备这种特点,因此最能引起学前儿童的注意和兴趣。 有意注意必须克服外界环境的各种干扰才能达到注意的效果,34岁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仅为10分钟,而56岁儿童也不超过15分钟,因此, 在给学前儿童进行知识教育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客观规律,不可长时间的灌输,更不能要求儿童长时间注意学习的内容,否则,起不到任何效果。,

7、注意的培养,注意对儿童认知的发展非常重要,应从小培养。 3岁以前儿童:提供丰富的环境,扩大经验,增长知识,发展感知觉。 3岁以上儿童:培养兴趣、意志和自制力,发展有意注意,并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记忆的发展,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萌发。以具体形象性和机械性记忆为主,抽象记忆相当不足。 3岁儿童可再现几星期前的事情,4岁儿童可再现几个月前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人们回忆最早只能追溯到3-4岁。3-4岁逐渐发展有意记忆,5岁以后能用重复、联想的简单方法帮助记忆。 此期儿童记忆的另一个特点是将不同来源,或是自己经历,或是故事中,或是臆想的内容与现实情况混为一谈,心理学上称为潜隐记忆,家长往往认为

8、儿童在说谎,实际上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要辨别出幻想和现实内容。,记忆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情绪环境,丰富生活的内容,便于其记忆; 通过游戏、生动的玩具、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儿歌及讲故事; 给予必要的强刺激,以逐步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和记忆的精确性。 易受暗示,特别是成人的语言暗示。如给错误信息,儿童可将其存于自己记忆中相当长时间。因此,应注意给正确信息。,思维的发展,概念: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分类: 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概括思维 发生发展: 1岁 产生思维 3岁 出现具体形象思维 6岁 发展抽象概括思维,思维的发展,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从直觉行动思维逐渐转变为具体形象思

9、维。他们的思维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还不善于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上进行分析推理等。 游戏活动形式从低年龄的简单动作模仿到大年龄象征性游戏和创造性游戏,掌握了延迟模仿,会玩假装性游戏,懂得使用图画和模型,并且产生了幽默感。 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虽开始萌芽,但水平较低。对生活中经历的事物进行推理和判断时,他们往往用自己的逻辑和过多的臆想进行推理和判断,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学龄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主体易变化:一会画小人,一会画飞机 与现实分不清:常常将童话里的事情当成真实的 具有夸大性:喜欢听拔萝卜等夸张性强的故事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富有幻想。,儿童的想象能力的培养,尽量调动小儿的感觉

10、器官,使起其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不断丰富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 引导小儿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提高应用感性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续讲故事、补画面;提问、听音乐; 绘画、手工; 朗诵、唱歌 表达想象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打基础。,情绪的发展,情绪是孩子经历某种客观事物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反应,即通常所描述的快乐、喜欢、满足、失落、痛告、愤怒、悲伤、恐惧等感受和心理活动。 情绪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情绪的发展,儿童的情绪体验非常丰富,成人能体验到的情绪,学龄前期儿童都基本上已能体验到,如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紧张、害怕等。 焦虑

11、和恐惧。对与家人分离、受到批评和伤害后可出现明显的焦虑反应。对想象的事物和黑暗、魔鬼、声音、幽静等有明显的恐惧,尤其在从电视、故事、谈论中看到或听到有关事例后更为明显。 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增加,高级情绪活动如同情心、孤独感、荣誉感、审美感、道德感、合作精神也进一步发展。,情绪反应的特点,情绪的表达和调节均不成熟,情绪反应不稳定,易反复,变化快。 常常用行为来表达情感,容易出现过激的反应或行为 情绪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浓郁的家庭情感氛围 以“同感”的方式去倾听和理解孩子,接纳、理解和引导是处理孩子不良情绪的三步曲。 帮助儿童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反应:学习情

12、绪词汇、做模仿游戏 增强孩子以言辞表达感受的能力,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感受和心情 帮助孩子学会调节情绪:挫折教育、 “冷处理”或“暂停”,促进孩子情绪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的培养,给予足够的爱,教他爱父母、爱老师、爱小朋友、爱小动物等; 教会儿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培养他良好的心境。如摔倒了不哭,玩具跟小朋友共享等。 培养道德观、荣誉感、责任感等良好情感,引导他克服嫉妒心、虚荣心等不良的情感。,儿童入托,母子分离与新环境的适应双重的心理压力 要使每个儿童,尤其是新入托的儿童及时得到注意 对儿童的要求敏感地做出和蔼的反应 鼓励他们在新环境中去交往、去探索,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是儿童

13、的一种心理需要。对儿童的社会化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儿童早期以垂直的亲子关系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人际关系即同龄伙伴关系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幼儿能主动寻找同伴交往,而且逐渐地与同伴的交往多于与成人的交往。 同伴交往常常能使幼儿产生快乐的情绪,因为在交往中有许多快乐的因素。,同伴在儿童自我调节和行为自控中作用,同伴给与归属感 成长中的焦虑、紧张、烦恼可以从同伴中得到安慰、宣泄、同情、帮助而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 强化或范型作用 儿童自律行为可因同伴的回应则会得到强化或消弱,同样可以把同伴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范型,起到很好的自律榜样作用。 同伴帮助去中心化 学龄前儿童在思维上具有明

14、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才能认识到别人的需要、观念与自己的区别,进而理解别人、约束自己,学会与人相处。,良好同伴关系的培养,早期安全依恋是同龄伙伴关系的基础 为儿童提供与小朋友交谈、游戏的机会 教给儿童关于与同伴交流的互动技巧 监督孩子的社交,帮助选择合适的朋友 培养孩子儿童分享、合作行为,“心灵理论”,近年认知发育提出的心灵理论是指儿童揣度他人心态或行为的心灵见解能力。 3岁儿童开始意识到别人有自己的内心想法,会按照他人的需要和情感来想问题。 4-5岁儿童能够考虑期望和信念等心理状态。 5-6岁儿童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有了假设的信念,逐渐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他人的角度

15、看问题。,性心理发展,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性别认同和形成性别社会规范行为的关键时期,此期儿童主要通过选择玩具和日常活动内容来反映性别角色。 性别角色混乱或性别识别障碍就表现为男孩女性化或“娘娘腔”,女孩男性化或“假小子”。,气质,儿童生来就表现出倾向于某种心境和反映方式,而这种倾向我们称之为气质。 气质是儿童生来俱有的、独特的心理活动的特征。个体的气质差异给个人的心理活动涂上一种色彩,体现出人的行为风格或特征。 气质反映了儿童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 气质特点是由人的神经活动的类型所决定的。,气质:9个维度,三个基本类型: 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某些特殊气质有易于发生某些

16、特殊精神问题的倾向,即不同气质儿童对行为障碍的敏感性不同:,爱动的孩子,强迫其在安静少动环境, 易出现行为问题 经常中断孩子某种专心致志的活动,孩子会感到受伤害,而产生情绪问题 启动缓慢型孩子,要求他很快适应学校新环境,易出现学校恐怖症、学习困难等,照管困难抚育型孩子 照管启动缓慢型孩子,首先应不急不躁,给他安排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避免不良刺激,保证睡眠,在各项活动中养成规律性; 通过游戏或运动来疏泄他们旺盛的精力,使儿童逐渐适应社会的需要。,用色彩鲜艳的玩具、悦耳的音乐来引发他们的兴趣; 不厌其烦地对他们微笑、说话、逗乐; 与他们共同游戏,使他活泼起来。,性格的形成,性格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了人对现实的态度。 性格并非先天决定,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 在儿童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家庭、老师和同伴的影响最为重要。,儿童性格的发展,教育者态度 儿童性格 民主型 独立、大胆、善于交往、协作 严厉型 顽固、冷酷、缺乏自尊自信 溺爱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