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812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文言虚词 含而、其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清单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组一而、其、为、以、于、之(一)而词性用法c释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表示承接关系就,接着,或不译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表示修饰关系地,着,或不译表示因果关系因而表示目的关系来代词表示第二人称通“尔”,你,你的练一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1)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_ _(2)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_ _ _(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_ _(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_ _(5)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鸿门宴)_ _

2、(6)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_ _(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_ _(8)其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_ _(9)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_答案(1)(2)(3)(4)(5)(6)(7)(8)(9)(二)其词性用法C释义代词表示第三人称他(她),他(们)的;它,它(们)的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表示第二人称你,你的远指代词那,那些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其中的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或许,恐怕表示反问语气岂,难道表示商量语气还是表示祈使语气一定,应当,千万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假如,如果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助词用在句中,无义不译练一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

3、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1)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_(2)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_ _(3)其皆出于此乎?(师说)_ _ _(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_ _ _(5)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_ _ _(6)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_ _ _(7)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_ _ _(8)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_ _答案(1)(2)(3)(4)(5)(6)(7)(8)(三)为词性用法C释义介词表示对象替、给、向、对表示原因,目的因为,为了,因此表示被动(常和“所”搭配)被助词表示疑问语气呢动词表动作行为认为,做,是,

4、治理等练一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1)慎勿为妇死(孔雀东南飞)_ _ _(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_ _ _(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_(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序)_(5)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_ _(6)草木为之含悲(黄花岗烈士事略序)_ _ _答案(1)(2)(3)(4)(5)(6)(四)以词性用法C释义介词表示工具、手段拿,用,凭身份,按照表示对象把表示时间、处所在,于,从表示原因因,因为,由于表示方式按,或不译连词表示并列而,又表示递进而且,并且表示承接而、来,或不译

5、表示目的、结果用来,以便,因此表示原因因为表示修饰而,或不译表示假设如果、假如动词表动作行为带领,认为,做,用练一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1)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_ _ _(2)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_ _(3)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_ _(4)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_ _ _(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_ _(6)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指南录后序)_ _(7)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_(8)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_ _(9)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_(

6、10)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_ _(1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_ _(12)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_ (13)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_答案(1)(2)(3)(4)(5)(6)(7)(8)(9)(10)(11)(12)(13)(五)于词性用法释义介词表示时间、处所在,到,从表示对象对,向,对于表示比较比表示对象与,跟,同表示被动被表示原因由于练一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_ _ _(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_(3)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

7、表)_ _ _(4)而耻学于师(师说)_ _(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_ _ _(6)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_ _ _(7)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_ _(8)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报任安书)_ _答案(1)(2)(3)(4)(5)(6)(7)(8)(六)之词性用法释义代词代人、物、事他,他们,它,它们,我表示近指这,这种助词表示修饰、限制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补足音节不译补语的标志不译动词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往,去,到去练一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横线上。(1)作师说以贻之(师说)_ _ _(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_ _ _(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_ _ _(4)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_ _(5)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_ _ _(6)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_(7)宋何罪之有?(公输)_(8)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_(9)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