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779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68 大小:4.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趣味数学教学之《全等三角形》第①课时教案(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时间_年_月_日 星期_ 第_课时 课型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11.1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3、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

2、应角相等。教学难点 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教学关键 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具学具 教师(一些全等的图片、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学生(白纸一张 硬纸三角形一个)课后反馈: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观察下列图案,展现生活中的大量图片(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2学生讨论: (1)观察上面的图片中你有什么感受?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类似例子吗?3.完成课本第二页思考的问题二、 新课讲授(一)全等形的定义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3、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二)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表示归纳: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2.“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3.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作定义: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以第三页思考中的图形为例,学生独立找,集体交流)(1)对应的顶点(三个)-重合

4、的顶点 (2)对应边(三条)-重合的边 (3)对应角(三个)- 重合的角归纳:方法一: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方法二: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另外: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归纳: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请写出平移、翻折后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相等的边。三、课堂训练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2)将沿直线BC平移,得到,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3)

5、如图,AB与AC,AD与AE是对应边,已知:,求的大小。四、课时小结1 回忆这节课:在自己动手实际操作中,得到了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2 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注意挖掘图形中隐含的条件,如公共元素、对顶角等,但公共顶点不一定是对应顶点;3.在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时应注意规范书写格式五、课后作业习题11.1 1、2、3、4.六、参考练习(1)如下图,一栅栏顶部是由全等的三角形组成的,其中ACO.15 m,BC2AC,求BD的长(1) (2) (3)(2)如右图,将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20后得ADE,问:ABC与ADE关系如何?你能求出BAD的度数吗? (3)如上图,ACF与DB

6、E全等,EF,若AD11,BC7,求线段AB长 授课时间_年_月_日 星期_ 第_课时 课型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应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3、学生尝试书写推理过程二、能力训练要求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教学难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关键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具学具 教师

7、(三角板、圆规)学生(三角板、圆规)课后反馈: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知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参考练习1全等用符号_表示读作_2ABC全等于三角形DEF,用式子表示为_3ABCDEF,A的对应角是D,B的对应角E,则C与_是对应角;AB与_是对应边,BC与_是对应边,AC与_是对应边4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 )(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

8、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建立模型,探索发现1、探究1 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 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 (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 (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 (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条边为3cm 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

9、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2、探究2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BCDEF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 “边边边” 或“ SSS ” 用 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和 DEF中 AB=DE BC=EF CA=FD ABC DEF(SSS)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鼓励学生举出生活

10、中的实例(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例l,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五、巩固练习1、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和点C;分别以点B、C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画射线ADAD就是BAC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2、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六、反思小结1.知道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怎样画三角形。2.

1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SSS);3、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4、初步学会理解证明的思路七、课后作业教科书第15页习题11.2中的第1、2题教科书第16页习题11.2中的第9题ABCD参考例题已知: 如图,AC=AD ,BC=BD. 求证: CD.证明:连结AB在ACB 和 ADB中AC = A D BC = BD A B = A B (公共边)ACBADB(SSS)CD.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授课时间_年_月_日 星期_第_课时课型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二、能力训练要

12、求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学重点 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学难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教学关键 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具学具 教师(三角板、圆规)学生(三角板、圆规)课后反馈ABCDEF教学设计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和 DEF中 AB=DE BE BC=EF ABC DEF(SAS)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1、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