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6200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科学班江西庐山自然概况实习报告(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庐山实习报告目录1、 实习概况2、 庐山概况3、 庐山地质4、 庐山地貌5、 庐山水文6、 庐山土壤7、 庐山植被8、 结论与讨论9、 总结与感想一、实习概况(一)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的概况,分析地理现象, 培养地理野外学习的能力。(二)实习时间:2015年10月12日到18日(三)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四)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概况(五)实习成员:13级地理科学班全体成员(六)实习路线: 10月13日,冰桌-如琴湖-花径(大概那块地方)-天桥(锦绣谷那)-仙人洞-文殊台-龙首崖-石门涧上面的那座桥-乌龙潭-黄龙潭-黄龙寺-三宝树-芦林湖 10月14

2、日,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大月山(汉口峡、拉样方、土壤剖面)-美庐 10月15日,诺娜塔寺-小天池-望江亭-三叠泉(7) 实习工具:望远镜(4个)、地质罗盘 (4个)、皮尺 (6个)、卷尺(2个)、梁树尺(4个)、放大镜(8个)、标签纸(3张)、塑料袋(11个)、小刀(4张)、锤子(2个)、剪刀(2个)、铲子(2个)、环刀(2个)、环柄(2个)、PH试纸(2份)二、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以南 ,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长江,南襟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

3、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是由东北西南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平面形态呈梭子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约30公里,宽约10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1931年,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山中现仍存有典型的冰川遗迹,如冰斗、冰窖、“U”形谷等。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庐山年平均气温

4、11.6度,极端最高32.0度,最低-16.8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为2068.1毫米。日照较丰,年日照时数为1715.3小时。风大雾多,大风日数100天,年平均雾日达200天,年积雪日数30天。 庐山在“中国地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 庐山自然条件复杂多变,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垂直分布,植物的垂直特征非常明显,物种呈现异常的多样性,不乏古老树种,如:鹅

5、掌楸、擦木、大血藤等。由山麓到山顶分别生长着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植物分布的空间特征是:面积最广的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海拔600-700米以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位于海拔600-1000米,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林的过渡地带;落叶阔叶林位处1000-1300米,独特树种有山松、日本柳杉、日本扁柏等;针叶林生长于海拔1300米以上,代表树种是黄山松。 庐山处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水系,山中虽无大江、大河,但溪水及地下水非常发达,沟壑山涧中分布着大量瀑布,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激流瀑布,这些瀑布又各具特色。主要瀑布有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石门涧瀑布等。三、庐山地质(一

6、)庐山的形成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

7、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下面将列举一些庐山在强烈上升的证据: 1、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高峻、陡峭,未遭破坏,只有少数被沟谷切成三角面。 2、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如海会、秀峰寺等)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 3、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 4、由于庐山山体强烈上升,因而使

8、山麓地带广泛堆积了砂、砾石层及巨砾(2) 庐山的地层下面将列举一些庐山在强烈上升的证据: 1、庐山东西两侧的断层崖高峻、陡峭,未遭破坏,只有少数被沟谷切成三角面。 2、断层崖上的裂点。瀑布(如海会、秀峰寺等)高差虽然大(由几十米到几百米以上),但大多数未溯源侵蚀入山中,表明断块山及断层崖的形成时间不长。 3、庐山早期形成有夷平面和宽谷中堆积的网纹红土层,其分布在海拔千米以上这与庐山强烈上升有关。 4、由于庐山山体强烈上升,因而使山麓地带广泛堆积了砂、砾石层及巨砾。(3) 庐山岩石类型和特征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1、 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

9、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2、 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4) 庐山岩层和山体的构造特征岩层多为倾斜岩层,七层面和水平面的交角在1085之间,走向多为东北西南走向。下面以“月照松林”这块岩石所测数据为代表进行说明:地点坐标走向倾向倾角冰桌N2934”E11558

10、”H1047m11513530四、庐山地貌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另外还有冰川形成地貌。(1) 构造地貌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庐山南部主要由本区最古老的地层

11、双桥山构成,以沉积岩为主岩性复杂、破碎,加上断裂纵横,将岩体分割成菱形或网格状,更有利于侵蚀切割。岩石的垂直断裂发育形成一个个小山峰。仰天坪一带是一个山间浅盆地,由砂页岩构成。由于岩层极其破碎,因此够古非常发育,有的成为冲沟,沟间山丘呈馒头形,相对高度只有数十米,分布比较凌乱。汉阳峰一带的山峰由变流纹岩组成,易风化剥落,山形比较缓和。实习主要集中在山的北部,山南只观察了秀峰一处。秀峰寺一带的山峰,由混合岩化片麻岩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峰,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断层、庐山垄断层和通运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断层延伸方

12、向与五老峰、鄱阳湖延伸方向一致,大断层至少有两次断裂,呈阶梯状,因为庐山经过三次断块抬升,与庐山北部的三个裂点相对应。其中尤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断块西侧沿庐山垄断层发育了庐山垄峡谷。该谷地平直谷坡陡峭,为一典型断层谷。断块上的河流多与断层崖走向或庐山垄峡谷直交,表现出断块山地的水系特征。庐山垄断层与通运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上升量较小,山脊高度由1300余米向西南递减。 A.虎背岭:东南翼为背斜构造,由于西北翼被莲花同大断层切断而形成陡崖,所以形成了单面山。佛手岩仙人洞和虎背岭为同一岭,被天桥谷和锦绣谷两横向断裂切断,并且流水面深向侵蚀,形成深切峡谷。

13、 B.大月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本是夹在大马颈和五老峰两个大背斜之间较小的背斜,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 C.五老峰:第四纪时期,五老峰东南翼被温泉大断层切割,形成高耸的断层崖地貌,西北翼形成了单面山,它的高度向东北方向递降,断层崖亦分为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D.牯牛岭、女儿城:这两条山岭均为次成岭,是由于虎背岭和大月山背斜中的向斜的岩层坚硬未被侵蚀,稍软的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但绝对高度也达到了1000米以上由西向东分别为牯牛岭和女儿城。 E.东谷、青莲寺谷地,这两个谷均为向斜谷底,东谷位于牯

14、牛岭和女儿城之间,青莲寺谷地则位于大月山和五老峰之间,而横向的七里冲谷地为次成谷。 F.西谷、大校场谷地:西谷位于虎背岭和牯牛岭之间,大校场位于女儿城和大月山之间,均为次成谷。原来,虎背岭和大月山的向斜部位上宽下窄,谷底被压紧不易被侵蚀,但是由于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整个地层呈现硬软硬的结构,易被外部作用侵蚀。向斜谷地被侵蚀后,便形成了西谷和大校场谷地,而未被侵蚀的较硬的岩层便形成了次成山。(二)谷地地貌 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形

15、成时期的庐山要比现在低矮得多。 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3) 冰川地貌 三十年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先在庐山发现冰川发现冰川遗迹,写成科学巨著冰期之庐山,他认为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划分为三个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现今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学说尚有异议。 芦林湖附近有一处标为冰渍地貌,这里一些发黄、发红并且夹杂有大石头的被李四光认为是冰渍舞。目前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这些是泥石流沉积。三十年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先在庐山发现冰川发现冰川遗迹,写成科学巨著冰期之庐山,他认为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划分为三个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现今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学说尚有异议。芦林湖附近有一处标为冰渍地貌,这里一些发黄、发红并且夹杂有大石头的被李四光认为是冰渍舞。目前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这些是泥石流沉积。经过老师的讲解,我认为庐山的U型谷、冰斗、悬谷等地形主要是由流水和风化作用造成的,而冰川仅仅把原来的地形略加改变。庐山的下游都是陡峭的峡谷,河道上有许多急流与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