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5717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5.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动物学第10章节肢动物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是动物界第一大门: 1.种类最多,约占动物界的90%以上 2.数量最大 3.分布最广(水生、陆生、空中、寄生) 4.形态各异,概 述,异律分节:身体由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均不相同的体节构成 律分节身体分部,一、异律分节和身体分部,头感觉、摂食中心 胸支持、运动中心 腹代谢、生殖中心,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头胸部 腹部,多足纲,头部 躯干部,意义:使各种生理机能更加集中和分化、加强 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主要特征,1、外骨骼 节肢动物所特有的、覆盖于体表的、无生命体征的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几丁质复合体所构成,其中沉积有钙盐或骨蛋白,

2、使体壁的硬度大大增加。 功能:防止水分蒸发、保护、支持、运动功能,但限制了动物的生长。,二、具发达的外骨骼、有蜕皮现象,蜕皮,2、蜕皮现象,附肢分节 附肢各节之间以及附肢和体躯之间都有可动的关节,从而加强了附肢的灵活性 进化过程中附肢的形态、机能发生了变化:形成口器、各种运动的足、辅助呼吸和生殖的各种形态,三、分节的附肢,双肢型:由原肢节、内肢节和外肢节构成附肢。 单肢型 :由双肢型演变而来,一般是外肢节退化,只保留原肢节和内肢节。,1.附肢的类型,2.附肢的功能,(1)运动功能:游泳(虾的游泳足)、跳跃(蚂蚱的胸部的附肢)、挖掘(蝼蛄)、抱握(虱子的抱握足抱住发丝)、携粉(蜜蜂的携粉足)、蚊

3、(停息足) (2)感觉功能:附肢特化成的有感觉功能的触角。如蝶、蛾类的附肢能感受化学刺激(性激素)、苍蝇的腿有味觉功能;蟋蟀的触角触碰,以感觉对方的性别,产生挑衅行为。 (3)呼吸功能:虾、蟹的一些附肢(胸部特化成足鳃,行呼吸功能) (4)助生殖功能:雄虾将精荚用触角送入雌性的纳精囊内进行受精,一些雌性具有抱卵触,抱卵孵化。雄性蜘蛛将精液射于网上,再将精液吸入脚须上的交配囊中,然后开始追逐雌蛛求爱交配。 (4)取食功能:一些昆虫具有发达的口器,进行咀嚼、虹吸等,这些发达的口器由附肢演化而来,节肢动物最早出现了横纹肌,通过外骨骼的杠杆作用,调整和放大了肌肉运动,增强了效能。 蜻蜓:50公里/小时

4、, 飞牛虻:38公里/小时,四、肌肉为束状横纹肌,混合体腔体壁与内脏之间称血体腔,也称为血窦 由囊胚腔(初生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形成 开管式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器官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传送营养和代谢物质、激素,五、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后肠 前肠、后肠由外胚层向内凹陷而成,肠壁上也具有角质膜 前肠:取食、食物的机械研磨、贮存、初步消化 中肠:分泌消化酶消化吸收 后肠:重吸收一些离子水分,六、消化系统,七、多样的呼吸器官,昆虫纲:气管系统;,八、多样的排泄器官,1、水生种类:绿腺(第二触角基部)、颚腺(第二小颚基部)、基节腺(步足基部),与后肾管

5、同源 2、陆生种类:马氏管(中、后肠交界处的盲管状结构) 甲壳纲:颚腺(幼体)和绿腺(成体) 肢口纲:基节腺 蛛形纲:马氏管和基节腺 多足纲:马氏管 昆虫纲:马氏管,1、神经系统: 链状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明显集中的趋势 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九、神经系统和感官,大家猜一下这是一个什么?,一般都是雌雄异体,行有性生殖 水生种类多为体外受精;陆生种类都是体内受精 多为卵生,亦有卵胎生 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变态,十、生殖和发育,昆虫的发育,完全变态: 是指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有显著差别,还需经过表面上不食不动,但体内进行着结构改造的蛹期,

6、如蚂蚁、金龟子、蜜蜂、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不尽相同或不同,如蝗虫、蝼蛄、蜻蜓等。,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第二节 节肢动物的分类,据呼吸器官、身体分部及附肢的不同,过去分为3个亚门7个纲:,现在分为5个亚门,16个纲,1.三叶虫亚门 三叶虫纲(已灭绝) 2.甲壳亚门:桨足纲、头虾纲、鳃足纲、介形纲、鄂足纲、软甲纲 3.螯肢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海蛛纲、 4.多足亚门:唇足纲、倍足纲、 少足纲(Pauropoda)、综合纲 5.六足亚门:内鄂纲、昆虫纲,(一)三叶虫亚门三叶虫纲 最原始种类,现已灭绝,均为化石。,三叶

7、虫亚门的进化意义,原始性的附肢。体节数不定而随发育增加-较原始的节肢动物。 附肢内肢节分为7节与甲壳动物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肢口纲动物发育过程中有三叶虫期-与肢口纲又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地层的鉴定,寒武纪大爆发:所有动物祖先同时起跑,“澄江动物群”因1984年7月1日在云南省澄江县首次发现而得名,是寒武纪早期(距今约.亿年)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不仅动物类型多,而且十分珍稀地保存了生物的软体构造,首次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远古海洋生命的壮丽景观和现生动物的原始特征。并且它让我们如实看到亿年前动物群的真实面貌,各种各样的动物在寒武纪大爆发时期迅速起源,立即出现,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几乎都已同时

8、存在,而不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慢慢变来的。它将动物多样性的历史前推到寒武纪早期。” 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的科研项目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新中国成立以来也仅有28项成果获此殊荣。,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1.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 2.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分子生物学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生物化学揭示了所有生物在分子水平上有高度的一致性,最终证实了达尔文这一远见卓识。所以,这也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科学事实。 3.自选选择学说:自然选

9、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自然选择的存在,是已被无数观察和实验所证实的,所以,这也是一个科学事实。 4. 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中较有争议的部分。,(二)甲壳亚门(Subphylum Crustacea),最常见的种类如各种虾、蟹。 代表动物,中国对虾,日本沼虾,背甲,复眼,第一腹节,第一腹足,第一步足,第三鄂足,尾肢,1、附肢类型(身体一般21节,附肢19对) 头部五对附肢,分别为 小触角1对、大触角1对; 大颚1对、小颚2对。 胸部八对附肢,分别为 颚足3对、步足5对。 腹部六对附肢,分别为 游

10、泳足或腹足5对,扇形尾肢1对。,部 位 序号 名 称 功 能 头部 1 小触角 嗅觉、平衡、触觉(前方) 5对 2 大触角 触觉(两侧,后方) 3 大颚 咀嚼食物 4 第一小颚 抱握食物 5 第二小颚 扇动鳃腔内水流,利于呼吸 胸部 6 第一颚足 具鳃,呼吸 8对 7 第二颚足 具鳃,呼吸、 游泳 8 第三颚足 具鳃,呼吸;内肢节,雌雄异形 9-13 步足 捕食、爬行 腹部 14 交接器() 第十四对附肢成丝状 6对 15-18 腹足 游泳 19 尾足1对 强大,逃避,中国对虾19对附肢:,头胸部,腹部,克氏原螯虾,克氏原螯虾,2.内部解剖结构,肌肉,口-食道-胃(贲门胃、幽门胃)-中肠-后肠

11、-肛门,贲门胃,幽门胃,虾的内部循环结构图,虾的呼吸,排泄器官:触角腺:,排泄废物 调节血液离子平衡,神经系统:链式,腹神经链(5个胸神经节和6个腹神经节),生殖和发育:有变态现象,甲壳亚门主要特征,1.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背侧有头胸甲; 2.具有19对附肢,大多数腹肢是双肢型(头胸部有13对附肢,即5对头肢和8对胸肢。5对头肢包括触角2对、大颚1对和小颚2对;8对胸肢中前几对为颚足,其余为步足。); 3.呼吸:鳃呼吸;大多数种类水栖。 4.消化:胃(贲门胃和幽门胃) 5.排泄:绿腺 6.神经:链式,分类及重要类群,软甲亚纲(Malacostraca),甲壳坚硬,头胸甲特别发达。 占全纲

12、总种数的70%,18000种。 等足目(Isopoda) 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端足目(Amphipoda) 钩虾 磷虾目(Euphausiacea) 华丽磷虾Euphausia superba,钩虾,十足目,游泳亚目(Natantia),爬行亚目(Reptantia),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克氏原螯虾 Procambarus clarkii,中国龙虾 Panulirus stimpsoni,节肢动物(续),生活与海洋或陆地 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 头胸

13、部有附肢,但绝无触角 (第一对附肢称为螯枝;第二对附肢称须肢),(三)螯枝亚门 (Subphylum Chelicerata),全部海产,大部分种类已经灭绝,活化石。 以书腮呼吸,尾端有长大而能活动的尾剑。 寒武纪-二叠纪最繁盛。 东方鲎幼体很像三叶虫的幼体,血液内含鲎素,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目前正用于抗肿瘤的研究。,1.肢口纲 (Merostomata),东方鲎,尾剑,螯肢,须肢,肢口纲(Arachnida)主要特征,1)身体为瓢状,背腹扁平 2)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剑尾 3) 附肢12对,2.蛛形纲(Arachnida),(1)主要特征 1)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2)头胸部6对附肢:

14、本门中数目最少,无触角 3)书肺呼吸:书肺一对,4) 消化系统:口食管-吸胃中肠后肠肛门 5)排泄系统:基节腺和马氏管 6)循环系统:开管式,心耳8对,血液含血蓝蛋白和鲎素 7)神经系统:很集中,蜘蛛内部结构,消化系统:口食管-吸胃中肠后肠肛门,呼吸器官:书肺,排泄器官:马氏管,(2)蛛形纲的重要类群,1)蜘蛛目 蛛形纲最大的一类 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附肢6对 腹部:园囊状,不分节,附肢退化或完全消失,有些演化成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绩器,本目特有结构。,结网,2)蝎目 很早登上陆地的节肢动物,3)蜱螨目 最显著特点:头胸部和腹部合为一体。 须肢上的感觉毛是蜱螨的重要器官。 用气管或体壁呼吸 个体发育经卵、幼螨、若螨和成螨4个阶段。 代表动物:人疥螨,叶螨,人疥螨,(四)多足亚门,1.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和躯干两部分 (2)消化管长而直,没有盲囊 (3)以气管呼吸,气管系统与昆虫相似,由气门和气管组成 (4)排泄器官为马氏管,排泄物为尿酸,(2)重要类群,唇足纲(蜈蚣),第1对步足粗大,末端为毒爪(毒腺),唇足纲(蚰蜒),不具鄂足,倍足纲(马陆),综合纲(幺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