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5636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康县发展科技事业助推科技兴县主题汇报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科技事业 助推科技兴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保康县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一战略决策的效应,越来越突显。历届县委、县政府多年来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把科教兴县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确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指导思想,制定促进科技发展激励政策,推进科技体制深入改革,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努力,保康已进入全国科技先进县行列,为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一、 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先进县建设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精辟的阐述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包括科技人员在内的广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马克思主义观点,为在新的历史阶级制定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1985年3月,中共中央相继出台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重点提出了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开拓技术市场,以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调整科学技术系统的组织结构,鼓励研究教育、设计机构与生产单位的联合,强化企业的技术吸收和开发能力;改革农业科学技术体制,使之有利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合理部署科学研究的纵深配置,以确保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

3、后劲;扩大研究机构的自主权,改善政府机构对科学技术工作的宏观管理;对外开放、走向世界,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改革科学技术人员管理制度、造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等十个方面的重大改革。改革的重大举措的实施,有利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一)制定激励政策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历史时期,保康县也同全国一样,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力求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因地制宜,围绕科技兴县主题文章,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科技发展道路。1978年7月,县政府组织召开了保康县第一次科技大会,深入贯彻了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会上总结了成绩,交流了经验,表彰了在科技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会议

4、通过了19781985年保康县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县主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并确定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工作座谈会,总结上年度科技工作,安排制定下年工作计划。1980年3月,根据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县分别给306名知识分子平反了冤假错案,给61名知识分子摘取了右派分子帽子,使一大批知识分子重新回到了科技第一线,为科技事业贡献他们应有的力量。1981年,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了保康县科学技术协会,与科委合署办公,其工作职能主要是科学技术普及、学会协会、专业研究会建设、以及组织青少年科普活动,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发展需要,1988年,两科分家各行其职。1988年5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若

5、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关心知识分子,并明确规定,凡分配到保康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从报到之日起给予转正定级的工资待遇,并享受政府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在科技战线上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由组织部门考核确定为拔尖人才,进入人才库,同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充分发挥和调动了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科技发展和地方经济振兴作出各自应有贡献。(二)培养科技队伍科技队伍逐步壮大,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由于保康地处山区,生活和工作条件差, 60-70年代,进山工作的知识分子较少,而且留不住,大都工作一段时间就出去到大中城市另谋出路,一度出现科技人员匮乏局

6、面。给科技工作正常运转带来了一定影响。据统计,1978年全县知识分子仅有994人,其中1966年前大专毕业生155人,中专毕业生472人;工农兵学员毕业生68人。有自然科学技术人员698人,其中分布在公交战线36人,农业战线112人,科技系统7人,文教战线543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后又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科学技术确定为第一生产力。自此,广大科技人员受到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普遍重视,知识分子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善和明显提高,科技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推行各种优惠政策,开放山门,针对性引进人才。同时,科研技术服务机构日趋完善,2

7、013年,全县有果茶研究所、荆山锦茶叶研究所、酿酒研究所等8个专业研究机构;以11个乡镇农畜技术服务中心为主的技术服务组织25个,科研、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为地方经济振兴,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增添了后劲和活力。(三)创建科技先进县创建科技先进县是一件长期的系统工程。自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尊重科学、尊重人才,重视科学技术对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展科技事业,推动科技进步,努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提高科技进步在全县GDP增长中的贡献率。1989年8月,成立了保康县科教兴县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直各有关

8、部门“一把手”和16个乡镇党委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领导科技先进县工作。1999年,县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展开,县委、县政府把这一年作为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县的攻坚年,纳入科技兴县工作议程,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县直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县委、县政府“两办”发文,细化责任单位创建任务、工作标准。选择创建试点,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建立起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工作机制。先后下发了关于实行乡镇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和关于对乡镇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实施办法。年底,由组织部、科委、目标办、统计局联合,从科学决策、组织示范、创造环境、科技绩效等指标进行年度综合考核。1999年

9、12月,全县科技创新、创建全国先进县督办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县委书记作重要讲话,出台了保康县科学技术奖励暂行办法、关于加速科技进步放活科技人员的决定、保康县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以推进创建工作顺利达标。同年,县、乡分别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科教兴县领导小组,各乡镇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成立了乡镇科委,村级配备了科技副主任,同时成立了村级技术服务站,县属重点企业配备了专职科研人员,直接从事科技服务和技术创新攻关工作。自此,各项各业,各个部门有专门领导和专职人员从事科技工作。由于组织领导到位,创建措施得力,2000年9月一次通过国家级近30余项指标考核,均达到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的要求,被国家

10、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称号,同时颁发了奖牌。随后两年一次复核,均符合国家要求并达标,这都是各级重视,全民共同努力而保持的殊荣。二、加强科技管理 推动科技进步科技部门是政府管理科技的综合职能部门,管理好科技工作,就是推进科技进步的动力。围绕科技体制改革主题,如何搞好管理与服务社会关系,这是科技部门要做好的文章,科技管理主要突出在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技术市场诸方面的工作,抓好这几项工作,对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教兴县步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科技计划项目科技计划是科技服务经济建设有效途径。申请科技项目应符合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符合国

11、家科技发展规划、计划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承担这些项目主体资格必须符合计划要求,在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学术和技术优势,具有为完成项目必备的人才条件和技术装备,具有与项目有关的研究经历和研究积累,具有完成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具有完成项目的良好信誉度。按照上述要求,严格筛选申报,争取国家支持。从1978年以来,全县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53项,其中被国家、省、市科技部门批准实施的285项。全县从部门、工矿企业、农业中申报的346项科技计划项目中,共优选实施各类计划项目255项。在这些计划中,其中科学实验计划34项,重点科技项目2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8项;星火计划项目实施22项;其他科技项目实施

12、7项。30余年来,共争取落实并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6项,省级各类计划56项,市级计划73项,县级各类计划52项,其他项目68项。通过以上这些项目争取各方扶持资金,以保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争取无偿补贴科技项目76个,补贴经费144多万元;有偿使用项目19个,经费385万元;科技贷款项目76个,贷款指标共4805万元;贷款贴息项目3个,贴息40万元。其中省科委无偿贴息科技项目15个,经费216万元;有偿使用资金项目10个,经费328万元;科技贷款项目75个,贷款指标6540万元,贷款贴息项目3个,贴息40万元;市级无偿补贴科技项目707个,拨付经费266万元;有偿使用资金项目9个,经费57万元;贷款

13、项目2个,贷款指标265万元。在县级科技经费来源上,1980年起把科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当年列交3万元。到1985年,“科技三项经费”作为县级财政经费纳入预算。1988年,为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县,把“三项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的1%列入预算,当年达到114万元,2005年达到187万元,而后随着财政支出比例增加,逐年提高,由于积极争取科技项目的落实,技术资金到位,有力促进了科技进步,推动了科教兴县步伐,使科技进步在经济建设中份额逐年提高,科技项目的拉动,给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后劲。(二) 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是鼓励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渠道,同时科技成果管理也是科技部门重要职能

14、之一。1978年以来,主要对科技成果组织开展鉴定、验收、申报、评奖、成果推广等项工作。聘请专家教授对科技发展项目组织验收325项,主要分布承担科技项目单位,如工矿企业、农业、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完成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项目178项,引进新技术320项,推广应用技术成果251项。1984年以来,县级共组织召开了5次科技大会,对取得科技成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并对在科技兴县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地方政策,对科技含量高、社会经济效益好的技术成果,组织向省、市推荐申报,争取各种科技奖励。多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广大科技人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

15、力,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1项,市级科技成果奖39项,县级科技进步奖113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年来,我县引进推广了200多项新技术成果,都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为科技兴农、兴工增添了后劲。如地膜玉米技术推广,地膜烟叶、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蔬菜冬暖大棚、杂交牛、羊、猪新品种引进推广;核桃、板栗、药材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沼气、太阳能、省柴灶节能技术推广;黄磷炉节能技术、黄磷产品深加工技术;新医疗技术、新医疗器械引进应用、新药物引进推广等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巨大效益,有力地推进了科技兴县步伐,给地方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增添了后劲。科技成果

16、推广工作以科技部门为龙头,将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机制常抓下去。(三) 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改革开放以来孕育而出的社会主义新型市场,包含着科技发展中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技术出口和科研生产一体化等技术交易活动。1987年6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1990年7月国家科委令第七号颁发了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1992年5月,湖北省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通过了湖北省技术市场管理条例等,相继出台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规范了技术市场,扼制了在技术交易活动中的不法行为,活跃了技术市场,促进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按照法规要求,对辖区内40多个科研、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了认定登记,对符合交易的机构颁发技术交易许可证。在执法管理每年将采取不定期配合工商、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进行检查,以维护技术市场正常秩序,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技术交易活动,在强化管理的基础上,本着“放开、搞活、扶植、引导”方针,以多种形式促进技术市场健康发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