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562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综述论-何祥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供应链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作者:何祥锋摘要: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市场中,供应链物流能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从原材料到最终顾客之间的全过程,满足成本最低、消耗最少的物流活动,是一个不断增加其价值或附加值的增值过程。供应链物流将逐步向信息化、集约化、一体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关键词:供应链 物流 特点 趋势一、供应链物流的含义(一)供应链的概述供应链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涉及供应商的供应商到客户的最终产品的生产与交付的一切过程。它包括了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的相关联的所有活动。1、早期供应链的概念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操

2、作层面,注重企业本身的资源利用。它把从企业外部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通过生产加工和销售,传递到零售商和用户看作一个过程。强调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而整个产品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往往独立运作。2、如今的供应链概念已发展到企业战略管理层面,强调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集成,贯穿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生产制造、包装、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的一体化。供应链是一个新型的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运输、销售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这种企业管理模式注重了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关联和影响,强调相互间的协作和整合,是

3、一种范围更广、更系统的概念。(二)物流的概述人们对物流认识最早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关系)来认识物流的。经济运行由生产、流通和消费所组成,在生产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社会间隔(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同)、空间间隔(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同)和时间间隔(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不同),是流通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这些间隔联系起来。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行为,在具体的流通活动中,消费者用货币取得商品所有权的过程,即购销过程,称之为商流过程。而在买卖成交、商流完成后,还需要把商品运送到消费者所在地,这个过程就是物流过程,即从包装开始,通过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环节,将商品送达消费

4、者的全过程。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4月17日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 183542001)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地结合。”对物流概念的标准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地理解物流,对我国的物流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供应链物流的概述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战略机能。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货处理业务,以及财务领域的库

5、存控制等活动。包括了对涉及采购、外包、转化等过程的全部计划和管理活动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动。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与渠道伙伴之间的协调和协作,涉及供应商、中间商、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和客户。 (四)供应链与物流的区别和联系物流的概念强调了物流的关键点是“实物流动过程”,而供应链的概念强调的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或网络结构。供应链定义的精髓显然是上、下游的供求关系,是生产、分销、零售等职能的分工与合作。 由此,物流和供应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论是在定义的内涵上,还是在具体的运作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从表面上观察,物流仅仅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从运行特征上观察,

6、供应链更关心的是商品所有权转移,即价值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规律,而物流更专注的是物的空间位移。 二、供应链物流的特点(一)系统性供应链物流是一种系统物流,而且是一种大系统物流。这个系统涉及供应链这个大系统的各个企业,而且这些企业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企业,有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企业下游的分销企业和核心企业,有供、产、销等不同类型。这些企业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供应链系统。这个大系统物流包括企业之间的物流,但是也可能要包括企业内部的物流,直接和企业生产系统相连。 (二)动态性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这就使得参与物流运作的物流主体以及物流服务提供者随

7、之发生动态更新,所以供应链物流系统的物流能力具有动态性。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三)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可以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了交叉结构。这一现象的存在影响了物流系统的交叉结构,造成了物流系统各物流要素同时为多个供应链服务的局面,给物流能力带来了交叉性。(四)复杂性因为参与供应链物流运作的物流主体以及提供物流设施设备的物流节点企业组成的层

8、次不同,供应链物流系统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物流企业或者节点企业的物流部门构成,所以作为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的物流能力比单个物流企业或者单个企业的物流部门的物流能力更为复杂。 (五)集成性供应链物流是对系统内各物流要素集成应用,集成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物流能力的大小。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

9、与供应链物流的整体运作。(六)增值性供应链物流不仅是连接供应商到客户的物品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物资在供应链上因加工、运输、储存等功能过程而增加其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供应链物流系统正是价值增值的主要载体,其物流能力也表现为价值增值能力的大小。 三、我国供应链物流的发展的现状从总体上讲,我国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进展是比较缓慢的,整个生产流通仍处于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供应链物流在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的企业中利用普及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流通现代化程度在全国领先,而且多数企业都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可见这些地区的企业对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非常的重视

10、的。 国内企业在以全球供应链为依托,组织全球化生产流通方面仍相当的薄弱。中国生产企业接受国外客户的加工订货时,往往对利用全球资源注意不够,订货生产的资源主要来自国内,可见国内的供应链管理只着眼于国内,并能没有放眼于全球化的大市场来进行供应链物流的大管理。企业高层对供应链物流管理思想和重视度不够。大多数国内企业采取的仍然使传统的推式供应链管理,而不是现代的拉式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仍局限于供应商的选择和定位、降低成本和控制质量等等,而没有考虑整个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到最终用户的完整供应链。很少有具体部门专门负责供应链管理。绝大多数企业仍然延续职能制的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并没有能从企业系统

11、的高度上为供应链的集成提供组织保障。而且在现有企业内部,每个部门都习惯于关注个体利益,而没有人去关注整体利益。我国国内企业很难找到合格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人才。因为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个跨组织、跨行业的管理理念。涉及很多高新技术,不但需要专门技术人才,还需要精深的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及诸多技术的综合性人才,而国内恰恰缺少这一类的人才,因此影响供应链管理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推广和应用。 四、供应链物流的发展趋势(一)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企业希望引进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借助与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重建自己的物流系统,一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1、先进性。物流设备的性能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主

12、要体现在: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好。2、信息化。人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要求物流与信息流实现线或离线的高度集成,使信息技术与物流装备逐渐成为物流技术的核心。物流装备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实现高度自动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物流装备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对供应链物流的整体系统进行着全程掌控,消灭了差错率,缩短了系统的反应时间,实现共同运作,极大改善了整体的运作效率,全面提高了客户的服务水平,已成为企业最求的目标,也是起竞争力的体现。4、多样性与专业化。为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客户对不同功能的要求,物流装备的形式越来越多,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5、系统性与可扩展性。客户对物流装备的系

13、数整合要求越来越高。供应商按客户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方案,将不同用途的物流装备进行有机整合,达到最佳效果。在物流装备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后,比较容易地根据需要进行扩展。6、智能化与人性化。科技的进步使物流装备越来越重视智能化与人性化设计,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使操作更轻松自如。(二)全球化发展趋势全球供应链物流涉及到运输和仓储等主要物流环节和基本业务的全球化,采购、外包、供应链流程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影响,从主要发达国家,到南美、非洲、中东、亚洲等新兴物流市场,还涉及全球供应链安全的挑战、全球供应链的速度、敏捷性。1、物流外包已经发展到供应链管理流程的全球化外包。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内部和企

14、业之间所有物流活动和商业活动的集成。随着运输时效、信息技术的开展,运输、仓储等主要物流活动的全球化已经开始了很长时间,全球采购、全球配送等物流环节近年来的全球化趋势明显,而供应链商业过程,如制造、研发、IT、客户服务近年来外包发展迅速,供应链商业流程外包增加了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2、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战略在不同的国家侧重点不同。跨国公司在实施供应链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国家所考量的因素和重点不同,给中国如何更好地承接全球供应链外包提供了借鉴。供应链物流全球化的趋势表明,物流企业的能力,必须从提供以资产为基础的物流服务,向提供以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完整的供应链服务转型,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

15、位。(三)虚拟化发展趋势虚拟化物流的提出和生产,是信息技术和物流概念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物流发展的最新成果。供应链物流的虚拟化是一种合作模式,共同完成物流业务。虚拟供应链是基于全球化的虚拟企业依赖快速的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而建立的动态供应链。虚拟供应链使各企业摆脱供应链上的从属地位,供应链合作伙伴感到平等和安全。虚拟供应链可看作是合作伙伴基于专门的中立的信息服务中心,为提高技术支持和服务而组建的动态供应链。信息服务中心为供应链的建立和运作提供技术支持,但作为供应链合作伙伴参与供应链的运作与管理。 虚拟供应链有以下特点: 1、传统供应链相对固定,而虚拟供应链是动态的。 2、传统供应链一般是围绕核

16、心企业的扇形结构,而虚拟供应链是网状结构,它更有利于供应链的优化。 3、传统供应链由核心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虚拟供应链是由专门的中立的信息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供应链运作成本,又使供应链合作伙伴感到平等和安全。建立虚拟供应链要注意: (1)贸易伙伴间的协调合作,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评估系统对每个贸易伙伴所起的作用做出正确的评估,在此基础上优化配置供应链带来的利益,从而使那些为了整体利益牺牲自身利益的企业得到补偿。 (2)培育、保持、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具有核心能力是实施虚拟策略的前提条件。只有那些拥有核心优势的企业才可能找到合作伙伴,并在供应链中长久发展,达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目的。 (3)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