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5435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地理《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范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说课稿 实习题目:人口的增长模式实习目的:熟悉中学地理说课稿的组成要素;初步学会撰写中学地理说课稿。实习内容: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作为人口与环境学习的开篇部分,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

2、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这些内容对整个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有理论价值,与后面各节的内容紧密相连,是后面各节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它阐述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并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本节课是下一节课的基础,起到承下的作用,为下节课的人口合理容量的分析做铺垫。本节课的本节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人口与

3、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2).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3).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

4、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5、可持续发展观。(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3).帮助学生确立矛盾对立统一思想。(4).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3.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二、说教法虽然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不同概念的内涵容易混淆,综合性比较强。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

6、1).教学讲授方法及用具;(2).案例探究法;(3).比较法、图表分析法;(4).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讲授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口头语言,简洁的传授地理知识,如在上课之前,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导出本节课所学习的主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比较强,有许多地方容易使学生混淆,如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通过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地理知识。如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

7、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如通过图片资料和案例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及地理图表,结合本节教学内容,使教材中的静态信息加工转化为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为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打下基础。三、说学法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

8、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的学法如下:1、情境导入法:激起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2、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地理知识。3、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4、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5、发散联想法: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修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

9、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推进新课课件展示:“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师 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课件展示:“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生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J”形曲线。古代人口增长十分缓慢,近代人口快速增长,现代“人口爆炸”性增长。21世纪世界人口将保持继续增长趋势,人口总量会不断增加,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师 人类

10、文明的演进经历了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即新技术革命时期)四个阶段。画出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表格。(人口数量、增长特点两栏,留空让学生回答,然后依次出示答案)课件展示:“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师 (指图总结)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持续性是指世界人口的发展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阶段性是指人口增长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人口增长特点又存在着差异。师 人口增长在空间上也是有差别的。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各大洲之间的差别就是空间上的差别。请大家回忆初中地理知识思考:人口增长速度最快、最慢的大洲各是哪个洲?课件展示:“

11、19501997年世界各地区人口增长趋势图”生 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非洲,其次是拉丁美洲,最慢的是欧洲。师 人口增长有快有慢,这与什么有关?生 人口自然增长率。师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同期平均总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3.活动探究4.课堂小结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5.布置作业:(略)九、板书设计一、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历程2、人口自然增长率3、影响人

12、口增长因素二、人口增长模式 特点 1、“高-高-低”模式 出现的时间2、“高-低-高”模式 影响因素3、“低-低-低”模式 分布 问题 增长模式 影响因素三、我国的人口增长 问 题 基本国策人口的增长模式实验报告实验项目: 撰写一份中学地理说课稿 专 业: 地理科学 班 级: 10级一班 学 号: 10160104 姓 名: 陈 美 指导老师: 凡非得 时 间: 2013-6-17 1、 实验目的和意义熟悉中学地理说课稿的组成要素;初步学会撰写中学地理说课稿。培养我们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我们的思维训练,激励我们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同时锻炼我们写好说课稿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以实习一或实习二的内容为例,撰写一份说课稿。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说教材, 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