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3442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涎腺疾病非肿瘤性疾病(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涎腺疾病,涎腺非肿瘤性疾病,2,涎腺非肿瘤性疾病,涎腺发育异常 涎腺炎症 涎石病 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 坏死性涎腺化生 舍格伦综合征 涎腺症与涎腺萎缩 涎腺囊肿 涎腺放射线损伤,3,教学要求,掌握急性及慢性涎腺炎、涎石病、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熟悉涎石形成的过程,各型涎腺炎的病因,舍格林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了解涎腺炎、舍格林综合征的病理临床联系。涎腺发育异常及异位。,4,2011年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慢性唾液腺炎的病理变化 坏死性唾液腺化生的病理变化 舍格伦综合征的病理变化,5,涎腺炎症,急性涎腺炎 慢性涎腺炎 慢性复发性腮腺炎 涎腺结核 涎腺放线菌病,细菌性涎腺炎,病毒性涎腺炎,流行性

2、腮腺炎 巨细胞包涵体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涎腺疾病-囊性淋巴样增生,6,急性涎腺炎 acute sialadentitis,病因 临床表现,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从导管进入腮腺,逆行感染 发病因素:身体衰弱、抵抗力降低;反射性腮腺分泌功能降低;涎腺导管阻塞,发生部位:腮腺,常单侧受累; 老人多见 临床症状:,早期腮腺区疼痛、肿胀,腮腺导管口红肿,并有脓汁自导管口溢出; 严重者可形成脓肿,致唾液分泌量减少; 炎症可波及皮肤和外耳道; 多有发热,血中白细胞增多,唾液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和细菌,7,急性涎腺炎 acute siladentitis,病理变化,腮腺导管扩张,管腔内

3、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 导管周围及腺实质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涎腺组织广泛破坏和坏死,形成化脓灶。,8,慢性涎腺炎 chronic sialadenitis,病因: 导管阻塞和放射线损伤后继发感染; 由急性涎腺炎转为慢性; 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可逆行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颌下腺及腮腺,常为单侧; 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 挤压患侧涎腺,导管口流出黏稠而有咸味的液体; 涎腺造影:主导管呈腊肠状,末梢导管呈点球状扩张,9,慢性涎腺炎 chronic sialadenitis,病理变化,涎腺导管扩张,导管内有炎症细胞; 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4、或形成淋巴滤泡; 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取代; 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并可见鳞状化生。,10,病毒性涎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巨细胞包涵体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涎腺疾病囊性淋巴样增生,11,流行性腮腺炎 epidemic parotitis,mumps,病因: 副黏液病毒,唾液飞沫传播 临床表现: 病理变化:,儿童; 发热、头痛、呕吐 腮腺区肿胀、疼痛,咀嚼和进食时加剧,腮腺导管口红肿; 双侧腮腺同时发病。,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 腺泡细胞内含空泡,可见包涵体; 导管上皮水肿,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 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血尿淀粉酶升高,12,涎石病 sialolith

5、iasis,又名涎腺管结石(salivary duct stone),以颌下腺居多,与下颌下腺分泌黏液,导管长而不规则,导管开口于口底,异物容易进入等有关 涎石形成过程:以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异物或细菌分解产物为核心,钙盐沉积于核心周围而形成 临床特点,可无症状,若发生阻塞进食时腺体出现肿胀、疼痛,进食后不久肿胀消失 X线:涎腺腺体或排泄管内相当于结石部位呈现不透光区,13,病理变化,结石所在部位的导管增生扩张,或鳞状化生,导管表面上皮脱落形成糜烂或溃疡, 导管周围形成炎性肉芽组织,腺体其他部位导管扩张,管腔内含有黏液和炎性细胞。 腺泡变性、萎缩、消失、代之以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

6、,14,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IgG4相关性硬化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单侧颌下腺无痛性肿胀的慢性炎症(Kuttner瘤) 男性成人多见 造影显示腺泡消失、导管扩张 病理变化:导管周围纤维化,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伴玻璃样变性;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发生鳞化;腺泡萎缩、消失;淋巴细胞浸润,15,坏死性涎腺化生 necrotizing sialometaplasia,概述:病因不明,有自愈倾向的涎腺良性病变,其临床和病理表现易误认为恶性肿瘤。 病因:物理、化学、生物性因素损伤涎腺,局部缺血发生坏死性炎症。 临床特点,多发生于腭部的软硬腭交界处,可单侧或双侧。 黏膜表面形成火山口样溃疡,溃疡可深达骨面,但不

7、破坏骨组织,溃疡中心坏死,周围黏膜充血。 一般无痛或偶有刺激痛。病程68周,可自愈,16,坏死性涎腺化生 necrotizing sialometaplasia,病理特点,溃疡周围表面上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腺小叶坏死,腺泡壁溶解消失,黏液外溢形成黏液池; 腺导管上皮呈明显的鳞状化生,形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岛或上皮条索,化生的鳞状细胞形态较一致,无核异形性或间变 腺体内有弥散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17,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干(干燥性角膜炎)、口干(慢性涎腺炎)、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8、临床特点,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 口干症状:口渴、唾液分泌较少 眼干症状:眼易疲劳、异物感 涎腺肿大以腮腺多见,多为双侧,肿大呈弥散性,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涎腺造影:主导管扩张,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或花边状。末梢涎腺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或腔状。,18,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病理变化 肉眼观察,腺体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状包块,剖面呈灰白色,腺体内大量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浸润 淋巴细胞只侵犯腺小叶,从小叶中心开始,可形成淋巴滤泡。 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 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 小叶内导管上

9、皮增生形成实质性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光镜,19,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唇腺活检定度标准,以小叶内导管周围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为评价标准,50个以上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为1灶,存在1灶/4mm2以上的淋巴细胞浸润对诊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意义,舍格伦综合征多表现为3度或4度,唇腺活检定度表,20,小 结,急性及慢性涎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涎石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变化;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坏死性涎腺化生、的病因、病理变化 舍格伦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变化、唇腺活检的标准、本病可恶变:上皮成分可恶变为癌,淋巴细胞可进展为恶性淋巴瘤。,21,病例,患者成年女性,于今年初开始舌下肿大疼痛,进食时患处腺体肿胀、疼痛加剧。每次发病用了抗生素后不痛不肿好了,反复发作,也多次在市级医院看过。三天前开始发热及又出现上述症状来我处诊治,用抗生素输液和配合口服药物三天,一天比一天加重,并且出现化脓的症状。,22,一.可能诊断有哪些? 二.诊断依据?,23,于昨天患处破溃流脓,患者用棉签挤脓时挤出一个1.3*0.8厘米的结石样硬物,肿痛症状随即也消除。,24,最终诊断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