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3239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课件(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一、什么是研究 1、基本概念: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与方法; 2、方法分科学方法、非科学方法; 3、心理学研究最大限度的遵循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客观的定量化研究:可操作、可重复、可验证” 4、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有优势也有局限。,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二、科学研究的基本功能,描述: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 解释:实验法 预测:相关法和实验法 控制:实验法 要想获得准确的信息,关键是控制无关因素的干扰。,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 (研究方法的准实验设计:不能被操纵的变量不是真正的自变量,结果不能作为因果关系的

2、依据。年龄、性别、学历均不能成为真正的自变量) (相关与因果关系的区别) 2.年龄跨度太大,不同方法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适用性不同。,相关关系: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吗?,看暴力电视节目与儿童攻击行为呈正相关。 调查显示,经常乘坐飞机的人寿命更长。 养宠物家庭中的小孩长大之后,犯罪的可能性低于不养宠物的家庭中的小孩。 咖啡饮用量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呈正相关。,补充材料: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易犯的两类错误,错误否定错误:儿童已经具备了某种认知能力,但由于测量工具落后而测量不到该能力,研究者据此得出儿童不具备该能力的结论,从而错误否定了已具备的能力。 原因:儿童没能理解任务的指导语;任务的信息加工要求超出了儿童

3、的有限的智力资源;儿童的实际能力可能为动机和情绪因素所掩蔽而不能表现,如儿童对“游戏”不感兴趣,或对陌生的实验者感到害怕等;由于实验情景的社会线索,可能使儿童认为测验者期望某种答案,从而不是按照他们的真实想法作为他们的答案;儿童可能知道正确答案,但是不能抑制某种优势地位的、在发展上比较不成熟的反应;可能儿童由于受到语言能力的限制而不能表达正确答案;等等,错误肯定错误:,儿童尚不具备某种认知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研究者居然“测量”到了该能力,从而据此得出儿童已经具备某能力的结论。 原因:儿童可能通过猜测找到正确答案,而研究者则没有考虑此因素;研究者为了预期的目的,在研究中有意无意地向儿童给予暗示

4、,导致出现偏差结果。,四、研究原则,客观性(解决准确性问题) 特殊性(解释的合理性和指导的权威性问题 ) 教育性(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 生态化(解决推广性问题),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一、横断研究设计 二、纵向研究设计 三、聚合交叉研究设计,一、横断研究设计,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被试的心理进行测量和比较,以探讨其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优点: (1)同时研究较大样本,被试更具代表性 (2)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数据资料,省时省力。 (3)由于研究时间短,因而结果不会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缺点: (1)由于被试来自不同年龄(即被试不同质),因而难以反映个体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也难以

5、确定心理发展的因果关系。 (2)取样程序相对复杂。(性别、家庭背景、年龄等都要匹配),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组被试进行追踪研究,以考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进程和水平的变化。 例如:普莱尔三年每天系统观察孩子,并辅以简单的实验;推孟研究1528名天才儿童追踪研究长达35年。图解如下:,二、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的优点,(1)被试是同质的(始终对同一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更为可靠。 (2)对同一组被试的长期追踪研究,可以获得心理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资料,因而能够系统地、详尽地考察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探明前一阶段发展与后一阶段发展的关系及各阶段的影响因素。,纵向研究的缺点,(1)被试的流失

6、不可控。 (2)纵向研究一般需要反复测量,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态度,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和确切性。 (3)纵向研究在人力、物力和时间花费很高。,三、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是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的结合,它既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考察各年龄阶段被试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和特点,又可以从纵向研究角度研究被试的心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可以探讨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例如要研究0-7岁儿童的记忆发展,我们可以取0岁、2岁、4岁三个年龄组的儿童,同时各追踪研究3年。到研究完成,儿童分别到3岁、5岁和7岁。在这个研究中,0-7岁均已取样,同时研究时间又由原来的7年减为3年。这样

7、既达到了研究的目的,同时又节省了大量的研究时间。图解如下:,课后预习,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如何得到更真实的结果? 为什么实验法在检验因果关系上最具效力?,第三节 针对婴幼儿的研究方法,有意义的自然反应法 偏爱法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一、自然反应法,在婴幼儿身上,有许多先天的反射活动,这些先天反应大多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 通过对婴儿某些反应的考察,可以对他们在心理能力上的发展变化以及这些发展变化的本质作出推测。 例:视觉追踪和视崖反应,视崖装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设计的一种用于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吉布森和沃克持有“先天论”的观点,他们相信深度知觉和

8、避免从高处跌落的能力是自动生成的,是我们生理机制的一部分,而不是经验的产物。 设计该装置的目的:考察人类的深度知觉能力是否是天生的。 程序: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个月1岁之间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 假设:如果是先天的,那么?,结果,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研究者没有解释这个问题)。另外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过玻璃。然而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地爬过视崖的边缘,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能够到

9、母亲那里而大哭起来。,结果说明了什么?,能证明人类知觉深度的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习得的吗? 这个时候的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后来Campos等人把年龄在2-5个月之间的婴儿放在视崖深侧的玻璃上,这时所有的婴儿都表现出心率变慢。心率变慢是感兴趣的信号,而不是恐惧的信号,恐惧应伴随心率加快。这表明这些婴儿还没有习得对落差的害怕。稍后,他们才学会躲避落差的行为。该结果不支持吉布森和沃克的理论假设。,二、偏爱法,实验者在婴儿面前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考察婴儿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的不同的注视时间(次数、每次长短),如果婴儿更多的注视其中的一个物体,那么就认

10、为婴儿对这个物体产生了偏好。 儿童对物体产生偏好说明了什么:说明他们能够对两种不同的刺激进行区分,也可以判断婴儿倾向于注意什么。还说明了婴儿并非完全受环境的支配,他们至少在知觉注意方面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三、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习惯化:当出现一个新异刺激时,婴儿表现出强烈的反应;当刺激不再新异时,反应减少,兴趣下降。 去习惯化:当刺激发生了改变从而再次变得新异时,兴趣重新出现。 这种方法同样能够说明婴儿是否具有了辨别差异的能力,也能够表明偏好的存在(对新异刺激的偏好),还能够考察再认记忆能力是否存在。,第四节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新趋势,多层面研究相互整合 跨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广泛开展 多变

11、量统计方法大量使用 新的数据收集手段的广泛使用 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补充:跨文化研究,跨文化兴起的原因:人类交往的频繁、心理学研究对普遍法则的追求 跨文化研究的意义:检验、修正和完善心理学理论(对恋母情结的检验),研究案例:泛文化的自尊 基于中国大学生的研究证据,问题提出: 一些研究者认为,自尊是人类普遍的需要,是泛文化的。但是,许多跨文化的研究显示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的自尊显著低于西方。于是,有研究者对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对自尊的需要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只是北美个人主义文化下特有的,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下,个体缺乏追求自尊的动机或需要。,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传统观点并没有错。他们承认

12、文化差异的存在,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差异并不是因为自尊需要本身的缺失,而是表达水平或方式的差异,是由文化导致的自我展现的结果。因为,以北美文化为代表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独立、独特性、个体的自由选择和表达等,鼓励自我促进;而以东亚文化为代表的集体主义文化通常崇尚关系、和谐等,因而特别强调谦虚。这样,当以外显的自我报告量表来测量两种不同文化下的个体时,受社会期许的影响,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由于社会对谦虚的崇尚而表现出低的自我评价。,很显然,争论的焦点在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的低自尊到底是由于自尊需要的缺失还是由于特定文化下的自我展现的结果。 由于传统的自尊研究中通常要求个体对自我进行主观评价,无法避免由社会期许导致的自我展现的影响。,蔡华俭(2006)采用新的能够防止社会期许的影响并能触及无意识的内隐测量阈下评价性启动程序,对中国大学生的自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生对自我持有显著的积极、肯定的评价,中国人存在内隐自尊。这表明,集体主义文化下的个体的自尊需要是存在的,只是以内隐的方式表现或在自我展现的影响最小化后表现出来。这一发现和自尊的泛文化论是一致的。 详见心理学报2006,38(6):90290,小 节,获取客观、真实、可靠、无偏差的数据是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要求 任何方法都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