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305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病的中医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定义,外治法的概念应分为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均属于广义外治法;狭义外治法则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外治的内容非常丰富,据有关文献记载外治法多达四百余种,概括起来可分两大类:即药物外治法、非药物外治法。,优 点,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 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 二是中医外治法适应症广泛. 三是外治法安全可靠系

2、数大,由于皮肤、枯膜屏障自我保护功能及使用的多为天然药物,使得外治疗法基本没有或极少毒副作用; 四是外治疗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从而方便了病人,亦减少了内服之苦; 五是与当今其它治法相较,外治诸法相对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六是可以或为主或为辅与其它治法结合协同进行综合治疗,使之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历 史,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常常因感受风寒外邪火取暖,不慎坠落跌打或被虫蚁禽兽咬伤后用树叶、草茎捣烂后涂敷伤口减轻疼痛和止血,加快伤口愈合;或肢体某处发生疼痛不适时,经按、揉、掐、摩使病情好转;山海经中就有砭针切开排脓的记载,这些是中医外治法的萌芽。中医皮

3、肤科外治也是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晋末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水银治疗皮肤病和对脓肿进行切开排脓的记载。 隋朝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丹毒、疔疮、痈疽、兽蛇咬伤等40多种皮肤病,如说头癣“在头生疮,有虫,白痂甚痒”;“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涡虫”,则指的是疥疮。 “外治之宗”吴尚先理瀹骈文的问世,以其丰富的内容理、法、方、药俱备,说奠定了中药外治的理论基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是吴氏在理瀹骈文具概要性质的“略言”中开宗明义之第一观点;治病求本的思想也在该书有所体现,“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明阴阳,识脏腑也。”其总结出了覆、熨、罨、

4、涂、熏、浸、洗、擦、搭、抹、嚏、吹、滴、吸、捏、咂、坐、塞、刷、摊、点、烧、照、缚、扎等近百种外治方法,大致上包含了古代应用的各种外治方法。 陈司成的徽疮秘录是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并指出梅毒由性交传染、且会遗传,同时首提出用坤剂治疗梅毒。,皮肤科中医外治法细分数有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化设备的外治法等。根据皮肤专科特点,常用于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有溻渍法(湿敷发)、熏洗法、浸洗法、擦洗法、坐浴法、敷药法、点药法、涂搽法、薄贴法、腐蚀法、热熨法、扑粉法、封包法、摩擦法、护创法、烟熏法、面膜法、脐疗法、耳穴压豆法、穴位注射法等20余种。外用药物主

5、要包括止痒药、清热药、收湿药、杀虫药、润肤药等。 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是指利用传统的器械如刮板、三棱针、灯火、手术刀、药棒、火罐等配合手法,或者单独用手法如指压作用于肌表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包括刮拍法、放血法、灯火曝照法、指压法、割挑法、药棒叩击法、拔罐法(火罐、药罐、水罐、走罐、刺血拔罐)。 现代化器具外治法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科技中电、声、磁、光的能量以促进药物由外而内提高内病外治疗效的外治法。有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吸入外治法、超声透入法、磁疗法、激光针灸法。,作用机理,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治病的目的 药物外治法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粘膜吸收 中药外用实验室研究有以下的作

6、用:抗微生物作用、抗炎作用、生肌作用、光敏作用、蛋白凝固作用、镇痛止痒作用、生物活性作用。,治法治则,1.祛邪止痒法 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临床适应症较广,治疗时应根据疾病之标本缓急灵活配伍用药。一般治疗急性皮炎、湿疹,常用芒硝、苦参、白藓皮、白矾、川椒、地肤子、蛇床子等祛风燥湿止痒类药物,煎汤涤洗邪气,小病用之可谓一洗了之。对于治疗慢性皮肤病,如异位性皮炎、瘙痒病、痒疹、慢性湿疹、银屑病等,务必要审症求因、审因论治、力求固本。治疗用药或以养血活血,或以和营通络,常配用藤类及搜风通络药,适宜用洗浴法。 2.散结消疣法 用于治疗人体乳头瘤病毒性皮肤病,如:扁平疣、寻常疣、跖疣、尖锐湿疣等。常用药

7、物:香附、木贼、生苡仁、山豆根等。临证治疗面部扁平疣时应配伍荆芥、防风、硼砂以祛邪消疣,并施以搓洗方可奏效。治疗跖疣加用三棱、莪术散结软坚,施热浴久泡。,3.提脓祛腐、生肌愈疮法:脓、腐实际上是坏死的组织,无论中医西医都认为应该去掉,但是怎样去,中西方法不同。中医从积极的思维出发,鼓励新生,推“新”除“陈”,把脓提掉,把腐袪除,调动机体自身的积极性,对于漏管、慢性溃疡有明显的疗效。中医提脓袪腐治疗疮疡的一个常用配方,就是丹药。丹药根据腐肉的多少配制,有九一丹(腐少新多)、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其功效都是“提脓袪腐,生肌长肉”,但是使用却具有明显的个体特征。 4.软坚散结法:软坚是指将身体的硬

8、块软化,包括体内和体外的。散结,指消去结聚。结聚不一定是硬块的。临床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长期使用抗菌素后的硬块;皮肤发炎后、外伤后形成的硬结。配方有化瘀散结、化痰散结、清热散结、养阴散结等多种。 5.收敛活血法:银屑病的皮损是治疗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从皮肤供血理论,想到如果局部阻断血供,增生的皮肤损害即自然死亡脱落,结合中医使用收敛药物围枯疮疡的理论,以收敛药物五倍子、莪术等治疗银屑病皮肤损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又如痤疮病变范围较宽,常常多个结节融合,愈合后形成瘢痕,影响面部美观。从围枯理论出发,用具有强力收敛的药物白蔹、白芍、生山楂,佐丹参、轻粉组方,外用治疗,疗效可靠。,6. 润燥法

9、:乌麻追风膏(天麻膏)。猪油治疗皮肤龟裂。 7. 养颜护肤法 以药汁洗涤或湿敷面部,视病情不同阶段酌情洗法运用。常用药物:荆芥、防风、白藓皮、嫩桑叶、当归、紫草等。临床实践证明,中药外洗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良好,并有抗皱、恢复皮肤弹性的作用,并适宜治疗幼儿面部湿疹,从而弥补了面部皮肤病的治疗不足。 8.杀菌灭螨法 用于治疗真菌感染性皮肤病;蠕形螨皮病、毛囊虫皮炎、痤疮、酒渣鼻、颜面粟粒性狼疮等。常用药物:苦参、白藓皮、黄柏、蜂房等。三黄洗剂、颠倒散。治疗手足癣病,宜伍用枯矾、大枫子之属,以热药汁浸泡,软化角质,直达病所。 9.活血化瘀法:斑秃患者皮损中存在“淤滞”,故活血化淤法可作为斑秃治疗

10、的常用方法。中药外擦、针灸治疗斑秃多以活血化淤、行气通络为主,补益肝肾为辅,可起到扩张局部微循环的作用,保障毛乳头血供,促进毛发生长,收到较好疗效。常用何首乌、丹参、侧柏叶、白鲜皮、斑蝥、鲜猴姜等。,分类及临床应用,一、药物疗法 药物疗法,就是用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施用于患处,使药物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有膏药、油膏、箍围药、掺药、草药等。 (一)膏药 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膏药是按配方用若干药物浸于植物油中煎熬,去渣存油,加入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热下经过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俗称药肉;也有不用煎熬,经捣烂而成的膏药制剂,再用竹签将药肉摊在纸或布上。膏药总的作用,因

11、其富有粘性,敷贴患处,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保护溃疡疮面,可以避免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膏药使用前加温软化,趁热敷贴患部,使患部得到较长时间的热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抗病能力。至于具体的功用,则依据所选药物的功用不同,对肿疡起到消肿定痛,对溃疡起到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的作用。 适用证:一切外科病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均可应用。,用法:由于膏药方剂的组成不同,运用的药物有温、凉之异,所以在应用时就有各种不同的适应证。如太乙膏性偏清凉,功能消肿、清火、解毒、生肌,适用于阳证,为肿疡、溃疡通用之方。阳和解凝膏性偏温热,功能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适用于阴证疮疡未溃者。千捶膏

12、性偏寒凉,功能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初起贴之能消,已成贴之能溃,溃后贴之能去腐,适用于痈、有头疽、疔、疖等一切阳证。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 此外,膏药摊制的形式有厚薄之分,在具体运用上也各有所宜。如薄型的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于勤换;厚型的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于少换,一般57天调换1次。 注意点:凡疮疡使用膏药,有时可能引起皮肤掀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过敏,形成膏药风(接触性皮炎);或溃疡脓水过多,由于膏药不能吸收脓水,淹及疮口,浸淫皮肤,而引起湿疮。凡见此等情况,可以改用油

13、膏或其他药物。此外,膏药不可去之过早,否则疮面不慎受伤,再次感染,复致溃腐,或使疮面形成红色瘢痕,不易消退,有损美观。,(二)油膏 油膏是将药物与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现称软膏。目前,油膏的基质有猪脂、羊脂、松脂、麻油、黄蜡、白蜡以及凡士林等。在应用上,其优点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感觉,尤其对病灶在凹陷折缝之处者,或大面积的溃疡,使用油膏更为适宜,故近代医者常习用油膏来代替膏药, 适应证: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肛门病等。,用法:由于油膏方剂的组成不同,疾病的性质和发病阶段各异,其具体运用时应有针对性进行选择。如金黄油膏、玉露油膏适用于阳证肿疡、肛门周围痈疽等病

14、。冲和膏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油膏适用于阴证。生肌玉红膏功能活血去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红油膏功能防腐生肌,适用于一切溃疡。生肌白玉膏功能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病。疯油膏功能润燥杀虫止痒,适用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青黛散油膏功能收湿止痒、清热解毒,适用于蛇串疮、急慢性湿疮等皮肤锨红痒痛、渗液不多之症。消痔膏功能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赘皮外痔、血栓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 注意点:凡皮肤湿烂,疮口腐化已尽,摊贴油膏,应薄而勤换,以免脓水浸淫皮肤,不易于燥。目前调制油膏大多应用

15、凡土林,凡士林系矿物油,也可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如见此等现象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若对药物过敏者,则改用其他药。油膏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贴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长过剩而影响疮口愈合。,(三)箍围药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借药粉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初起轻者可以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达到早日成脓和破溃;就是在破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它来消肿,截其余毒。 适应证:凡外疡不论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均可使用本法。 用法:由于箍围药的药性有寒、热的不同,所以在应用时也应分别使用,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如金黄散、玉露散药性

16、寒凉,功能清热消肿、散瘀化痰,适用于红、肿、热、痛的一切阳证。金黄散对肿而有结块者,尤其对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慢性迁移性炎症时更为适宜。 调制法:总的原则是将箍围药粉与各种不同的液体调剂制成糊状的制剂。调制液体多种多样,临床应根据疾病的性质与阶段不同,正确选择使用。以醋调者,取其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取其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取其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取其清凉解毒,而其中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天疖肿效果较好;以鸡子清凋者,取其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取其润泽肌肤。如上述液体取用有困难时,则可用冷茶汁加白糖少许调制。总之,阳证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半阴半阳证多用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阴证多用醋、酒调敷。目前临床上对阳证及半阴半阳证常以凡土林调制成油膏使用。,(四)掺药 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谓之掺药,古称散剂,现称粉剂。由于疾病的性质和阶段不同,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可掺布于膏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