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21174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史地组:姜石明,活动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 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北国风光,热带海滨风光,学 习 目 标 通过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明确区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通过对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特点的比较,明确南北方地区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一、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北林海雪原,海南岛热带风光,一、南北方地 区自然环境的 差异,南方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25%,人口占全国55。 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丘陵广布、平原面积较小。东南丘陵多为红壤,平原多为水稻土。,北方地区的面积占全国的20%,人

2、口占全国40。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平原面积广大。东北平原以“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为“黄土地”。,秦岭,淮河,东北平原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南方的红壤,南方的水稻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温度带分布图,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0,0,结冰,不结冰,400800毫米,800毫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地形以高原和丘陵为主,,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半湿润,湿润地区,热带、亚热带,气 候,河 流,小 (短),大 (小),暖、中、寒温带,黑土地,黄土地,红壤、水稻土,秦岭

3、,淮河,二、南北方地区生产活动的差异,北方地区的旱地,南方地区的水田,北方地区的旱田,北方年降水量在400-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南方地区的水田,我国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南北方地区生产活动的差异,水田,旱地,一年两熟或三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水稻,小麦,甘蔗,甜菜,油菜,花生,苹果、梨,西瓜、芒果,三、南方北方的人文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天雨水稀少,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因此历史上一直种植耐旱的小麦,人们也主要以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饺子、大饼等为主食。,北方地区的食品,因为大体在秦岭-淮河以南,春雨、梅雨雨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需水多的

4、水稻,因而南方历史上一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饭、米糕、米团等。,南方地区的食品,端午节赛龙舟的精彩场面,五月初五端午节棕子飘香、南粤各地还有端午节前后赛龙舟的传统活动。,北方地区的滑雪,北方地区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汽车马车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水运是南方地区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南 方民居,贵州省苗寨,陕北窑洞,北方的四合院,故宫建筑群,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面食,米饭,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窗户小、布局规整,屋顶坡度大,墙体薄窗户大、布局紧凑,水运 船,陆运 马车,滑冰,游泳 龙舟,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北方地区 地形 南方地区 气候 河流 植被,收获驿站

5、:,影响,南北方地区的人文差异 第11页思考,生产 交通 生活,课堂练习,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 A、人口与民族 B、气候与植被 C、语言与文字 D、历史与沿革,2、长江流域的植被类型为( ) A、亚寒带针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南方和北方内部没有较大的景观差异 B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三阶梯上 C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南方农村水乡重要的运输工具是马车,3.属于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差异的是( ) A生产方式 B文化传统 C生活习惯 D植被类型,D,C,1耕地类型:南( )北( ) 2粮食作物:南( )北( ) 3糖料作物:南( )北( ) 4气候灾害:南( )北( ) 5交通运输:南( )北( ) 6饮食习惯:南( )北( ) 7工业结构:南( )北( ) 8武术专长:南( )北( ) 9方言种类:南( )北( ),多 少,拳 腿,轻 重,甜 咸,船 马,涝 旱,甘蔗 甜菜,水稻 小麦,水田 旱地,拓展训练:,谢谢,请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