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1065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诗两首导学案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色花,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及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体会文中浓浓的母子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 嗅 : . 匿笑 : . 祷告 . 沐浴 . . 2.作者简介。 泰戈尔: 作家、 、社会活动家。他于1913年 获 ,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代表作有诗集,(xi),闻(气味),(n),偷偷地笑。匿,隐藏。,(do):向神祈求保佑。,(m y):洗澡。比喻承 受润泽、培育。,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奖,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文

2、体知识 散文诗是兼有 和 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散文,诗,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深情诵读课文,以点名诵读和小组赛读的形式诵读,并说说朗读时应怎样注意人物的语气、感情。 示例: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 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

3、呀?”(母亲的焦急惦念)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4.“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孩子的淘气、撒娇和对母亲的爱恋),诗文朗诵,整体感知,1.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当妈妈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当妈妈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当妈妈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整体感知,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 的孩子和

4、一个 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一是印度人也喜欢用花比喻儿童;二是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泰戈尔的想像实在新奇而美妙。孩子总想

5、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就是瞒着妈妈。,整体感知,4.说说你对“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几句话的理解。 “你到哪里去了”,使得妈妈的着急之情跃然纸上;“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顽皮、自以为得意的样子。,板书设计,金 色 花,泰戈尔,妈妈(勤劳美丽、爱孩子、圣洁、笃信宗教),孩子(活泼机灵、爱妈妈、聪明、神奇),做祷告,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读书,

6、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去牛棚时,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拓展延伸,假如明天是你爸爸或妈妈的生日,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他们的满怀爱意,在贺卡或明信片上写一段话给你的爸爸或妈妈,用“假如我变成了 ”作为这段话的开头,表达你们对爸爸或妈妈的爱。 例:假如我变成了一只小鸟,妈妈会变成一棵大树,我飞累了,玩累了,就停在大树上休息。假如我是一条小鱼,妈妈就是一条河,我在妈妈的怀抱里玩耍。,荷叶 母亲,冰 心,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并蒂: 菡萏: 徘徊: 欹斜: 荫蔽:,两朵及以上的花并排长在同一根茎上。

7、,(hn dn):荷花。,(pi hu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q):倾斜。,遮蔽。,2.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 。笔名出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代表作有诗 集 ,散文集 和小说散文集往事。她的诗以歌颂 为三大主题。,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母爱、童真、自然,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诗文朗诵,1.听课文录音。(闭上眼睛,静心去听,注意朗读的节奏、重音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分小组进行,互读互听,共同提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抽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同学做点评。),整体感知,一首诗就像是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图画中

8、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图画;图画中包含了红莲、荷叶;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联想到了母爱。因此,要读出感情,语速要稍慢,读出温馨和深情。,深层探究,1.作者看了几次红莲?其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时的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 “烦闷”是因为半夜的雨让白莲凋谢了,白瓣儿像小船一样散漂在水面上,开得正艳的红莲会不会遭遇白莲的命运呢? “不适意”的原因是雷雨越下越大,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我”无法可想。 “不宁的心绪散尽”是因为母亲唤我回屋的同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正倾侧下

9、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母亲保护女儿的同时荷叶正保护这红莲(暗示母亲像荷叶)。,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花本无情人有情,荷叶因有保护红莲这一伟大的举动,形象更美更高大了。那么像荷叶一样的母亲呢?这样文章由景自然生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 小结:将情绪寄托于具体的景物。作者花大量的笔墨写莲花和荷叶,为抒发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设置生动的情景。写母亲是抒情,写莲花和荷叶是写景,两者结合,使情因景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使文章达到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

10、阻碍只不过是如此脆弱的水珠而已。,3.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课文重点描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1)因为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我”是风吹雨打下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抵挡风雨的荷叶。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是为了写母亲,既充满了爱意,又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的呵护及关爱,温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 (2)红莲是全文着力描写的对象。课文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 (3)在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之前,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

11、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深层探究,4.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蕴含了怎样的感情?有什么作用? 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的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却是无形的。结尾直抒胸臆,卒章显志。,深层探究,5.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试着从写景、意境、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文章

12、美在三处:意识场景美,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二是意境美,作者被美景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三是情感美,母亲是纯洁的,总是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母亲是无私的,她将永远罩临着你,伴随你一生。,板书设计,荷叶 母亲,冰心,三看红莲:,三种情绪:,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借物喻人 赞颂母爱,拓展延伸,1.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例:母爱就像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纷。,仿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