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1046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56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版5年高考3年模拟)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十七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课件(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七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高考语文 (江苏省专用),一、(2018江苏,26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1982 年,一位美国教授在校园BBS 上建议用字符“:-)”来表示笑话,这个由ASCII(美国标准信 息交换代码)元素组成的笑脸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生产力,此后各种各样的表情符号被 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因此它被称为“ 改变历史的一张笑脸”。颜文字是它的升级版,其显著 特点是用键盘符、标点或者两者的结合体模拟出人的面部和某种身体姿态,用来方便快捷地 表达和传递情绪。以QQ 表情中的基础默认表情“小黄脸”为代表的表情符号,被称作绘文 字,呲牙“ ”、偷笑“ ”、笑哭“ ”等

2、惟妙惟肖的符号简洁而又形象,极大丰富了 聊天时的选择和乐趣。以90 后、00 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成为网络主力军后,一些真人表情在 网络上竞相出彩,GIF 动画表情的传播也如火如荼,标志着网络表情符号进入自定义创作发展 阶段。 在网络社交中,网络表情符号比文字有着先天的优势。从接受者方面说,解读文字容易对信息,五年高考,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2,发送者的语气、态度产生理解偏差,而图文搭配的表情图像,会让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接受度更 加凸显,使传播效果事半功倍。表情符号还使人们在交流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建立 欢快轻松的“在场”语境,可以加强交流的互动性。其实人的社会互动也是一场关于“自我 呈现”

3、的表演。长期处于表情符号丰富的交流语境中,通过独特的表情符号进行自我表达,展 现个性,会不知不觉地将“我”塑造为社交所需要的形象。 (节选自胡远珍网络社交中表情符号的 表达与象征意义分析,有删改) 1.网络表情符号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4分) 2.请简要概括网络表情符号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概括网络表情符号流行的原因。(6分),3,4,二、(2017江苏,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 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 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

4、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 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 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 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 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 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 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 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

5、,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 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 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 (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5,1.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与“畅销的牙膏”的含义。(6分) 2.依据材料,概括“纯净主义”的信条。(3分) 3.作者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6分),6,7,三、(2016江苏,2628)阅读材料,完成13题。(15分)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 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 书

6、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 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 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 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 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 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 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 书”,作为初学者的基

7、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 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 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8,1.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 2.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5分) 3.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6分),9,三、 1.答案 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 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 形成通行本。 解析 对“四书”形成过程的介绍分散在文中每个段落里

8、:第一段末尾有“学庸都 在礼记里,论孟单行”的语句;第二段提及二程兄弟用力提倡“四书”,尤其强调 大学中庸的作用,末尾写“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 了”;第三段末尾写书贾将大学中庸合为一本,“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结合 以上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答案 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 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 中庸的心法。 解析 二程和朱子对于大学的评价分别出现在第二段开头和第三段开头,即“大学 是做学问的程序”“有了大学的中庸里的心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再进行适当的

9、删减概括,即可得出答案。,10,3.答案 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 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 解析 通读全文,归纳分条,组织语言。第二段中间有“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的语句,之后又说“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第三段前面说:“不领会中庸里的 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后面又有“猎取功名”“不符合他提 倡的本心”的说法。将以上文字从文中一一找出,再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作答即可。,11,四、(2015江苏,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古文的写作讲气,词

10、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 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 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 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 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 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 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

11、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 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 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 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不是孤立的,而 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 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因声求气, 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12,1.“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分) 2.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分)

12、3.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来学习写作。(6分),13,四、 1.答案 (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 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 解析 第一问应从第一段第一句中筛选出“声调的高下”“气势”等,然后概括。第二问应 根据第一段第三句概括。 2.答案 “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 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 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 解析 应首先根据第二段第二、三、四、五句理解该句的含意,然后从原因

13、的角度指出这样 做的弊端。 3.答案 通过读书来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来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 然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来积累词句等的用法。 解析 通读全文,筛选出第一段第三句,第二段第五、六句,第三段的第二、三句等关键语句综 合分析,从学习前人写法、准确表情达意并自然地运用手法、积累词句三方面分三点准确概括。,14,五、(2014江苏,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 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 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

14、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 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 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 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这道理在金刚经 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 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 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 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

15、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 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 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 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 然自成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 (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15,1.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 2.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 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16,五

16、、 1.答案 愚能胜智,弱能胜强。 解析 首先找出选文中评论段誉和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句子,放在一起,去异存同,列出二者的相 同点即可。 2.答案 “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 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 解析 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是要指出这个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因此,要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以 及文句的语气来理解。,17,3.答案 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 以佛学史学入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 解析 概括作者对金庸的评价时要依次进行,要通读全文,分条归纳,组织语言。作者对金庸的 评价有三个方面:史学、佛学的修为;武侠小说的成就;把史学、佛学融进小说,别出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