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970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及应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方法与应用,“科学是随着研究方法所获得的成就前进的”。 巴甫洛夫 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算起。 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则从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出版算起,以为这在心理学史上是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著作。,一、当前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一)以年龄作变量,易忽略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也易混淆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 (二)主客体相互作用,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是心理学研究的共同困难。 (三)被试的意识性,可能导致虚假的合作、不合作、过分的合作。 (四)儿童

2、发展的早期的多数心理现象都缺乏稳定性,容易使研究结果缺乏准确性。 (五)在社会性发展研究方面,社会赞许性效应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六)儿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研究时间太长、次数太多,易导致练习效应。,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 (一)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教育性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以真实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目的 选题具有先行性,要为科学的决策服务,而不是为了去论证某一决策。 不容许从自己的“期待”出发 客观、公正地对待一切科研成果,(

3、二)发展性原则 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的矛盾运动。 社会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个体心理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不能用僵死的观点看待变化中的个体及个体心理。,(三)教育性原则 发展心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儿童教育、儿童福利和儿童成长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实践中,一切要从符合儿童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实施研究方案,研究的进行不能有害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违背教育原则。,其他几个原则 实践性原则 矛盾性原则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 一般与个别的原则,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 (一)从研究时间的延续上分 1.纵向研究 2.横断研究 3.纵横交叉研究

4、 (二)从研究的范围或内容上分 1.整体研究 2.分析研究 (三)从对被试的选取上分 1.个案研究 2.成组研究,四、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为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它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和必要条件。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方法: (一)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一个婴儿的传略达尔文 儿童心理学之研究陈鹤琴,观察法的类型: 1.按事先是否确定具体观察项目分: 结构式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 2.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所研究的活动分 参与式观察 非参与观察,3、从观察时间上

5、分: 长期的观察 定期的观察 4.从观察的内容分: 全面的观察 重点的观察,观察法的优缺点: 1.优点 可在儿童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进行观察、记录 有助于获得比较真实、客观的事实材料 2.不足 观察资料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观察者本人的能力水平、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较多的时间。,观察法的特点与要素,1.特点: 目的性 客观性 能动性 简便性,2.要素: 场所 角色 目标 行为,观察设计的步骤: 1.确定观察内容 2.选择观察策略 3.制定观察记录表,运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 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 观察应排除

6、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作业:观察视频中儿童表现,完成观察记录表。 事件取样观察法记录表,视频链接:小人国,(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 2、实验室实验法: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如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等的实验),

7、实验室实验法在研究初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图片 视觉诱发电位测量儿童的视觉敏度,实验室实验法的优缺点: 优点: 能严格控制试验条件,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资料。 不足: 易使被试产生不自然的状态,且难以研究较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对儿童进行实验时,应注意: 第一,实验目的、材料和方法都应该与教育的原则相适应,有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第二,儿童心理实验室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使儿童在实验条件下表现自然。 第三,实验进行中应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努力使儿童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观察法、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的比较,(三)测验法

8、: 测验法是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 测验法既可用于测查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异。,使用测验注意 : 1.做好测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测验手册、特别是指导语和准备测验所需材料。 2.选择适宜的测验环境,尽力排除一切干扰。 3.严格按照标准化的指导语和标准时限进行测验。 4.努力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测验的效果。 5.根据被试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验方法。 体验:气质测验,(四)调查法 通过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儿童的人,以了解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可

9、采用当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调查的形式。 1.问卷法 2.访谈法,(五)谈话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和计划直接询问儿童的看法、态度;或者让儿童做一个简单的演示,让他们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从中分析其心理特点。 皮亚杰从与儿童的谈话与观察中推出学前儿童“泛灵论”特征。他曾与学龄前儿童有过这样的对话: 皮亚杰:“当有云并下雨的时候,太阳做什么?” 儿童:“它会走开,因为天不好。” 皮亚杰:“为什么?” 儿童:“因为它不想被淋上雨。”,皮亚杰与8岁的赛斯的一段对话: 皮亚杰:“月亮石活着呢?” 赛斯:“不是,因为它总是呆在一个地方。” 皮亚杰:“他从来没有动过吗?” 赛斯:“有时候会动的” 皮亚杰:“什么时候?” 赛斯:“当你走路的时候” 皮亚杰:“那它是不是活着的?” 赛斯:“是活着的。” 皮亚杰:“为什么?” 赛斯:“因为它会走路。”,(六)作品分析法: 从儿童的艺术作品、作业、日记、考卷中分析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兴趣、能力和性格等。 儿童画解析:,悄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