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919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和2016年备考指南绝对专业、万分实用(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全国卷命题特点探析,01,重庆卷与全国卷的不同,02,全国卷的整体特点,03,全国卷的命题特点,Contents 目录,04,备考借鉴,第二部分:全国卷的整体特点,总体特点,平实、稳定、精准。,(一)平实,平实,主要体现在选材方面。全国卷的选材,平易朴实,贴近人生,回归人本。 论述类文本选材:纵观这些年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选材,除了12年是科技文之外,都是选择社会科学小品文,并且大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社会科学小品文的选材大致是两种类型:一是史料论文,二是文艺论文。,卷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

2、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股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答案:A (原文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意思说是美学问题,只是不重要而已。选项说的是“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对应原文,艺术品的接受

3、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1A)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1B)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 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1C)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1D),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

4、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 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答案:B(理解因人而异,接受者的理解与艺术家的本旨会

5、有不同,不意味着“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对应原文:,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3A)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丈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

6、,创造也是试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3B)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3C)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 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3D)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

7、品的生命。,文言文的选材上,全国卷一直都是选择史传,而且以新旧唐史、宋史、明史传主居多。相较于文言散文而言,史传的阅读难度明显要低很多,内容指向也很明确,写法上都是平铺直叙,主要体现人物的品质与作为,也就是“写什么”,没有文言散文的“怎么写”“写得怎么样”等问题。所以,做题要求上,史传只要弄清楚文章写了哪个人,这个人有什么样的品质,这个人干了哪些事,这些事情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或影响以及这个人的际遇。,诗歌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不回避名家作品(出于公平性考虑,名家选非名作),题材上突出写景咏物及即事感怀类诗歌。,文学类文本选材,以中国小说为主,人物形象鲜明,多以家长里短的现实生活为主,结构紧凑,

8、故事性强,可读性强。 14年的古渡头在体裁上不是很明确,介于小说与写人记事散文之间,因此它的选择题表述也很模糊: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没有明确体裁。估计这是一种尝试,结果这次尝试很不成功,选做这篇文章的考生得分都比较低,因此,15年又回归小说。,实用类文本选材,多年来都是选人物传记。传主以科学家、实业家、抗战将军、学者为主,少有文学家。这类题材,注定了文章的平易朴实,无外乎就是干了什么事,取得什么成就,体现的人物品质。 在平时练习的习题中,传主是文学家的比较多,这是因为作为老师群体,对文学家的了解相对较多,对其他名人的了解相对少一些。,作文注重思辨能力和理性思维,是近

9、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大趋势,选材贴近生活,也通俗易懂,确保考生在审题上不会出现偏差,真正让学生有话可说,考查的着重点是考学生怎么说,能不能说清楚,即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流畅。,分析:,15年一卷所给材料是父亲高速路上行车打电话,女儿举报。 二卷所给材料三人三种风采。14年一卷同学比赛过独木桥。二卷 给动物食。 这些选材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也是学生们熟悉的人 和事。 这些材料的立意角度都较多,学生有话可说。,(二)稳定,稳定,指试卷的整体风格稳定,即考什么、怎么考都很稳定。 (1)试卷结构稳定。论述类、古诗文、选考(小说与传记)、成语、病句、连贯、上下文填空(连贯、准确)、仿写或图标、材料作文。

10、 (2)选材的类型稳定,社科论文、文言史传、中国小说、人物传记、材料作文。 (3)考点稳定,这么多年,试卷中呈现出来的考点基本没变。比如诗歌鉴赏部分,从来都是考查艺术手法的作用、表达的情感。 (4)作文稳定,注重思辨。注重哲理思辨。关注自我,抒发真性情。对高尚人文情怀的一种呼唤。主题趋于开放、多元化。,(三)精准,精准,指考什么精准。不少地方卷为了反猜题,命题老师故意和一线教师捉迷藏,甚至对着干。你教的我不考,我考的你就讲不到。 全国卷则不同,一般来说,命题都是老师教什么则考什么,设题不偏不倚。比如诗歌鉴赏,就考思想感情、如何抒发感情;描写了哪些意象、如何描写的。小说阅读,就考人物分析、如何刻

11、画人物、谋篇布局、主题思想。,第三部分:全国卷的命题特点,一、阅读部分,语文是什么?两层含义,一是语言文字;二是语言文学。 就高考的选文而言,大都篇幅适中,主题突出。 备考时,只要抓住文本的本质,即文本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三个方面即可。当然,有些文本只有“写什么”这一个方面,比如论述类文本、史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写什么”包含这么几个内容: 一、论述的对象是什么,这个对象有什么内涵与外延。即文本第1题。 二、这个对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意义或影响。即文本第2题。 三、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文本第3题。 这也正好对应了考试说明中关于论述类文本的考试要求

12、: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三点3道题,一一对应。 考生在做题时,先要找出选项所对应的内容,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差别,偏离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选材是史传,官方撰史主要是介绍人物的生平,为政的经历与业绩,叙述比较平缓,态度较为客观。因而不存在怎么写、写得怎么样的问题。文言文文本的“写什么”包含这么几个内容: 一、传主是个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品质、才干。 二、传主干了什么事,有什么表现,这些事、表现有什么作用,结果如何,产生什么影响。 三、传主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遭遇,这

13、些经历、遭遇对人物的成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对应了试题中的信息筛选题、概括分析题。,2015年高考题,(一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作为)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作为)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品质+作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

14、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品质+际遇) (二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成长经历)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作为+际遇)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作为+际遇)

15、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品质+才干),2014年高考题,(卷一)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品质)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作为)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

16、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品质+作为)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遭遇) (卷二)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世;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品质+作为)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品质)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品质+作为)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品质+遭遇),2012年高考题,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