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890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8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级新生入学教育二课件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 业 教 育(二),计算机学院 王 泉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学院简介,主 要 内 容, 培养目标与毕业生能力 课程体系 学籍管理 几个思考,主 要 内 容, 培养目标与毕业生能力 课程体系 学籍管理 几个思考,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好的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具备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信息系统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工程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较好的掌握

2、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 具备从事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电力等行业的系统集成与物联网协议开发工作的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力,1. 思想道德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 文化素质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积极参加学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

3、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3. 专业素质 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系统的认知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4. 身心素质 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达到国家有关体育锻炼的合格标准。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标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具有强壮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适应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主 要 内 容, 培养目标与毕业生能力 课程体系 学籍管理 几个思考,公共基础课:毛泽东

4、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物理实验、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 学科基础课: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微机系统、操作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随机过程与排队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1. 离散数学 计算机是一个离散结构,它只能处理离散的或离散化了的数量关系, 因此,无论计算机科学本身,还

5、是与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密切相关的现代科学研究领域,都面临着如何对离散结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又如何将已用连续数量关系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离散化,从而可由计算机加以处理。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所研究的对象是离散数量关系和离散结构数学结构模型。 离散数据主要内容有:数理逻辑、集合与关系、函数、无限集合、图论等。,课程体系-核心课程,2. 程序设计基础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以C语言为平台,介绍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学习,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灵活应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程序设计

6、的基本概念,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语义,变量、类型、表达式、赋值,输入输出,条件和循环控制结构、函数和参数传递等基础知识。,课程体系-核心课程,3. 数据结构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出现了大型程序,软件也相对独立,结构程序设计成为程序设计方法学的主要内容。瑞士计算机科学家,PASCAL之父,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首创者-尼克劳斯沃思(Niklaus Wirth)教授曾指出:算法+数据结构=程序,认为程序设计的实质是对确定的问题选择一种好的结构,加上设计一种好的算法。 本课程程介绍如何组织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传递和转换。内容包括:数组、链接表、栈和队列、树与森林、图、查找、排序等。课程采用C语言作为

7、算法的描述工具,强化数据结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双基训练。,课程体系-核心课程,4.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信息学科各专业的平台课程。该课程在介绍有关数字系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电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数字系统中各种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数字设计领域新的方法和技术。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内容包括:数制与编码,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化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及应用,集成逻辑门,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存贮器,D/A和A/D,数字系统设计实例。,课程体系-核心课程,5.

8、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线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内容包括:半导体基础知识,三极管放大作用及参数,放大电路交直流工作状态分析,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场效应管结构及工作原理,场效应管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组态,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及计算,差动放大电路工作原理,差动放大器的四种接法,集成运算放大器应用基础,运算电路,电压比较器。,课程体系-核心课程,6.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系统主要部件的基本组成及其结构,通过指令的执行过程来掌

9、握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 内容包括:数据的编码表示、运算方法和运算器组成、指令系统、存储体系、控制器基本原理、系统总线及输入输出系统。,课程体系-核心课程,7.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支撑,它管理和控制着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软、硬件资源,可以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基础课程, 是计算机应用人员深入了解和使用计算机的必备知识, 是进行系统软件开发的理论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核心主干课程。 操作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操作系统概论,用户与OS的接口 、进程管理及通信 、 死锁、存

10、储管理 、文件系统、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应用与开发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等。,课程体系-核心课程,8.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物联网工程专业) 网络技术是支撑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对象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TCP/IP体系为核心的各层的协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子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内容。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广域网,网际互联、TCP协议、网络应用。,课程体系-核心课程,8. 计算机通信原理(网络工程专业)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系统的信息传输的基本

11、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懂得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学会几种典型通信系统的详细工作过程。了解有关通信系统中的技术指标及改善系统性能的一些基本技术措施;为深入研究和设计新型通信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是以讲授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主。其中,重点是数字通信,包括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差错控制编码、同步技术等。,课程体系-核心课程,9. 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专业) 网络技术是支撑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对象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TCP/IP体系为核心的各层的协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物理层、数据

12、链路层、介质访问子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基础,局域网,广域网,网际互联、TCP协议、网络应用。,课程体系-核心课程,10. 数据库系统 系统地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要求在掌握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熟练使用SQL语言在某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上进行数据库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具有设计数据库模式以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 数据库系统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概论,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SQL语言,查询优化,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 事务管理与数据库保护、物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与设计。,课程体系-核心课程,

13、11. 微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硬件教学的主干课。本课程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述、16/32位微处理器、Intel处理器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总线技术、存储技术、输入/输出技术、常用接口器件、基于总线的I/O接口设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微机系统在工程应用中涉及的一系列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核心课程,12. 随机过程与排队论 随机过程是对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随机现象进行建模和分析的学科,在物理、生物、工程、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和管理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介绍随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几

14、类重要随机过程模型与应用背景,主要包括泊松过程与更新过程、离散时间与连续时间的马尔可夫链、平稳过程、布朗运动与随机积分初步。,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专业课(网络工程):组网与维护、网络管理、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下一代互联网、网络多媒体技术、网络存储与讨论、网络程序设计、网络计算 专业课(物联网工程):物联网工程导论 、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与设计 、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安全技术 、计算机控制技术 、网络组织、管理与维护 、协议分析与设计 、物联网数据处理 、云计算技术,课程体系-核心课程,13. 计算机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是介绍计算机网络中各种数据加密和解密算法,数字签名方案,实用认证和保密系统,密钥管理体系,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和网络入侵检测等网络安全技术,为使用、维护和开发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奠定基础。,课程体系-核心课程,14. 组网与维护(网络工程) 本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内容包括:以太网基础知识、拓扑结构,交换式以太网,虚拟局域网,VLAN间通信与路由选择,三层交换以太网设计及实例,综合布线系统设计,Internet及广域网接入、路由协议配置,以及WLAN组网技术等。本课程注重实践训练,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际组网能力,为网络的规划设计、工程实施、管理维护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16、-核心课程,15. 网络计算(网络工程)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网络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计算环境和和实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三层与多层计算模式,RPC,C/S和B/S,中间件的实现技术,CORBA,DCOM/COM+和EJB,Web计算,XML,Web服务,无线和移动计算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构建系统平台和进行应用开发的能力。,课程体系-核心课程,16. 网络管理(网络工程) 本课程讲述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管理的概念、标准、功能和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模型,网络管理软件结构,网络管理信息结构和MIB-II,SNMPv1,SNMPv2和SNMPv3协议,RMON的基本概念及其管理信息库,Sun、HP和Cisco的网络管理平台,以及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标准的网络管理工具对网络进行监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