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8002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策略与思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考数学 复习策略与思考,2、较好学生与中下层次生不能兼顾,1、四基如何扎实牢固,一、中考复习阶段的几个困惑,3、解题规律的总结无系统性,4、解题能力的培养成效不明显,5、应考能力与临场发挥能力不强,二、中考复习阶段的总体要求,贯彻课标落实四基,注意系统关注过程,过去几年的中考数学试卷其共性为起点低,基础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基础试题绝大部分源于课本。学生四基的薄弱直接导致概念不清,基本运算出错以及解题方法失误,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及总复习中,一定要立足课本,回到基础之中,加强变式教学与训练,对课本中的典型例、习题多引申、多研究,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立起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网络,

2、真正做到落实四基。,二、中考复习阶段的总体要求,中考命题随着其能力立意的加强,对课堂中教师教和学生的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的真谛在于“悟”,教的秘决在于“度”。教师要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增强自主成份,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越来越加强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考查,即观察、类比、归纳、判断、探究等,对这些能力的培养,仍然仅靠学生一份一份题目的练习是不能达到的。,(1)三抓:,二、中考复习阶段的总体要求,抓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应用;,抓基本技能的训练。,三抓、四化、五过关,( 2)四化:,解题步骤规范化;,基本方法牢固化;,基础知识系统化;,

3、繁难题目简单化。,(3)五过关:,核心概念要过关;,教材中典型例题要过关;,基本技能技巧要过关(特别是计算、解方程、解不等式、待定系数法);,简单的几何问题要过关(特别是三角形全等与相似、平行四边形、梯形);,简单实际应用问题的建模思想方法要过关。,第一板块: 数与式 6课时 第二板块 方程与不等式 7课时 第三板块 图形与证明 10 课时 第四板块 圆与三角函数 7课时 第五板块 图形与变换 9课时 第六板块 函数 10课时 第七板块 统计与概率 6课时,三、中考复习阶段的几点建议,1、系统整理基础知识,优化知识结构,第一板块: 数与式 (1)实数的相关概念 (2)实数的相关概念 (3)实数

4、的运算 (4)幂的运算性质、整式的运算、因式分解 (5) 分式的运算 (6)二次根式,第二板块 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组)及解的有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根的判别式 (4)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6)分式方程及应用 (7)方程(组)与不等式(组)的应用,第三板块 图形与证明 (1)平面图形的认识 (2)三角形的概念 (3)全等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 (5)直角三角形 (6)平行四边形 (7)矩形、菱形 (8)正方形 (9)等腰梯形 (10)中位线,第四板块 圆与三角函数 (

5、1)点与圆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 (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 (4)正多边形与圆、圆与圆 (5)与圆有关的计算 (6)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7)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五板块 图形与变换 (1)从三个方向看、图形的展开与折叠 (2)图形的平移 (3)图形的旋转 (4)图形的翻折 (5)图形的对称 (6)图形的相似(1) (7)图形的相似(2) (8)相似的应用 (9)尺规作图,第六板块 函 数 (1)数量、位置的变化、函数 (2)一次函数(1) (3)一次函数(2) (4)反比例函数 (5)二次函数(1) (6)二次函数(2) (7)函数的应用(1) (8)函数的应用(2)

6、 (9)函数的应用(3) (10)函数的应用(4),第七板块 统计与概率 (1)数据的收集、整理 (2)数据的描述 (3)数据的分析 (4)统计的应用 (5)概率 (6)概率的简单应用,三、中考复习阶段的几点建议,2、进行专题复习 ,提升综合运用能力,(1)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2)动态问题 (3)运动变化型问题 (4)图表信息问题 (5)综合与实践 、课题学习,三、中考复习阶段的几点建议,3、周密计划合理安排,提高复习效率,克服复习教学中几个不良表现: 一. 是复习课教学的随意性,没有一个明确的合理安排,复习课变成几节新授课的压缩、重复,“炒冷饭”现象极为严重; 二. 是资料的选用随意性大,

7、“拿来主义”满天飞,脱离了本地、本校学生实际水平; 三. 是检测时间的随意性,缺乏周密的计划和科学安排; 四. 是讲评、反馈、校正不到位,没有认真批阅学生的试卷,未认真统计学生的解答中错误问题,讲评变成了单纯的数学讲解课。,三、中考复习阶段的几点建议,4、重视复习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复习 一轮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要具体,计划要细划到周和天。简单说就是要有总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和每天的内容安排。在几轮复习中为避免学生的厌怠情绪出现,在复习课型上要采用多样化,不论是采用什么手段,在复习的流程上可选用以下方式: (1)基础知识复习课(一轮复习的主要课型) 目标展示问题出示学生解答师生总结方法提炼例题变式

8、。 (2)专题课(二轮复习的主要课型) 创设情境展示生解辨别正误交流讨论反思小结。 从上面的课型来看,不管在哪种课型中,都要注意两个转变: 一是变“讲、练、讲”为“练、讲、议、练”; 二是变“一法一题”或“一题一法”为“见题想法”和“一题多解”。,三、中考复习阶段的几点建议,5、加强训练,明确训练的功能 正确处理各种训练的关系,明确各种训练的功能,单元检测侧重专题训练,夯实基础。后期的模拟考试时间要分开,一模以检测最基础的知识为主,目的是通过考试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学生的知识缺失,从而确定复习的起点;二模应在复习过半以后,目的是检测前期复习的效果并及时救失,这时应关注各地市的质检卷,认真分析把握最新动态;三模是复习后期,全面了解复习内容掌握情况并进行最后补学补差。在最后的迎考时间内宜强化重点知识的训练,以便顺利地迎接中考。送给大家一句话:基础题目堂堂练,中档题目多变变,特别难题少见面,创新开放适当练,应用问题找化归,融会贯通最关键。,三、中考复习阶段的几点建议,6、采用导学案形式实施教学,(1)效果行之有效。 (2)导学案的形式,四、考前调整,稳定心态,中考前一周“6月18日到6月24日” 自学为主 个辅为辅 适度训练 轻装上阵,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