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20778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0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新人教版(附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2018 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一模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说明: 1.本试卷共 6 页,计 23 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 1-5 题、第 12 题,共 6 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 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好。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 0.5 毫米 黑

2、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35(35 分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瞥见(pi) 笑靥(y) 藤蔓(wn) 一杆秤(gn) B虔诚(qin) 穹庐(qng) 笨拙(zhu) 绾头发(wn) C逞能(chng) 悭吝(jin) 炽热(zh) 观刈麦(y) D招聘(pn) 牌坊(fng) 牡蛎(d) 鸣啾啾(ji)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这部小说的情节抑扬顿挫,一波三折,实在精彩! B对庸才而言,时间不名一文,但在开拓者眼里却是无价之宝。 C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这对老朋友最终在人

3、生道路上各自分道扬镳。 D古运河畔的高旻寺,高高低低的禅房鳞次栉比,肃穆的天中塔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谈起李敖,无论是他的敌人还是朋友,都无法否认他不是当代文坛上的奇人! B纪梵希是法国高级服装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是巴黎优雅的象征。 C霍金的时间简史自 1988 年首版以来,至少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销售了超过千万。 D 漂木堪称中国新诗史上最长的作品,也被作者洛夫视为自己的心灵史诗,并凭此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 学奖提名。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4、我再也说不出话。 解说: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 B为了利用这仅有的一点业务时间,他暗下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不读小说,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 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有误。 C伟人细胞 范进中举 画山绣水 往事依依 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全不相同。 2 D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意识。 解说:这句话是并列复句。 5下面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准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象征是文艺创作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白杨礼赞中白杨树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海燕 中暴风雨则象征丑恶虚弱的沙皇反动势力。 B课本中很多教师形象伟大,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如慈爱、公

5、平而伟大的蔡芸芝先生,治学严谨、关 心学生的藤野先生。但寿镜吾先生作为封建教育思想的践行者,教学方法陈旧,泯灭求知欲,为鲁迅所憎恶。 C月亮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蕴涵深刻。十五夜望月中月亮寄托着王建对家乡的思念,闻王昌龄 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月亮化为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月色则映照出苏轼的光明磊落、 胸无尘俗。 D高潮是小说最吸引人的情节。我的叔叔于勒中“躲于勒”,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 色”,热爱生命中淘金者“与病狼搏斗”,都是小说的高潮。 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 分) 李邕,中国唐代书法家,广陵江都人。工诗文,善正、行、草书,尤长碑颂。虽bin 职

6、在外,中朝衣冠 以及很多寺观常请他zhun 文书写碑颂。他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其书法个性明显,高势 左低右高,笔力qi 劲,舒放,有险峭爽朗之感。李邕提倡创新,有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的精p 论点。 7默写。 (每空 1 分,共 8 分) (1)千淘万漉虽辛苦, 。 (刘禹锡浪淘沙 ) (2)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 (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韩愈马说 ) (4)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 (5)从今若许闲乘月, 。 (陆游游山西村 ) (6) ,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 ) (7)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抒发作者对世事沧桑,亲友凋零

7、的感慨的句子是 , 。 8语文实践活动。 (4 分) (1)右图是 一幅清明图,请描述画面主要内容。(2分) (2)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从“春雨惊春清 谷天”中任选一个节气(示例除外) ,阐释其含义。 清 明 3 (2 分) 节气:清明 含义: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9. 名著阅读。 (8 分) 阅读水浒传选段,并回答下面两条问题。 孙二娘道:“叔叔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 符。年甲貌相又和叔叔相等,却不是前缘前世。阿叔便应了他的名字,前路去谁敢来盘问。这件事好么?” (1)孙二娘口中的“叔叔”是梁山上的哪位好汉? (1 分)语段中的“叔

8、叔”为何要逃难? (1 分) 此次逃难他落草何处? (1 分) (2) 西游记中 的混名也叫行者,这个名字是 给他取的。 (2 分) 请结合两本书的具体情节说说两位行者在性格上的相似点。 (3 分) 二、阅读理解(二、阅读理解(5252 分)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 10 题。 (5 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北朝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0.(1)一、二两句中“南云” “北雁”象征什么?作者将“心”与“形”分开来写有何用意?(3 分) (2) “篱下菊”化用陶渊明“

9、采菊东篱下”的典故,请结合上下句品味其中包含的情感。 (2 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13 分) 罗君之为江都,以诚心为主,耻言钩距惠文之事。凡民有讼,曲直径决于前,不以属吏。诖误若小 过,辄诲谕遣去。视鳏寡孤独之有失其所者,如己致焉。黎明视事,入夜犹不已。或讥其太劳,君曰:“与 其委成于吏,民有不尽之情,孰若劳己之耳目哉?”居数月,政化大行。民知其长者,不忍欺绐之,讼者 4 益少。 君乃出行诸郊,所过,召其耆老,问以疾苦及所愿。始复大石湖,改名元丰。广袤数百步,溉田千有 余顷。是岁大穰,亩收皆倍。于是远近自陈愿复陂塘沟渠之利者相属,君一切听许。亲至其地,与之经始。 筑大

10、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而注诸江。凡水利之兴复者五十有五,溉田六千顷。徙其治于东南爽垲之地, 为屋数百盈。以其赢材,新驿堠亭馆之在境者。又颇出私钱营制药剂,以给疾病之民,所愈之不可胜计。 罗君名适,字正之。台州海宁人。学术有本末,通于世务,风节凛然,国士也!尝再被召见,皆以不 合罢归。其莅官行已,所可书者甚多。书在江都者,以为生祠记云。 (选自秦观罗君生祠记 ,有删节) 【注】钩距惠文:钩距,水战用的兵器;惠文,指惠文冠,武官所戴;代指暴力与强权。 诖(gu)误: 牵连、连累。绐:di 同“诒” ,欺骗;欺诈。耆老:年高而有声望的人。潦(l)水:同“涝” 。 爽垲(k):地势高而土质干燥。 11.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 分) 曲直径决于前( ) 入夜犹不已( ) 是岁大穰( ) 新驿堠亭馆之在境者( )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 A. 罗君之为江都 当余之从师也 (送东阳马生序 ) B. 徙其治于东南爽垲之地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醉翁亭记 ) C. 皆以不合罢归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 D. 为屋数百盈 方为秋田之害 (以虫治虫 ) 13.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筑大堤以却潮之患,疏潦水而注诸江。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二章 ) 14.请结合具体内容概括短文中罗适的性格特征。 (3 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5

12、18 题。 (16 分) 涵养几分静气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 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 到了。 5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 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 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 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

13、从何处得来? “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 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 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 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 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 。苏轼书舟中作字 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 矣”,所以能

14、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 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 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 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 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 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 “此心安处”。 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 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