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6961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5.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中考历史试题分析及专题讲座(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中考试题简析及复习方法探讨,一 201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 命题理念,培养学生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全球史观,重在与时代接轨,贵在以史为鉴,体现新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探究性与开放型。,二 201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 命题思路,总体趋势 紧扣新课标 体现新理念 探求新思路,1.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命题以能力立意,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特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文化科学素养。 3.试题力求反映现实社会的需要,体现历史的教育功能和借鉴功能。 4.尤其是体现研究性学习的试题,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关注国际、

2、国内热点时事,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三 201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 命题特点,1.立足双基,培养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 第一:通过设置情境,考查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概念。 (如第12题、第14题) 第二:实现大跨度、大综合、多覆盖,突出知识的整合。 (如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印近现代史整合) 第三:考查学生从大量的文字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8题) 第四: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归纳、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2以生为本,贴近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一: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结合,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第二: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形式多样的情境相结合,激发

3、学生兴趣,体现出灵活新颖的特征(17题) 第三: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分层次体现开放型特点,凸显试题的“亮点”.,3.关注热点,紧扣时代,提升学生综合人之历史素养 第一:从质的纪念的周年性大事入手 第二:从国内关注民生的大事入手 第三:从影响世界的国际大事入手 4.图文并茂,活泼直观,凸显历史学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四 201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 命题变化,五 201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 命题启示,(一) 胸中有纲 明确方向,避免弯路,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考试科目说明是考试的依据,课标以及课程解读是我们准备新授课和复习课时的第一依据。 课标会让我们明确: 讲什么 讲到什么程度(深度、广度)

4、 怎么讲 培养什么能力 实现什么目标,如学生在解答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只是解释了抗战胜利是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和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做出巨大贡献的原因,没有提到如何运用史实达成这一认识,也就是没有体现出学生“探究”。 2、抗战与解放战争相混,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相混。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部分目标要求: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2011年历史新课标解读,体例大调整,主题呈现,通史结构,第一,强调历史课程的时序性与线索性。,第二,解决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突出课程的基础性 历史学

5、科基础性知识 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 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 认识历史的基本观念,强调新编订的课程目标 知识方面: 1.历史知识中包含着历史认识 2.历史知识的呈现有多种方式 能力方面: 1.阅读、观察、想象的能力 2.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3.历史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4.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过程方面: 1.感知历史理解历史的过程 2.运用历史思维的过程 3.探究、评价历史的过程 方法方面: 1.学习历史基础知识的方法 2.掌握解释历史的方法 3.运用交流学习心得的方法,标准(2011)突出特点和最大变化 标准(2011)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即在坚持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6、和方向、坚持历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中的地位的同时,强调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征,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该学段历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出发,按照时间的顺序,精选最基本的史实,采取了“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 突出时序性、凸显历史发展主线、降低难度,(一)确定中国史和世界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以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外交流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以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独裁统治的救亡图存为主

7、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中国现代史突出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史: 世界古代史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在欧、亚、非洲之间不断进行的交往。 世界近代史注重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诞生和殖民地人民对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反抗,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 世界现代史注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第三世界发展历史进程,以及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构成了世界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复杂局面。,(三)增加知识点的具体选择标准,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性要求

8、,为了给学生必要的历史发展的整体概念,适当增加一些知识点。例如,中国古代史增加文景之治、东汉、安史之乱等内容;中国近代史增加了义和团、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等内容。 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初中学生应该掌握也能够理解的新事物。例如,中国现代史增加雷锋、北京奥运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等内容;世界现代史增加了社会保障制度、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生态与人口问题等内容。,增加知识点的具体选择标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而必须增加的内容。例如:由于西欧庄园是理解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关键知识点之一,因此在世界古代史的知识点中增加了西欧庄园,但在教学要求上降低难

9、度;又如,由于手工工场、租地农场是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经济变化、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问题,因此在世界近代史中也增加了这两项内容,但在难度上也有所降低。,(四)减少知识点的标准,课程内容整合与相关学科的衔接。例如,考虑到在讲述祖冲之的数学成就时会向前追溯到九章算术,而且在数学课中也会涉及这个知识点,因此就不再将九章算术列在标准(2011)之中了。又如,考虑到地理课中也会讲到水经注,物理课中也会讲到阿基米德,故在标准中就不再列入。 从学段角度出发,考虑知识点的难度,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不在初中讲述,而是放到高中课程中再讲,使初中与高中历史课程有机衔接。如资治通鉴、左宗棠收复新疆、西藏和平解放、195

10、4年宪法、宪章运动、伏尔泰、绥靖政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印度独立、中东战争等。,减少知识点的标准,从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出发,删减一些不影响初中学生理解历史发展主线的知识点。如元谋人、尧舜禹传说、禅让制、世袭制、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南方古猿、人类起源、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布匿战争、查理马特改革、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生物工程技术等等内容。 标准(2011)未列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课外活动可以自我获得的知识。如马可波罗、荷马史诗、

11、巴黎圣母院、德莱赛、毕加索、爵士乐、好莱坞等内容。,六个学习板块的主要增减内容,(五)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上提出依次递进的更明确的要求。概括地说: 初一:主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了解传说、故事、演义与史实的区别。 初二:主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阅读、分析基本史料的能力和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初三:主要培养学生绘制简单的历史示意图,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六)理解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教师在使用标准时能够

12、看到,无论是中国史的课程内容还是世界史的课程内容,我们在排列重要的知识“点”,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时,都是根据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这两条纵横交错的“线”来安排的。 标准(2011)仍然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各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按照时间顺序列出若干重要的知识点,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等。其中的一些知识点是以事系人,重在讲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涉及到人,一些知识点是以人系事,重在讲人的生平事迹而涉及到事,而以前者居多。,中国古代史中的中国历史发展及与世界的联系: 纵向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多,但也有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如“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

13、的作用”;“知道佛教的传入”;“以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教师要注意到这种编排,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的中外交流,加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中国近代史中的中国历史发展及与世界的联系: 在中国近代史中,中国与世界的横向联系更为明显,其开端本身就是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发展与世界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很

14、大影响。 教师要充分理解近代外部世界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中国的民族苦难是国内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和外国列强入侵造成的;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知道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基本目标;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从而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中国现代史中的中国历史发展及与世界的联系: 在中国现代史中,中国不仅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而且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修订稿不仅包括新中国发展的重要史实,而且选择抗美援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与改革开放、中国恢

15、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中美建交、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内容来说明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同时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七)修订后的课标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进一步强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精神的教育。 适当弱化学习主题,采取编年体“点线”结合呈现方式,使学生在历史的时序发展中,了解和感悟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从根本上培养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

16、人文素养;更强调民族交融、民族和睦、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修订后的课标增加或强化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的内容,(二) 目中有人 关注主体 优化教学,1.关注学生,开发历史教学的“思想、情感”功能,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和体会形成思想 2.训练要找准突破口,走进学生的盲点,解决学生的疑惑,基础知识不扎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读题解题能力有所欠缺,对网上阅卷模式的不适应,中考失分的常见问题,一、夯实基础,1、将课本读“薄”,2、将课本读“通”,3、将课本读“活”,精讲精练,归类训练,二、加强思维训练,三、加强答题技巧训练,(三) 脑中有网 把握联系 灵活提取,什么是知识建构? 就是梳理和建立知识关系,不是单纯孤立地识别和理解知识点。从知识点到知识关系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后的知识关系,叫知识结构(体系、框架、图式)。 比知识结构更高层位的是:概念图式,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