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6359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i-第三章-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节 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土地管理的目标设置、任务和原则 第三节 土地管理的组织设计 第四节 土地管理的职能运作,第三章 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2,确定目标,构建组织,实施组织职能,实现目标,宏观目标,中观目标,微观目标,组织设计,组织整合,计划,组织,控制,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土地管理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技术方法,3,第一节、政府土地管理的行为模式,一、土地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1、土地资源性及稀缺性 2、土地公有制的要求(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3、土地利用的外部性(社会性) 4、土地市场存在失灵现象,4,二、政府土地管理的行为模式 1、性质、地位: 社会监

2、督者 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2、模式: 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市场的调控、监督者) 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土地利用的优化者(消除土地利用外部性) 协调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5,三、政府失灵与对策 1、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众决策失误 行政机构运行的低效率和内部效应 腐败原因(寻租活动) 2、政府失灵的对策: 强化政府对土地的公共管理职能 加强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建立良好的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互动合作关系 强化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土地法律体系和加大执法力度,6,第二节 土地管理目标设置、任务、原则,一、管理目标涵义

3、 组织在一定时期通过利用各种资源要素努力所要达到的愿望。 二、管理目标属性 指目标制定所受到的外部制度等环境影响。 三、管理目标分类 按时间分:近(1年)、中(5年)、远(10年以上) 按空间分:整体与局部地方 按属性分:经济、生态、社会 按管理层次分:宏观、中观和微观或总体目标与分目标,7,宏观土地管理目标: 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 中观土地管理目标: 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 微观土地

4、管理目标: 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比较具体,全县土地管理目标可以分解为县内各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畜牧业部门、城建总门、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和各土地利用单位的土地管理分目标。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密切结合,各项目标应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8,延伸阅读:我国土地管理十二五目标,土地用途管制: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基本农田稳定在15.6亿亩以上,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和灾毁足额补充,通过农田整治、村庄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和宜农未利用地适度开发共增加耕地2800万亩,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足额补充。 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水

5、平明显提升。全面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实现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降低30%以上。 土地供应:维护民生作出新贡献。优先保障民生用地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严格落实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政策,全面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体系,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 土地监督:违规违法行为有效遏制。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不断健全,国家土地督察制度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秩序根本好转。 土地市场:市场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初步建成。,9,延伸阅读:我国土地管理目标地区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应注重已利用土地的再开发和土地污染的防治,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开放土地一

6、级市场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土地二级市场。 我国西部地区应侧重于利用土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兴建各种土地利用工程治理土地侵蚀、土地沙化、盐碱化等。结合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土地一级市场。 我国中部地区在加强已利用土地的再开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同时,要注重丘陵山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整治,特别是土地复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关系。,10,四、土地管理目标设定内容 1、地籍管理分目标: 土地基本情况及变动进行调查、登记、统计并进行图形化、文字化、数字化记录。 2、土地利用分目标: 土地利用类型、布局、效益、用途管制、土地整治等 3、土地监督分目标

7、: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或传统手段宏观和微观监督土地管理、利用等基本情况。 4、土地市场分目标: 规范土地供应、交易等市场行为;加强市场监督检查。,11,延伸阅读:我国十一五地籍管理目标,总目标: 今后年,我国将在实现地籍管理基本全面覆盖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土地产权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构建统一的土地管理基础平台,构建地籍基础建设的长效机制。 分目标: 积极参与推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立法和土地权利立法,促进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土地统一登记制度和土地权利体系。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覆盖率达到以上。土

8、地登记更加规范,登记资料查询更加便捷。建立较完善的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便民、高效。初步建成“权责明确、归属清晰、保护严格、依法流转”的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更加全面、有效地维护权益和服务社会。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建立土地统一调查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土地数据,建立城乡一体化、四级(国家、省、市、县)联网互通的土地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以上,村庄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12,参与全国农业普查,大力推进土地统一统计制度建设。按照与统计部门确定的“统一标准、分工合作、共同核查和共同发布”原则,实现土地数据的统一统计。加大遥感监测及其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9、。应用土地统计和遥感监测成果,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服务。 应用高新技术,推进土地登记体系建设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土地管理基础平台,强化地籍在土地管理中的基础和纽带作用,加强地籍成果应用,促进各项土地管理业务紧密联系,形成整体,发挥合力。,13,延伸阅读:我国十一五土地利用管理目标,14,五、土地管理的任务和原则 1、基本任务: (1)保证土地供应,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土地(耕地)动态平衡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转变用地方式、实行节约、集约利用 开展土地整理 建立土地调查、评价、规划、监测、预警制度 (2)以土地为手段之一调控宏观经济环境 (3)加强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与科学规划 (

10、4)加强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 (5)建立适应形势的管理新体制、新机制 (6)健全法制、依法行政,15,2、管理原则: 土地管理原则是指土地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土地管理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标准。 .整体原则 .责任原则 .法制原则 .协调原则 .利益原则 .效率原则 .民主化原则,16,一、组织的含义和特点 (一)组织的含义: 组织: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组织的类型 根据目标的区别: 公共组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 非公共组织:地方性社会福利基金会、各种学会 根据组织形成的特点: 正式组织 :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经

11、过人为的筹划和设计,具有明确规则和制度的组织。 非正式组织:自发和自然形成的团体。,第三节 土地管理组织设计,17,(二)组织的特点 1.目标的一致性: 目标价值取向的一致性 、层级目标的一致性 、阶段目标的一致性 2.原则的统一性 3.资源的有机结合性 4.活动的协作性 5.结构的系统性,18,二、组织设计和组织结构 (一)组织设计 1.组织设计: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组织活动和组织结构进行设计的活动。 组织设计的目的是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优势,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形成最佳的综合效果 。,19,2.组织设计的内容: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设计: 管理幅度是指一位管理者直接管辖的部门或次级组织的

12、数量,也就是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的数量。 管理层次是指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20,组织职能设计: 分析和确定的职能结构 进行职能分析,根据组织性质和目标战略,把握组织的总体职能。 对总体职能内含的职能分门别类的进行分解 赋予分解的职能具体的任务和职责 对各种职能的关系和特征进行分析和分类 将组织的职能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进行配置,从而构成组织的职能结构,21,组织部门设计 从横向角度(或多层次)将组织的具体任务和职责配置给特定的组织单位(组织部门),从而确定组织的不同部门,并规定这些部门的相互关系。 组织职能设计 按照组织职能,具体任务和职责要求,对组织中具体岗位的设计 组织职权设计 组

13、织职权是组织各部门、各职位在职责范围内决定事物、支配和影响他人或集体行为的权利。,22,(二)组织结构 1.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 组织结构是组织设计的结果和具体体现,使描述组织的框架体系。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矩阵制组织结构等。,23,直线制组织结构,24,职能制组织结构,25,矩阵制组织结构图,26,2.组织结构的整合 为了使组织各组成部分和各种资源组成有机整体,为完成组织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对组织结构进行整合。 对组织结果进行整合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集权与分权的合理配置、直线管理和参谋的有机结合,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配合等。 组织结构整合的核心问题:对责、权、

14、利进行合理的分配 责的分配:保证目标的实现 权的分配:影响组织内的集成、协作和沟通 利的分配:产生对人的激励,使人致力于组织目标的实现,27,三、土地管理组织结构模式 1、土地管理组织设置影响因素 管理组织目标: 公平、效率和可持续 管理组织职能: 土地产权、土地价值和土地用途; 管理社会经济政治和土地制度 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社会制度、土地制度,28,2、土地管理组织设置原则 目标导向: 专业化统一指挥: 部门制衡(横向): 权责对等: 层级性(纵向): 有效幅度: 3、土地管理组织模式 按管理目标和职能范围,世界土地管理组织模式可划分为三种模式: 集权、分权,混合模式,29,1、集权模式

15、含义: 指国家依法设立的土地管理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土地和城乡地政。 特征: 统一全国土地管理一切业务; 程序较多,办事效率可能低下:各用地部门报批-土地管理机构审查-供地-监督执法; 权利高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利于对区域土地宏观调控,但有可能缺乏对各部门用地的准确了解,导致整体效益受损,或出现权力寻租现象。 适合人多地少,土地供应压力大的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典型国家: 日本、新加坡、韩国、澳门、香港等,30,延伸阅读:日本土地管理体制,日本是土地私有制国家。国有土地和公有(地方公共团体所有)土地占37.3%(其中中央政府占27.8%,地方政府占9.4%。国有土地大部分属于不

16、毛之地),私有土地占62.7%。 在横向上,日本实行较为综合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国土交通省统一负责全国土地政策的制定、国土和土地规划的编制、城市和地方的整治,以及以土地和海洋为载体的交通、建设产业管理职能。国土交通省成立于2001年1月,系由原国土厅、建设省、运输省、北海道开发厅等机构合并而成。但国土交通省的管辖范围主要为建设用地和交通用地,日本的农业用地的管理由农林水产省负责管理。 在纵向上,日本实行既“集中”又“分散”的土地资源管理体制。日本是实行中央集权型行政体制的国家,但同时依据“地方自治法”,给予地方政府以广泛的自治权。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以地区居民为中心实行自治,另一方面必须执行国家法律,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31,32,2、分权模式 含义 根据各行业用地需要,由各职能部门分别建立土地管理机构,分别管理本系统、本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