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8820586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16高中语文《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苏教版必修4(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季氏将伐颛臾,先秦 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孔子的生平,论语是记录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篇,为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春秋,语录,儒,四书,论:纂辑,应读ln; 语:言谈。,论语,论语精辟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解题:季氏将伐颛臾,将伐,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二、背景简介,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

3、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论语(ln) 颛臾(zhuny) 社稷(j) 虎兕(s) 出于柙(xi) 焉用彼相矣(xing) 干戈(g) 冉有( rn ) 椟( d ),正音:请你读读准,整体赏析课文,第一次对话: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从不同的角度,层层递进,论证颛臾不可伐!,一是“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即颛臾在鲁国一向有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 二是“且在邦域之中矣”,即颛臾的地理位置本就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一向不构成威胁; 三

4、是“是社稷之臣也”,意即颛臾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没有攻打的理由。,第二次对话: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形象说理,理据充分。,1.孔子引用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然后将季氏比作盲人,将冉有、季路比作辅助盲人走路的人,批评冉有他们不好好辅助季氏,失职有过。 2.将季氏比作虎兕,颛臾比作龟玉,季氏讨伐颛臾就好比虎兕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颛臾被攻灭,就好比龟玉在匣中被毁,会造成严重后果。其次,将冉有,季路比作看管人,是看管

5、人的失职。,第三次对话: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冉有终于透露了攻打颛臾的原因:“这颛臾呀,它靠近季氏的封地,如果现在不攻打下它,将会成为后代子孙的忧患!” 孔子怒不可止:“你看看你,我最讨厌那些表里不一的人了!你不是明明就赞同季氏讨伐颛臾的吗?但却诸多借口!”,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正面提出政治主张: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对内政策) 修文德以来远人,既来之,则安之。(外交政策),今由与求也,相

6、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你知道这季氏伐颛臾最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吗?那是想篡夺鲁君的政权!你这样做,真是助纣为虐呀!”,孔夫子真是一位说理大师!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多角度论证 形象说理 先破后立,破中有立 使用反诘句。,“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 反诘句的运用使句子感情色彩强烈,批驳力较强。,力伐争利,文德治国,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责,无乃尔是过与,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驳,引用名言,类比设喻,斥,君子品质,

7、政治主张,揭穿阴谋,晓之以礼,晓之以理,晓之以德,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吾二臣者皆不欲也。,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冉 有,孔子,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中心概括,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季氏将伐颛臾,“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同例1,表反问,可译为“呢”,1、通假字,1无乃尔是过与,2是谁之过与,1、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而不能来(之)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用法:使

8、来、归顺,2、词类活用,使动用法,使安定。,3、相夫子 4、后世必为子孙忧 吾恐季孙之忧,指忧患的事。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2、词类活用,相:名词活用为动词。辅助季氏,3、古今异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2)是谁之过与,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古义:指示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4)陈力就列,古义:诸侯的封地叫国 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义:国家,家庭。,古义:就居,充任;列职位 今义:到队列里去。,过,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且尔言过矣,责备,动词,责备,动词,安,不患贫而患不安 既来之,则安之,安定,形容词,使生活安定,4、一词多义,错误,形容词,相,则将

9、焉用彼相矣 相夫子,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辅佐,动词,引出对象,于,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对,从,在,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正确,与“非”相对 这 判断动词,是,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连都)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病 痛恨 快速 痛苦 妒忌,通“嫉”。,止 陈力就列,不能则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停止 阻止 只是、仅仅,5、文言句式 1)固定句式 A、无乃尔是过与? B、何以伐为? 2)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恐怕吧 恐怕该责备你吧?,为什么呢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这是国家的臣属,3)宾语前置,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又何羡乎!,A、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于动词前。,B、当疑问代词充当宾语时,就要前置。,又羡慕什么呢?,又羡何乎?,无乃过 尔与?,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既来之,则安之:原指使他们吸引来以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6、成语积累,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大动干戈:发生战争,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分崩离析:指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