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4923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5.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护理学-第二章生长发育(1)(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生长发育,主要内容,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 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三节 体格发育 第四节 感觉、运动和言语的发育,生长发育的概念:,生长: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 态变化。可用测量的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表示质的变化。(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 发育成熟反映生长的变化。,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规律,(一)连续性和阶段性 (二)顺序性 (三)不平衡性 (四)个体差异,(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但不同年龄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呈现阶段性,如生后第一年增长很快,为第一个生长高峰

2、;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期,婴儿期,青春期,(二)顺序性,顺序规律: 由上到下 由近到远 由粗到细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生长发育的顺序性,二抬四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三)不平衡性,小儿机体各系统的发育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先后,如 神经系统发育较早; 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四)个体差异,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有其自己的生长“轨迹”。,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生长发育,营养,遗传,性别,孕母 状况,生活 环境,疾病,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 是最基本的

3、因素。,第二节 体格发育评估,体重,身高,坐高,皮下 脂肪,囟门,牙齿,体重是身体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反映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体重,临床计算药量、输液、热量的重要依据,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3kg(第1个月增加11.5kg) 3月龄: 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 12月龄: 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 2岁时: 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 212岁:平均每年增长约2kg,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9,常于生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体重,

4、16个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 712月: 体重(kg)=出生时体重+6 0.7+(月龄-6) 0.4 2岁至青春期前: 体重(kg)=12+(年龄-2)2=年龄2+8 12岁后为青春期,个体差异较大,不能按上述公式计算。,体重,临床判断: 体重过重:超过均值2个标准差 超过均值15% 见于肥胖症。 体重过轻:较均值低2个标准差以上 低于均值15% 见于营养不良。,体重,测量方法,母抱测量,准备:晨起、空腹、排尿、脱衣,卧位测量(婴儿),坐位测量 (13岁),立位测量 (3岁以上),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 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身高是

5、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身高,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50cm 1岁时:75cm 2岁时: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7cm,身高,身高,身高增长规律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红色为增长的部分,估算公式 212岁小儿: 身高(cm)=年龄7+70,身高,身长包括头部、脊柱和下肢的长度。 人体头部、脊柱、下肢三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 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下部量以检查其比例关系, 判断疾病更有意义。,1/4,1/8,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60%40% 中点: 出生时在脐

6、上,2岁在脐下6岁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中间,12岁时恰好位于耻骨联合上缘,身高,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12岁 上部量=下部量,身材异常:低于均值30%以上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 生长激素缺乏 长期营养不良 严重佝偻病等,身高,身高受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影响,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影响身高增长。,测量方法,身高,量板测量 (3岁以下),身高计测量(3岁以上),注意事项,立位测量时足跟、臀部、两肩胛、枕后节结同时紧贴测量杆,足尖分开约60。 头顶板必须与测量杆垂直,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出生时约66% 2岁时60% 6

7、个月时64% 6岁时55% 1岁时62% 14岁时53%,坐高,此百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反映了身材匀称性 .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我国1995年9市地区儿童 坐高与身高的统计显示:,坐高,婴幼儿仰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3岁以上的小儿坐在坐高计凳上,骶部紧靠量板,挺身坐直测量,测量方法,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反映脑、颅骨的发育。 头围测量在2岁以下最有价值。 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头围,新生儿为34cm 生后前3个月和后9个月均增长6cm 1周岁时头围约46cm 2岁时约为48cm 5岁时为50cm 15岁时约为5458cm

8、,接近成人,正常参考值,头围,头围测量,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反映胸廓、胸背肌肉、皮下脂肪和肺的发育程度,胸围,出生时:胸围头围,平均为32cm 1岁左右:胸围头围=46cm 1岁以后:胸围头围 1岁至青春期前: 胸围头围(cm) 岁数减1,正常参考值,胸围,测量方法,腹围,腹围是指平脐(小婴儿以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2岁前腹围约等于胸围 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等。 患腹部疾病如有腹水者需测量腹围。,腹围,腹围测量,上臂围,上臂围是在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代表上臂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

9、的发育水平,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上臂围,5岁以下小儿评估标准为: 13.5cm为营养良好 12.513.5cm为营养中等 12.5cm为营养不良,上臂围,测量方法,(三)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它发育,额骨,冠状缝,额缝,人字缝,枕骨,顶骨,失状缝,前囟,后囟,1、骨骼的发育 (1)颅骨发育 颅骨缝: 34M闭合 后囟: 最迟 68W闭合 前囟: 1.52cm 11.5Y闭合,额骨,顶骨,囟门,多块颅骨交界处形成的间隙,囟门,前囟:两额骨与两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约1.52cm,6个月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时闭合。,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部分婴儿已闭

10、合或很小,一般于68周闭合。,囟门,囟门测量立法,囟门,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 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临床意义,颈椎前突 (3个月),胸椎后突 (6个月),腰椎前突 (12个月),三个生理弯曲的出现 脊柱的发育:,脊柱发育,牙齿的发育,乳牙(20颗),恒牙(32颗),牙齿,牙齿,乳牙萌出:(共20颗)生后6个月(410个月) 出齐时间:22.5岁 出牙顺序:从下到上、自前向后; 12个月未出牙:出牙延迟 2岁以内牙齿数目推算:牙数月龄减4或6,乳牙萌出

11、顺序,4.十八个月,牙齿,换牙: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 然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 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 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 2030岁:出齐,乳牙萌出顺序,牙齿,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 智齿,学名第三大臼齿,俗称智慧齿、尽头牙,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部生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颚各两颗, 因为这四颗第三磨牙正好在20岁左右时开始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成熟,于是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故称它为“智齿”智慧之齿,出牙反应:低热、流涎、睡眠不安、烦躁等 牙齿发育异常: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皮下脂肪,测量皮下脂肪不仅可反映全身脂肪量的

12、多少,还可判断肥胖与营养不良的程度。,脂肪组织与肌肉发育 青春期女孩儿脂肪组织发育较快,故女孩儿大多显得比较丰满。 青春期男孩儿肌肉组织发育迅速,故男孩儿大多粗壮。,皮下脂肪,皮下脂肪测量卡尺 用拇指与食指捏起测量部位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时两指间的距离为3cm 将钳板置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并钳住,测量其厚度。,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背部,腹部,上臂三头肌部位,三头肌和腹部皮褶方向与上臂长轴平行 背部测量与脊柱45度,二、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一)神经系统发育,大脑皮层形态发育先于功能。 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皮层下中枢兴奋性高。 神经纤维髓鞘发育不完善。 脊髓发育在出生时已较成熟。 存在

13、先天性的非条件反射:觅食、吸吮、握持、拥抱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先天性非条件反射,神经反射发育 出生后即具有一些生理反射如:角膜反射、对 光反射、 吞咽反射终身存在。吸吮反射1岁后消 失。握持反射、拥抱反射24月消失。 新生儿、婴儿腱反射较弱,腹璧反射、提睾 反射不易引出,1岁时才稳定。 34月婴儿四肢肌张力高,2岁内小儿巴氏征阳性无意义。,小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神经系统发育,在胚胎时期,神经系统首先形成,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脑重量,出生时(370g),7岁(1500g),成人水平,大脑功能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基本分化完成 8岁时接近成人水平,脊髓 脊髓的发育

14、:出生时已基本成熟,2岁时已接近成人。 小儿脊髓发育相对较长: 新生儿脊髓下端位于第二腰椎下缘 4岁时平第一腰椎。 穿刺时要注意: 婴幼儿:以4-5腰椎间隙为宜。 4岁后: 同成人。,感觉、运动及言语的发育,一、感知觉的发育 二、运动功能的发育 三、言语的发育,1视感知 2听感知 3味感知 4嗅感知 5皮肤感知 6. 知觉发育,一、感知觉的发育,2个月起可协调注视物体 34个月可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 45个月开始认识母亲或乳瓶 56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的物体 18个月时已能区别各种形状,1视感知,视觉发育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3月6岁 新生儿:视觉最佳焦距1520cm,2个月:头眼协调可注视物体 3

15、4个月:喜欢看自己的手,追寻活动的人或物体 45个月:认识母亲、奶瓶 67个月:目光可垂直移动,喜鲜艳明亮的颜色 89个月:可以注视远距离物体,能看小物体 1.52岁:区别各种图形 2岁:区别垂直线与横线 5岁:区别颜色 6岁:深度视觉充分发育,视力1.0,新生儿时期检查可见婴儿眼睛随体位移动,竖抱时眼张,平抱时眼闭,成玩偶眼睛现象。,提示,以下情况提示视觉障碍可能:婴儿不注视母亲;眼球不断摆动,对鲜艳颜色注视短暂;对细小物品无兴趣;4个月仍不看自己的手;眼球震颤、斜视。,提示,2听感知,新生儿:听力差 34个月:有定向反应 6个月:能区别父母的声音 79个月:能确定声源,区别语气 1岁:能听

16、懂自己的名字 2岁:可精确区别不同声音,听觉发育 听觉发育对语言发育有重要意义 出生:听力差 34个月:定向反应 67个月: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 8个月:听懂自己的名字 12岁:能听懂简单吩咐 3岁:更精细区分不同声音 4岁:听觉发育完善,以下现象提示听觉障碍: 婴儿不因雷鸣及巨响惊吓 (哭,惊跳);母亲走近时无喜悦表示;少学说话;咬音不正。,提示,3味感知,新生儿味觉相当灵敏,能辨别不同的味道,不同刺激可表现出不同的面部表情,其中最明显的是对甜食的“偏爱”。,味觉发育 出生时味觉发育已很完善,可对不同味道产生不同的反应。 45月的婴儿对食物的微小改变已很敏感为味觉发育关键期。 婴儿早期的味觉经历的变化对以后接受食物有特殊作用。,4嗅感知,出生时嗅觉已发育完善,新生儿对愉快和不愉快气味刺激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