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204228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ppt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 洲,2, 重点掌握非洲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 因。 了解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演变进程。 学会正确分析非洲社会动荡、经济落后和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 知晓非洲优势产业构成及其布局。 了解非洲南北两大地域的概况。,高原大陆 Plateau continent 裂谷带 Rift valley zone 干旱大陆 Drought continent 奴隶贸易 Slave trade 贫困 Poverty 种植园 Plantation,3,内容结构:,非洲,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 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 三、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的演变 四、非洲居民 五、贫困的大洲及其形成原因 六、产业

2、发展与布局 七、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4,一、地理位置和大陆轮廓,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 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以红海和苏伊土 运河与亚洲分界。大陆南北全长8 100 km,东西全长7 500 km。赤道大 体上横贯大陆中部。非洲的范围,除大陆部分外,还包括印度洋中的部 分岛屿和群岛,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洲。,5,非洲大陆的轮廓北宽南窄,海岸线平直,半岛和海湾很少,整个大陆呈现完整的块状,使其缺少天然良港。,返回到第一节,二、自然地理环境结构,(一)古老的高原大陆 (二)干燥的热带大陆 (三)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 (四)对称分布的植

3、被土壤和动物界 (五)丰富的自然资源,6,(一)古老的高原大陆,7,1.古老的大陆 按照大陆漂移说,非洲大陆是冈瓦纳古陆的核心部分。大体在中生代初,冈瓦纳古陆开始分裂,中上新世现代非洲大陆轮廓基本形成。 大陆主体以极古老的前寒武纪结晶岩为基础,在太古代经过频繁的构造运动和强烈的变质作用,在古生代以前全部夷平,形成一个坚硬稳定的整体。自古生代以来,它的地质发展有较大的区域差异。进入第四纪,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都在减弱,局部地区仍在持续进行。,8,2.高原大陆 非洲大陆经过多次地壳运动的抬升,现今平均高度达750 m。台地和高原所占比例远大于世界其他各洲,有“高原大陆”之称。整个大陆地势较为平坦,由

4、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以刚果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北部边缘一线为界,分成两大部分: (1)低非洲 非洲西北半部,多为平均海拔500 m以下的低高原和台地。 (2)高非洲 非洲东南半部,多为平均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原,较高大的山脉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带。 非洲东部有世界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全长约等于赤道的1/6,被称为“地球表面最大的伤疤”。沿裂谷带形成了一系列的谷底和湖泊。 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的分布,均与高原地形密切相关。非洲与地球上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在自然带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高原大陆这一特点决定的。,9,返回到标题二,高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二)干燥

5、的热带大陆,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附近为全年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南北两侧依次为夏雨冬干的热带干湿季气候,全年少雨的热带干旱气候和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 形成这样的气候分布特征主要原因有:非洲大陆地势起伏和缓,缺少庞大的高原和山脉,赤道中贯,以及大陆最南点和最北点到赤道的距离大致相等等自然条件。,“热带大陆” 非洲大陆赤道中贯,大部分地区处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只有南北两端以及局部山地的年平均气温低于20 。 降水量地区分布的极端不平衡 赤道附近及一些山地迎风坡降雨量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多雨区。但全洲大部分地区

6、降水量较少,最干旱的地区则形成了沙漠。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有“干旱大陆”之称。,(三)气候和地形影响下的河网分布,11,对称的水系、水文网结构 这种分布特征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南、北纬10之间降雨量丰富,河网密度最大。在其南、北两侧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类型区内,降雨量较赤道两侧地区少,但河网仍然比较稠密。再向南、北,到了热带干旱气候类型区内,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河网非常稀疏。再向南、北,在地中海气候区内雨水又渐增加,出现了一些河流或时令河。 外流河面积广大 非洲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69%,顺应向西北倾斜的地势特点,大西洋流域面积广大,印度洋流域面积较小。内流和无流区主要分布

7、在干旱沙漠区,河网稀疏,多为间歇河。 雨水较多的高原河流的辐散中心,内陆盆地是河流的辐聚中心 河流的水系及类型 非洲河流主要分属于尼罗河、刚果(扎伊尔)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四大水系。而众多的湖泊绝大多数集中在东非大裂谷及其两侧,多属断层湖,呈串珠状排列于裂谷线上(如坦噶尼喀湖),少部分属于凹陷湖(如维多利亚湖)。其中,干旱区的凹陷湖由于降水少且有明显的季节性,面积、水深在一年内均有较大变动(如乍得湖),且多形成咸水湖。,12,非洲水系图,非洲水系流域图,返回到标题二,(四)对称分布的植被土壤和动物界,13,非洲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是在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它们的分布同气候类型的分布大体一致,即以赤道

8、为中轴、南北对称分布。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其南北两侧依次排列着热带稀树草原、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等。根据其分布特征,非洲主要有以下4种景观类型。 1.热带雨林砖红壤类型区。分布范围与赤道多雨气候和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相一致,包括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地区,总面积约60104 2。是仅次于南美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分布区。 2.热带草原红壤、红褐土类型区。分布范围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基本一致,从北、南、东三面呈马蹄形包围着热带雨林。非洲热带草原分布面积广大,约占全洲总面积的40%,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区。 3.热带荒漠荒漠土类型区。分布于南、北两个副热带高压长年控

9、制下的北非撒哈拉地区和南非的卡拉哈迪以及纳米布地区。 4.亚热带森林褐色土类型区。分布在北非地中海沿岸和南非西南端。,14,非洲主要植被类型图,15,返回到标题二,欧洲主要动物的分布,(五)丰富的自然资源,非洲的优势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土地和热量资源 森林和草原资源 水利资源 矿产资源,16,非洲矿产资源分布图,返回到标题二,三、非洲历史发展和政治地图的演变,(一)古代非洲 (二)罪恶的奴隶贸易及列强对非洲的野蛮瓜分 (三)民族解放运动与政治地图现状,17,返回到第一节,(一)古代非洲,非洲是人类最早的起 源地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中世纪及其之前,非洲人民 不断推动着生产力的增长和 历史的前

10、进,但是西方殖民 者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使非洲陷于贫困状态。非洲 的“落后”,是殖民统治的恶 果。,18,(二)罪恶的奴隶贸易及列强对非洲的野蛮瓜分,到一战前,整个非 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 埃塞俄比亚还保持名义 上的独立,其余的国家 和地区全部沦为西方列 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19,20,(三)民族解放运动与政治地图现状,二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从19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相继取得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共和国的成立和1994年新南非的诞生,宣告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返回到标题三,四、非洲居

11、民,(一)人口增长快,低龄化现象突出,地理 分布极不平衡 (二)复杂的种族构成,21,返回到第一节,(一)人口增长快,低龄化现象突出,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人口增长快 非洲人口约7.97亿(2000年),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3.16%,在 各大洲中居第二位。非洲人口数量的变化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16世纪初,非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0.1%,西方殖民主义者 的大肆掠夺和奴隶贸易使得非洲出现人口长期停滞,甚至大量减少 的现象。 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独立,民族经济得到发展,居民生活水平 显著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使得非洲人口出现了持续高速 增长的现象,成为同期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一个洲

12、。 非洲人口再生产具有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存的显著特点。人 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沉重压力,成为导致 粮食短缺和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22,23, 人口低龄化现象严重 2000年全洲人口中,15岁以下的占38%左右,64岁以上的仅占3%。 低龄化人口的大量存在是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它不仅是人口进一步膨 胀的潜在因素,也对各国的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将加剧非洲的 失业危机。非洲一直是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时间的推 移,低龄化人口将一批又一批涌入劳动力市场,严峻的就业形势会更加 恶化。 人口地理分布极不平衡 (1)平均人口密度低,但由于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各

13、地人 口分布状况却极不平衡。现在,非洲人口较稠密的地区有以下几个: 滨海地区; 内陆高地; 铁路沿线地区; 干燥地区的沿河及绿地带; 岛屿。 (2)农业人口比重较高、城乡发展不平衡。,24,返回到标题四,(二)复杂的种族构成,25,(2)当代居民种族构成, 种族构成复杂 (1) 古代居民 主要是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种人(尼格罗人)以及红海地区属于白种人(欧罗巴人)的含米特人。随着外族的不断迁入,形成了一批新的人种混血种人。,(3) 非洲的民族多达300余个,其中人口超过百万的大约有90个。,26,27, 宗教信仰多样 非洲的居民以信仰各 种原始宗教为主,供奉祖 先、崇拜自然神。 此 外,分

14、别约有1/4的人口 信奉伊斯兰教和基督教, 前者广泛分布于北非、西 非和东非的部分地区,后 者则居住在非洲中南部、 几内亚湾沿岸和埃塞俄比 亚等地。,28,返回到标题四,五、贫困的大洲及其形成原因,(一)贫困的大洲 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非洲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 件。但是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它成为经济水平最落后的大洲。尽管 独立以来许多非洲国家在发展经济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 些成就,但是长期的落后与传统生产关系的束缚及现存的不合理的 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仍使非洲经济保留着过去的一些特征。 1.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2.工业基础薄弱,经济结构畸形 3.生产力布局不平衡

15、洲内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各国内部生产力分布不平衡。,29,返回到第一节,(二)贫困的原因,1. 殖民主义掠夺是造成非洲 国家贫困的最重要的历史因素。 2. 生产资料占有和收入分配 的不合理是形成贫困的结构性因 素。 3. 政治和社会的不安定是造 成非洲贫困的又一大因素。 4. 非洲的人口增长过快给国 民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5. 现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 序加剧了非洲的贫困。 6. 艾滋病病毒的肆虐使非洲 大陆愈加贫困。,30,六、产业发展与布局,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生产方式的传统桎梏以及现存的不合 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等的制约,非洲形成了以农、矿初级产品生 产和输出为主的畸形产业结构。 (一)农、牧

16、业 (二)采矿业 (三)制造业、电力工业,31,返回到第一节,(一)农、牧业,农业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经济支柱。第一产业约提供了非洲生产总值的1/5,全洲55.6%的人口以此为业。除利比亚、南非等十几个国家之外,其余国家均以第一产业为最主要的产业部门。 粮食作物 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但由于多年的殖民统治,多数国家粮食不能自给,粮食短缺,使非洲成为全球公认的“饥饿的大洲”。 经济作物 非洲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生产和出口经济作物是很多非洲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非洲经济作物出口总值的下降趋势明显。同时,非洲部分经济作物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也在不断受到威胁,如剑麻、可可等。,32, 畜牧业 非洲的畜牧业发展较快,除热带雨林外,畜牧业在非洲其他地 区均为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但非洲畜牧业迄今为止仍以游牧和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