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200970 上传时间:2019-04-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品解析Word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二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古代“家”学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蕴含了中国人关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基本解释。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资源。在古人看来,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没有家的庇护,身、心、灵将会漂泊无依。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代际关系,以及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是支持自我成长、成人的必然前提。家以沟通协调差异之间的关系为起始,以实现“和而不同”“亲密差异”为旨归。家以保全生命、延续族类生存的方式汇合了一切可能的差异性,生成有机的生命共同体。诸如性别差异、性际差异、年龄差异、身份差异等,这些差异支

2、持并维护着家的存在。在对待“身份差异”的“正名”中,规定与“名”相符的责任和义务之“实”;在对待性别差异中,视两性之“和”乃人伦之始,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在对待姓际差异上,视两姓之和乃“附远厚别”,乃“万世之始”;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这些共同构成现实家庭中的亲缘情理。古人以身家一体为本,类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构造出艺术化境域的亲缘情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身体,是基于血缘亲情的一体化的身体,所谓“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合也,昆弟四体也”。故有敬

3、其身就是敬其亲,伤其亲即为伤身体的亲缘情理,这种以身为根本生发的亲缘情理,由亲爱之情类比类推于人类社会与天地万物之间,同时将个人的使命感与历史担当推及人类社会和自然。所谓“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爱敬尽于事亲,光耀加于百姓,究于四海”,由此不难理解孟子的“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这种以身家为本的情感和义理,不仅“亲亲而仁民”,而且“仁民而爱物”,以一种艺术化的境域,充塞天地之间。从原本意义上讲,人是栖身于亲缘共同体,并从中获得安定感和幸福感,唤起神圣使命感的居家之人。中国古代以身家一体为核心,将家的亲缘情理推及他人

4、、社会和宇宙,符合生命本身的轨迹,以及人类历史的逻辑。(摘编自中国古代“家”学丰厚)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家是自我栖身的场所,中国古人于其中不断地学习协调自我与外部的关系。B. 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是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中国人的精神源泉。C. “尚齿”文化和“孝悌”精神是古人用于处理同代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智慧。D. 在孟子看来,因为人在孩童时代懂得爱父母,所以长大后就懂得敬兄长。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立足于传统中国文化中家的形象,阐述了古代“家”学的内涵及价值。B. 文章从现实家庭和艺术化境域两个维度论述家的亲缘

5、情理,两个维度是并列关系。C. 文章由居家之人的安定感论起,推导出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的生发缘起。D. 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了家对人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中国“家”学的内在逻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一个家庭的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孩子的安定感和幸福感必将大打折扣。B. 因为古人重视血缘亲情,尊重亲缘情理,所以懂得敬重长辈,关爱呵护家人。C. 如果没有古代丰厚的家学,中国人对于人生和宇宙意义的理解可能受到影响。D. 对“家”学认识深刻,家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一定容易协调,达成一致。【答案】1. A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B项中“丰厚的家学是中国人安身立命和追求幸福的精神源泉”的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说“中国古代丰厚的家学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探寻终极幸福之源的人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资源”,不能说是“精神源泉”;C项中“尚齿文化和孝悌精神是古人用于处理同代关系与代际关系的智慧”张冠李戴,原文是“在对待年龄差异上,其尚齿的文化,主张代际之间的父慈子孝、同代人之间的孝悌精神,显示出特有的智慧”;D项中“在孟子看来,人们从孩童时代起就懂得要敬爱父母,长大后懂得尊敬兄长”说法错误,孟子的话是说如果一个人孩童时懂得爱父母,年长就会懂得敬兄长;故选A。

7、【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中B项的现实家庭和艺术化境域两个维度是并列关系,表述错误,而根据原文可知从“以身家一体为本的现实家庭”类推到“天地自然社会的艺术化境”二者应该是递进,后一维度以前一维度为基础。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类题目,考生要浏览选项,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D项,对“家学认识深刻,家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一定容易协调,达成一致”表述太过绝对,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8、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捞月亮的母亲石 兵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在那个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不定,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

9、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追着他们的背影。我远远地看

10、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的话。“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得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女人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

11、踏上了归途。刚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我快速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忙完,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12、。”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的家里。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我躺在外间屋原本属于这家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

13、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第二天一早,我匆匆赶回城里,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一家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里接这对母子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我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灭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选自小小说月刊,有

14、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 在山里宿营的“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午夜有人上山汲水让“我”不寒而栗;最后确认,他们只是上山打水的普通母子。这样的设计使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文中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C. “我”联系了一家医院,和朋友开车到山里接母子二人去治病,面对他们的“道谢”很羞愧,因为 “我”能帮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D. 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含意丰富,既指为给孩子希望,母亲捞月亮,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

15、“我”的迷途之心捞起。5.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答案】4. A 5. 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田。不怨天尤人。同样的贫穷使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助,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善良淳补。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温柔、有耐心。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 6. 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深深打动。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小

16、男孩深表同情。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由母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养行为,十分惭愧。“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纵自我,没有考虑亲人的感受。【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B项,没有“心理描写”;C项,“我”的“羞愧”是因为本是他们帮助了“我”,他们却来感谢“我”,真正原因是“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实际上是她让我明白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我”应该感谢她;D项,没运用比拟手法。【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时主要抓住相关情节与人物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